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信息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作者中心
征稿简则
论文范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出版伦理
读者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登录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10-28
上一期
下一期
电化学近期研究专辑(厦门大学 任斌教授主编)
专辑简介
任斌
2012, 18(5): 385-386.
摘要
(
1706
)
PDF
(178KB) (
10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n the request of Prof. Shi-Gang Sun, Editor-in-Chief of 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 I served as the guest editor for this International Special Issue on Current Electrochemistry. The 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 was founded in 1995 associated to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just before the 46
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lectrochemistry (ISE). Prof. Zhao-Wu Tian was the founder of the journal and had been serving as the Editor-in-Chief until 2010. The journal is known for high quality scientific papers related to the electrochemical science, techniques and engineering, and is well-known in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ty in China. However, the journal is less distributed internationally, mainly due to the language barrier. From 2010, the editorial office constructed a very professional editorial and online journal system,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 The English abstract section is significantly expanded so that the main points and progresses reported by the published papers could be understood by readers of the whole scientific communit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mpact of the journal in 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chemistry field, we decided to organize this international special issue. We invited some internationally known electrochemists from either abroad or domestic, that have been studying, working in Xiamen University or have been collaborating with or visiting Xiamen University, a very dynamic electrochemistry center in China. This special issue contains 14 contributions from 6 countries and covers topics from interfacial electrochemistry, theoretical electrochemistry, electrochemical sensor, and electrochemical energy.
表界面电化学
金(111)电极表面浮动磷脂双层膜的原位偏振红外反射光谱研究
Zhangfei Su, Annia Kycia, J. Jay Leitch, Jacek Lipkowski
2012, 18(5): 387-404. doi:
10.61558/2993-074X.2610
摘要
(
2961
)
PDF
(1555KB) (
16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电化学原位偏振红外反射光谱法研究了构建于金(111)电极表面的浮动磷脂双层膜。金电极表面先自组装一层巯基葡萄糖单层来增加表面的亲水性,浮动磷脂双层膜通过LB-LS技术构建在巯基葡萄糖单层上.双层膜由双肉豆蔻磷脂酰胆碱(DMPC),胆固醇和神经节苷脂GM1构成.GM1分子中的糖链可以物理吸附在巯基葡萄糖表面,在双层膜和基底间形成一个富含水的隔层.红外光谱表明浮动双层膜中的DMPC分子比传统的支撑双层膜中的DMPC分子有更强的水合作用,证实了双层膜和基底间水层的存在.该浮动双层膜更接近于实际的生物膜体系,并且在金电极表面有宽的电位区间,非常适合于进一步的离子通道蛋白质研究.
基于琼脂支撑的液/液界面上AgTCNQ的电化学合成
黄丽, 汪宜娴, Michael V. Mirkin, 任斌, 詹东平
2012, 18(5): 405-409. doi:
10.61558/2993-074X.2611
摘要
(
2359
)
PDF
(2102KB) (
1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具有高导电性和独特电学性质的金属有机络合物AgTCNQ是一种重要的电荷转移盐.本文采用琼脂作为胶凝剂构成水|1,2-二氯乙烷液液界面;施加电压时银离子由水相穿过水凝胶进入有机相,与TCNQ
-
反应生成AgTCNQ纳米棒.结果表明液/液界面电化学方法为合成有机金属功能材料的有效途径.
Pt(S)[n(100)×(110)]表面Cu欠电位沉积
Rubén Gisbert, Víctor Climent, Enrique Herrero, Juan M. Feliu
2012, 18(5): 410-426. doi:
10.61558/2993-074X.2612
摘要
(
2989
)
PDF
(6964KB) (
15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Cu在Pt (100)台阶面和(110)单原子台阶的欠电位沉积. 发现若不考虑阴离子吸附,初始阶段Cu在台阶面和台阶处的电沉积同时进行. 在电沉积满单层的伏安曲线上,可以观察到若干峰. 通过对峰电荷与台阶密度关系的分析,可认为这些峰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沉积位点. 较正电位的峰对应于Cu在台阶面上的电沉积,而在台阶处Cu的电沉积则因溶液中的阴离子而具有不同的伏安性质. 此外,还发现Pt电极表面的Cu沉积电荷转移数接近2e,且沉积初始阶段阴离子覆盖度不变.
理论电化学
基于随机行走的二维空间扩散模拟研究
赵健伟, 陈莉莉, 傅应强, 黎绍鸿, 陈天南, 张世界
2012, 18(5): 427-436. doi:
10.61558/2993-074X.2613
摘要
(
2067
)
PDF
(1871KB) (
1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子的扩散行为是微观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影响扩散行为的因素很多,但是目前各个因素的具体影响效果还不明确. 作者基于随机行走理论建立了分子在二维空间的扩散模型,依据此模型自主开发了模拟软件以及数据分析系统,并利用该模拟软件系统研究了势垒尧横向速度等因素对扩散行为的影响,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证明根据该模型可以得到和实验尧理论相吻合的结果. 该软件有望成为模拟微观化学扩散行为的潜在平台,如电化学以及膜过滤过程中的扩散.
电化学传感器
荧光胺电化学检测水溶液中的氨:荧光检测与伏安分析比较
Janjira Panchompoo, Richard G. Compton
2012, 18(5): 437-449. doi:
10.61558/2993-074X.2614
摘要
(
3617
)
PDF
(2963KB) (
25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荧光胺是一种非荧光剂,其易与伯胺反应形成荧光产物,被普遍用于伯胺的荧光光谱定量分析. 本文利用荧光胺与伯胺反应发展了一种新型灵敏的伏安法用于检测水溶液中的伯胺. 首先,在有、无伯胺的0.1 mol L
-1
PBS (pH 9.0)缓冲液中,研究了玻碳电极表面荧光胺的循环伏安电化学行为. 荧光胺的不可逆氧化峰出现在0.70 V (vs. SCE),当加入伯胺时,在0.46 V (vs. SCE)出现另一不可逆的氧化峰,为荧光胺与伯胺反应的产物. 继续加入氨水,荧光胺的氧化峰变弱,反应产物的氧化峰则由于荧光胺按反应化学计量比随氨消耗增多而随之增大. 上述两个阳极峰分别对应于荧光胺及其反应产物,采用方波伏安和荧光光谱技术可实现水溶液中伯胺的定量检测. 在0 ~ 60 μmol L
-1
氨浓度范围内,该反应产物方波伏安检测成线性响应.
S
/
N
= 3或3
σ
时检测下限分别为0.71 μmol L
-1
和3.17 μmol L
-1
,与荧光法检测的结果相近.
1-芘丁酸/石墨烯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在葡萄糖传感器上的应用
王敏, 王炯, 王凤彬, 夏兴华
2012, 18(5): 450-456. doi:
10.61558/2993-074X.2615
摘要
(
4125
)
PDF
(1186KB) (
2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一步法制备了1-芘丁酸/石墨烯复合物(PBA/G),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质. 采用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钾电化学探针测定了电化学阻抗滴定曲线,确定了PBA/G的表观pK
a
为6.2. 此外,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共价键合在PBA/G表面构建了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其电化学响应与葡萄糖浓度(5 mmol L
-1
浓度范围内)呈线性,检测限为0.085 mmol L
-1
. 实验还测定了固定在PBA/G表面的GOD的表观米氏常数为5.40 mmol L
-1
,表明固定化的GOD对葡萄糖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H
2
O
2
在具有纳米结构的Rh微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Philip N. Bartlett, Thomas F. Esterle
2012, 18(5): 457-471. doi:
10.61558/2993-074X.2616
摘要
(
2712
)
PDF
(3585KB) (
19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含有C
12
EO
8
(Octaethyleneglycol Monododecyl Ether)的H
1
溶致液晶相中Pt微电极上电沉积Rh介孔膜. 该电极在中性、低浓度(CH
2
O
2
<10 mmol•L-1)条件下,对H
2
O
2
有较好的氧化还原响应及稳定性. 由于电流磁滞效应,H
2
O
2
在Rh介孔膜微电极上的氧化与电位相关,且遵循与Rh(OH)
3
有关的CEE(Chemical Reaction-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反应机制. H
2
O
2
浓度较大时,孔电极表面其结合点位趋于饱和或在孔内溶液酸化的反应限制,电流可呈现一个平台. Rh介孔膜厚度小于200 nm的电极,H
2
O
2
浓度校正曲线符合膜孔反应一维扩散模型.
广告合作
更多>>
文章选辑
更多>>
公益讲座
更多>>
讲座PPT分享
第五期:电化学基础与发展
第四期:现代电化学研究方法
第三期:电化学制造专场
第二期:燃料电池专场
第一期:锂离子电池专场
新闻公告
更多>>
第五届电化学期刊优秀论文奖评奖结果
泪别先生!沉痛悼念田昭武院士!
第二届厦门大学科技期刊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电化学(中英文...
第二届厦门大学科技期刊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结果公布
AAAS等多家国内外科技新闻媒体报道“电化学十大科学问题...
吴浩青院士诞辰110周年:成果浩海上,育苗青天下
田昭武:坚持科学创新,做大人生的“价值”
大奖等你!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正式启动
《电化学》期刊编委突出贡献奖获奖名单(2023年、202...
“电化学十大科学问题”首次发布!
会议信息
更多>>
中国电化学专委会会刊《电化学》(J. Electroch...
首届电化学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电化学》青年编委会会议在厦门...
“强刊兴学”电化学专委会会刊《电化学》推进会在京召开
《电化学》期刊第六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大连成功召开
第一届原位电化学显微分析论坛在厦成功召开
首届全国高端制造电子电镀论坛(FEPAM-2022)在厦...
友情链接
更多>>
厦门大学
中国化学会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亿纬锂能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扫一扫,欢迎关注《电化学》公众号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