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8-28
    电化学获奖人优秀论文专辑
    第26卷第4期封面和目次
    2020, 26(4):  0. 
    摘要 ( 662 )   PDF (12398KB) ( 2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电化学储能研究22年回顾
    杨裕生
    2020, 26(4):  443-463.  doi:10.13208/j.electrochem.200441
    摘要 ( 1984 )   RichHTML ( 262)   PDF (1890KB) ( 348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回顾了22年来作者的电化学储能研究活动,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储能器件研究,包括锂硫电池研究(硫复合正极材料、锂硫电池制作、锂硼合金作为锂硫电池负极、硫-锂离子电池新体系)、超级电容器研究(超级活性炭、以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电容炭、碳纳米管阵列中寄生准电容储能材料、氧化镍干凝胶准电容储能材料、归纳出电容炭材料的性能要求、电容器研制、确定“第四类”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研究(锂离子电池与可再生燃料电池的对决、双变价元素正极材料、磷酸钴锂正极材料、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制作). 第二部分叙述规模储能电池研究,包括液流电池新体系研究(蓄电与电化学合成的双功能液流电池、全金属化合物单液流电池、有机化合物正极的单液流电池)、致力于振兴铅酸电池(推广铅蓄电池新技术、铅炭电池的研究、铅酸电池新型板栅的研究),储能电池(站)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叙述电动汽车发展路线研究,包括氢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对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路线的建议、力争电动汽车补贴的合理化、坚守电动汽车“节能减排”宗旨、提出“发电直驱电动车”. 最后的结束语谈了三点感悟.

    长春应化所金属氮碳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徐明俊, 刘杰, 葛君杰, 刘长鹏, 邢巍
    2020, 26(4):  464-473.  doi:10.13208/j.electrochem.200444
    摘要 ( 1863 )   RichHTML ( 125)   PDF (1515KB) ( 14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氧还原反应是燃料电池的核心,开发高性能催化剂一直是燃料电池技术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年来,热解M-N-C催化剂的发展和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前驱体的运用让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性能大幅度提升,但催化活性位点、反应机理等方面仍不甚清晰,需要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的研究. 在这里,作者总结了本课题组近些年来在氧还原方向上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对催化剂活性位点进行的相关探索,提出了新的活性位点结构,为开发新型催化剂提供了帮助,并对金属氮碳催化剂进行了细致的微观调控,探讨了最佳的合成方法;其次开发了高效的双原子Co2N5催化剂,并在理论计算的指导下合成出了更为高效的FeCo双原子催化剂,具备了替代铂基催化剂的性能;最后针对芬顿反应引发的稳定性问题而开发的低芬顿反应活性的单原子Cr和单原子Ru催化剂,表现出了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为解决催化剂实际应用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作者相信,通过对催化剂活性位点的不断认知和对新型催化剂的不断开发,终会让非贵金属催化的商业化应用成为现实.

    惰性小分子电催化还原反应的电解液调控
    李金翰, 程方益
    2020, 26(4):  474-485.  doi:10.13208/j.electrochem.200442
    摘要 ( 1707 )   RichHTML ( 152)   PDF (1016KB) ( 16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概述了惰性小分子电催化还原反应(如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和氮气还原反应)中电解液的组成和作用机制,介绍了相关电解液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讨论了电解液调控在揭示反应机理、改善催化性能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有机物电极的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化
    黄健航, 董晓丽, 郭昭薇, 马元元, 王艳荣, 王永刚
    2020, 26(4):  486-494.  doi:10.13208/j.electrochem.200445
    摘要 ( 1639 )   RichHTML ( 94)   PDF (1137KB) ( 9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高安全的特性,水系二次电池被认为是未来大型储能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 然而,现有水系电池主要以含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为电极活性材料,其在大型储能中的实际应用仍受到循环寿命、环境问题、原料成本或金属元素丰度的限制. 相较于无机电极材料,部分有机电极材料具有原料丰富、结构丰富、可持续及环境友好等优点. 此外,有机物材料分子内空间大,能够存储不同价态电荷,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课题组近期在有机物电极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聚焦含羰基有机物通过C=O/C-O-的可逆转化存储单价金属阳离子(Li+, Na+)、双价金属阳离子(Zn2+)、质子(H+)所涉及的电化学过程,及其在水系锂、钠离子电池、水系锌离子电池、质子电池以及分步电解水中的应用.

    基于纳米金属的增强效应在CO2电还原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张钰宁, 钮东方, 胡硕真, 张新胜
    2020, 26(4):  495-509.  doi:10.13208/j.electrochem.200446
    摘要 ( 1095 )   RichHTML ( 88)   PDF (2247KB) ( 22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二氧化碳通过电化学方法转化为化工原料再利用,不仅可以有效缓减温室效应,而且可以实现自然界的碳循环,对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二氧化碳电还原的优势及其基本反应原理并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纳米金属催化剂的一系列活性增强策略的研究进展. 重点探究了合金效应、界面工程、协同效应、缺陷工程以及载体效应等对纳米金属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性能的影响及相关反应机理. 基于以上策略,提出未来开发面向工业化应用的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基于流动池的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研究进展
    范佳, 韩娜, 李彦光
    2020, 26(4):  510-520.  doi:10.13208/j.electrochem.200443
    摘要 ( 3086 )   RichHTML ( 277)   PDF (1274KB) ( 38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电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碳(CO2)还原转化为基础化学品或碳基燃料是目前极具前景的碳资源利用新方式. 考虑到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大规模应用需求,人们亟需开发具有高转化效率和高稳定性的电解设备. 在本文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现阶段发展的两种流动池的结构特点及性能优势,阐述了每种反应体系的内在局限性, 深入分析了整个反应体系所用组件(电解池、气体扩散电极、离子交换膜)对于性能的影响. 最后,针对目前该领域存在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芯片铜互连研究及进展
    金磊, 杨家强, 杨防祖, 詹东平, 田中群, 周绍民
    2020, 26(4):  521-530.  doi:10.13208/j.electrochem.200212
    摘要 ( 2049 )   RichHTML ( 162)   PDF (1636KB) ( 180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详细介绍芯片制造中铜互连技术,综述酸性硫酸铜电镀工艺要点及常用添加剂作用机理,并概述国内外新型添加剂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展望新型铜互连工艺替代酸性硫酸电镀铜工艺的可能性.

    锌-空气电池双功能催化剂研究进展
    徐能能, 乔锦丽
    2020, 26(4):  531-562.  doi:10.13208/j.electrochem.200524
    摘要 ( 2581 )   RichHTML ( 17068)   PDF (5753KB) ( 42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锌-空气电池因其拥有理想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并有望在能源转化与储存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其中,空气电极作为氧催化反应的核心区域,更是整个锌-空气电池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非贵金属双功能催化剂及其电极以其高活性、低成本以及种类丰富等特点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本文综述了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碳基催化剂、碳载过渡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以及自支撑电极在锌-空气电池中的反应机制和研究进展,提出了高效双功能催化剂的构建策略,并对双功能催化剂/电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研究论文
    基于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
    张焰峰, 肖菲, 陈广宇, 邵敏华
    2020, 26(4):  563-572.  doi:10.13208/j.electrochem.200314
    摘要 ( 2205 )   RichHTML ( 129)   PDF (982KB) ( 14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成本和寿命问题是制约其商业化的主要瓶颈. 开发高效稳定的新型非铂氧还原催化剂是降低电池成本的重要途径. 过渡金属-氮-碳型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催化活性、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 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替代铂的氧还原催化剂. 本综述从催化剂的设计构筑、催化层结构优化以及电池测试等方面, 对过渡金属-氮-碳型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讨论, 并对未来其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近期热点文章
    近期热点文章
    詹东平
    2020, 26(4):  573-574. 
    摘要 ( 719 )   PDF (334KB) ( 3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