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C_(60)-PNVC共聚物在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陈彧,黄祖思,蔡瑞芳,章福平
    电化学(中英文)    1996, 2 (1): 102-106.  
    摘要10581)      PDF(pc) (318KB)(1267)    收藏
    C_(60)-PNVC共聚物在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陈,黄祖思,蔡瑞芳,章福平(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C60球状分子内外表面有60个π电子,组成三维π电子共轭体系,具有很强的三阶非线性、电子亲和力(2.6~2.8eV)和还原性。可作为优良的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近期热点文章
    庄林
    电化学(中英文)    2016, 22 (2): 209-210.   DOI: 10.13208/j.electrochem.151154
    摘要8841)      PDF(pc) (247KB)(1262)    收藏

    Heterogeneous Spin States in Ultrathin Nanosheets Induce Subtle Lattice Distortion to Trigge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Y. Liu, X. Hua, C. Xiao, T. Zhou, P. Huang, Z. Guo, B. Pan, Y. Xie J. Am. Chem. Soc. DOI: 10.1021/jacs.6b00858 Mn掺杂CoSe2纳米片,使晶格发生畸变,产生更多的边沿活性位,对氢析出反应(HER)表现高的催化活性,交换电流密度为68.3 μA•cm-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血红蛋白在月桂酸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催化行为
    苗新蕊, 张旭红, 谢英,
    电化学(中英文)    2007, 13 (2): 203-206.   DOI: 10.61558/2993-074X.1808
    摘要8618)      PDF(pc) (283KB)(9294)    收藏
    研究血红蛋白在月桂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02mol.L-1KH2PO4-Na2HPO4(pH=7)的缓冲液中,+0.6~-0.7V(vs.Ag/AgCl)电位范围内,Hb于该修饰电极产生不可逆还原电流峰.还原峰电流ip与v1/2呈线性关系,ip随溶液pH值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浓度在1.00×10-8~5.00×10-9mol.L-1和1.92×10-6~2.06×10-7mol.L-1范围内分段呈线性变化关系.实验数据经进一步分析拟合,得到更精确的信息.该电极可作为检测血红蛋白的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4. 电化学阻抗谱弛豫时间分布基础
    王佳, 黄秋安, 李伟恒, 王娟, 庄全超, 张久俊
    电化学(中英文)    2020, 26 (5): 607-627.   DOI: 10.13208/j.electrochem.200641
    摘要8424)   HTML1391)    PDF(pc) (55357KB)(10858)    收藏

    电化学阻抗谱(EIS)是一种高效的原位/非原位电化学表征技术,已在电化学能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材料及器件性能的诊断和优化. 弛豫时间分布(DRT)是一种不依赖于研究对象先验知识的EIS解析技术,可用于分离和解析EIS中高度重叠的物理化学过程. 为了促进DRT解析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下问题: 1) DRT解析原理、实现算法及重要扩展; 2) 典型电路基元的DRT解析分析; 3) DRT的具体实现及在电化学能源中的典型应用举例; 4)DRT解析技术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聚吡咯/STAB-NaMMT/GC电极对苯二酚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李容, 熊健, 朱伟琼, 韩园园, 徐进, 何晓英
    电化学(中英文)    2011, 17 (4): 453-457.   DOI: 10.61558/2993-074X.2871
    摘要7914)      PDF(pc) (1703KB)(1863)    收藏
    利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氨(STAB)和聚吡咯(PPy)钠基蒙脱土制备了PPy/STAB钠基蒙脱土/GC电极(PPy/STAB-MMT/GC).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溶出伏安法(SWSV)研究了对苯二酚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在pH6.0PBS电解液中,对苯二酚在该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受扩散控制,转移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即n=m=1,电极有效面积A=0.031cm2.在优化条件下,方波溶出法峰电流与对苯二酚浓度于8.0×10-6 ~ 8.0×10-4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1.0×10-6 mol/L,回收率达到检测要求,其结果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6. 表面覆CoOOH的球形Ni(OH)_2的制备及快充性能
    杨敏杰;南俊民;侯宪鲁;薛建军;崔燕;崔明;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205-209.  
    摘要7371)      PDF(pc) (365KB)(1812)    收藏
    应用化学沉淀-电化学氧化法,于球形N i(OH)2颗粒表面生成CoOOH包覆层,研究包覆处理对AA型高容MH/N i电池快充性能的影响,并由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覆钴样品.结果表明,以包覆CoOOH的N i(OH)2作正极活性材料装配的电池较之于正极单一添加CoO的电池,其内阻降低了约3.4 mΩ,该电池快充时充电电压平台较低且在充电末期电池温度不超过55℃,首次放电效率达90.6%,快充循环寿命达300周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电化学方法在荧光碳点研究中的应用
    齐宝平, 龙艳敏, 包蕾, 刘翠, 张志凌, 庞代文
    电化学(中英文)    2011, 17 (3): 271-277.   DOI: 10.61558/2993-074X.2839
    摘要7125)      PDF(pc) (1639KB)(5333)    收藏
    作为以碳为骨架结构的新型纳米材料,碳点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发射波长可调、良好的光稳定性、抗光漂白、良好的水溶性以及易于生物偶联等. 正是因为这些优点,碳点和其它碳质纳米材料(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一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电化学方法制备碳点具有条件温和、费用低廉、后处理简单等特点. 另外,电化学方法在材料的表面结构分析以及发光机理的研究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即就电化学方法在荧光碳点的制备以及发光机理探讨中的应用作了综述,并简略介绍了碳点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提出了优化电化学方法制备碳点的某些设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
    8. 拉曼光谱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
    赵亮, 胡勇胜, 李泓, 王兆翔, 徐红星, 黄学杰, 陈立泉
    电化学(中英文)    2011, 17 (1): 12-23.   DOI: 10.61558/2993-074X.2814
    摘要6694)      PDF(pc) (5621KB)(12185)    收藏
    综述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在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尖晶石LiMn2O4和LiFePO4正极材料、聚合物和室温熔盐电解质以及电极/电解质界面膜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非原位拉曼测试手段与原位拉曼测试手段的优缺点,展望了这一领域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可能应用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9.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次素琴, 吴娜, 温珍海, 李景虹
    电化学(中英文)    2012, 18 (3): 243-251.   DOI: 10.61558/2993-074X.2910
    摘要6688)      PDF(pc) (999KB)(2808)    收藏
    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微生物为催化剂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可用于废水处理并产生电能,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生物电化学技术.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功能修饰及表面构建等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炭基纳米材料的微结构与成分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现存的主要问题,以期不久的将来微生物燃料电池能付之实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10. 锂离子电池正硅酸盐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吕东平, 王琳, 杨勇
    电化学(中英文)    2011, 17 (2): 161-168.   DOI: 10.61558/2993-074X.2084
    摘要6202)      PDF(pc) (2074KB)(5428)    收藏
    正硅酸盐正极材料因其高理论容量、高安全性能、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近几年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国际上正硅酸盐材料最新研究进展.结合课题组在本领域的研究,着重从此类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研究、电化学性能及反应机理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 综合分析正硅酸盐材料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结构研究存在的争议以及性能和机理研究上的难点,并分析及展望今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9)
    11. 不同载体负载Pd催化剂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比较
    杨苏东, 梁彦瑜, 温祝亮, 宋启军, 张校刚
    电化学(中英文)    2011, 17 (2): 175-179.   DOI: 10.61558/2993-074X.2831
    摘要6071)      PDF(pc) (1333KB)(4649)    收藏
    应用Hummers法氧化合成氧化石墨(GO), 然后用化学一步还原法制得石墨烯(graphene)负载Pd催化剂. 用同样方法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和Vulcan XC-72为载体制备了不同负载型的Pd催化剂. 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表征表明,在石墨烯载体上Pd纳米粒子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 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循环伏安(CV)、计时电流(CA)和计时电位(CP)电化学测试显示, 与其它3种碳载体的Pd催化剂相比, 石墨烯负载Pd催化剂对甲酸电催化氧化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最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12. 电化学原位同步辐射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龚正良, 张炜, 吕东平, 郝晓罡, 文闻, 姜政, 杨勇
    电化学(中英文)    2013, 19 (6): 512-522.   DOI: 10.13208/j.electrochem.130361
    摘要6070)      PDF(pc) (5324KB)(21384)    收藏
    同步辐射光源及其相关的谱学技术因其亮度高、单色性好及能量可调等突出特点,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关系的解析,尤其是其充放电循环过程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电极老化及失效的原位、实时动态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 本文主要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并综述同步辐射的电化学原位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材料研究的应用. 重点总结、分析及评述电化学原位XRD及XAFS等技术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结构演化、离子荷电态及反应动力学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3. 差分电化学质谱方法(DEMS)的回顾 Ⅰ.DEMS原理和发展
    富士川计吉,冯力
    电化学(中英文)    1996, 2 (3): 249-249.  
    摘要6061)      PDF(pc) (469KB)(2270)    收藏
    差分电化学质谱(DEMS)是将电化学和质谱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电化学现场测试手段。它可现场检测电化学反应中的挥发性气体产物及动力学参数,中间体及其结构的性质等。当电极反应产物为共析出时,DEMS技术可同时确定每种产物的法拉第电流随电极电位或时间的变化.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回顾DEMS方法的原理与发展;第二部分介绍DEMS方法的应用.本文为其中之第一部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石墨烯对Ni(OH)2超级电容器材料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赵真真, 倪文彬, 高能越, 王洪波, 赵健伟
    电化学(中英文)    2011, 17 (3): 292-299.   DOI: 10.61558/2993-074X.2843
    摘要6001)      PDF(pc) (3075KB)(3236)    收藏
    研究了氧化缺陷石墨烯对Ni(OH)2电化学性能的增强作用。实验上,由恒电位沉积法在石墨烯基底上制备Ni(OH)2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TEM观察和电化学测试表明,Ni(OH)2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基底上,其粒径为5.0±0.5 nm,体系的质量比电容值为1928 F•g-1。量化计算结果表明,上述复合材料乃是通过Ni(OH)2与石墨烯表面功能基团的强化学作用相结合而导电,电子则自石墨烯基底经氧化缺陷向Ni(OH)2分子传递,导致Ni(OH)2带负电,从而形成Ni(OH)2纳米粒子的单向导电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侯明, 衣宝廉
    电化学(中英文)    2012, 18 (1): 1-13.   DOI: 10.61558/2993-074X.2872
    摘要5743)      PDF(pc) (2923KB)(6450)    收藏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电化学发电装置,近年来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本文详细阐述了燃料电池的近期研究进展与未来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燃料电池在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潜艇动力源已经得到应用;在汽车、电站及便携式电源等民用领域展现了成功的示范,但低成本、长寿命仍然是商业化面临的瓶颈问题.未来我国应大力推进燃料电池在水下潜器、航天飞行器等特殊领域的应用,解决高可靠性与安全性及环境适应性等关键问题;同时,在民用领域要实现燃料电池寿命与成本兼顾,从材料、部件及系统等3个层次深入技术改进与创新,尽快推进燃料电池的商业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97)
    16.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模型研究进展浅析
    王大为, 李东江, 李军, 杨勇
    电化学(中英文)    2011, 17 (4): 355-362.   DOI: 10.61558/2993-074X.2854
    摘要5695)      PDF(pc) (3093KB)(2268)    收藏
    锂离子电池已成为重要的电化学能源储存设备,其性能的评估与监测对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模型是评估电池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文献中依据电化学反应、离子扩散及电迁移过程建立的原始物理模型,通过引入电极副反应,两相反应,应力和能量等因素,进一步发展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模型。较详细的说明了这些模型的电池充放电过程、锂离子浓度分布、电流分布、电极材料荷电状态、应力及循环容量衰减等模拟在电池实际运行中的应用。简要的介绍了物理模型的数学处理和简化,比较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17. 介孔碳基钴镍氧化物的电化学电容性能
    杨贞胜, 孔令斌, 邓莉, 罗永春, 康龙
    电化学(中英文)    2011, 17 (2): 217-221.   DOI: 10.61558/2993-074X.2834
    摘要5673)      PDF(pc) (1829KB)(1901)    收藏
    以介孔碳CMK-3为载体,利用CMK-3表面缺陷作形核中心,应用前驱体化学液相共沉淀法制备新型的Co0.25Ni0.75氧化物/CMK-3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观察表明该材料主要呈现弱结晶态结构, 其中Co-Ni氧化物纳米片交错成空间网络并包覆在介孔碳表面.BET测试表明该材料孔径分布在3~4 nm之间,且高分散、疏松多孔,具有良好的OH-离子传递特性.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该材料有高的电化学活性, 在5 mA/cm2电流密度下,Co0.25Ni0.75氧化物(92%)/C比电容达1781F/g.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18. 含FEC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研究
    杨春巍, 吴锋, 吴伯荣, 任永欢, 姚经文,
    电化学(中英文)    2011, 17 (1): 63-66.   DOI: 10.61558/2993-074X.2818
    摘要5648)      PDF(pc) (1884KB)(6072)    收藏
    研究含FEC溶剂电解液(FEC+EMC,EC,PC)的低温性能及其与磷酸铁锂正极或中间相碳微球(MCMB)负极的匹配.该电解液具有较高的低温电导率,FEC可在1.6 V与负极反应成膜,有效地提高负极稳定性.红外测试发现,FEC可抑制其它电解液溶剂在负极成膜过程中的分解,在常温(20℃)和低温(-20℃)下形成的SEI膜阻抗均较低.电化学测试表明,以该电解液装配的锂离子电池(电极)具有较高的低温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1)
    19. 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
    艾新平, 杨汉西
    电化学(中英文)    2011, 17 (2): 123-133.   DOI: 10.61558/2993-074X.2827
    摘要5499)      PDF(pc) (2024KB)(8597)    收藏
    通过回顾电动汽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讨论了化学电源技术对电动汽车发展的影响。在简要介绍电动汽车种类和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技术要求之后,围绕动力锂离子电池应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电池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和成本。最后,简单分析了未来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3)
    20. LiFeSO4F/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郭维, 殷雅侠, 万立骏, 郭玉国
    电化学(中英文)    2012, 18 (2): 125-130.   DOI: 10.61558/2993-074X.2891
    摘要5474)      PDF(pc) (2409KB)(2007)    收藏
    分别以FeSO4?H2O、FeSO4?4H2O和FeSO4?7H2O为原料与LiF在四甘醇介质中反应制得LiFeSO4F,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LiFeSO4F的结构和形貌.热重分析表明LiFeSO4F在400 °C开始分解.XRD结果表明,以FeSO4?4H2O和FeSO4?7H2O为原料,多个结晶水的存在可以延缓原料的脱水过程,有利于消除产物中FeSO4杂相的生成.利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充放电实验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发现加入石墨烯后可以促进LiFeSO4F的电化学活性,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