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9-05-28
    研究论文
    热对镍阳极膜光电流测定的影响
    陈航,江志裕
    1999, 5(2):  125-129. 
    摘要 ( 2156 )   PDF (215KB) ( 10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镍在碱溶液中阳极膜的形成和性质与化学电源和金属腐蚀等有关.在这方面已有较深入的研究报导.其研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除一般的电化学方法[1,2]外,还有许多现场谱学方法,如:紫外_可见光谱[3],红外光谱[4],光热光谱[5],拉曼光谱[6],椭圆法[7...
    合金元素及模拟热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之孔蚀性质影响
    刘宏义,李汝桐,蔡文达,谢荣渊,潘永村
    1999, 5(2):  130-139. 
    摘要 ( 2567 )   PDF (2048KB) ( 1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Ni元素及不同模拟焊后热影响区(HAZ)组织对2205双相不锈钢孔蚀性质之影响.结果发现:在研究成分范围内,不同Ni含量对于底材电化学极化曲线之影响不大,其Enp和Enp均在1100~1200mV之间.然而不同冷速之Gleeble模拟HAZ组织,其极化曲线不但阳极电流密度增加,Enp及Enp下降,钝态区域缩小,且循环扫描以后有明显迟滞现象.显示经过不同冷却时间之热履历,已破坏2205双相不锈钢抗孔蚀能力,而蚀孔形成后之再钝化能力也变差.电解分离分析法证实形成Cr2N之N含量超过200×10-6时,循环极化曲线积分之Q值有显著增加之趋势,显示HAZ组织抗孔蚀性质能力主要和Cr2N析出量多寡有关,Cr2N愈多,孔蚀生长之速率也愈快.但部份HAZ组织会形成Cr2N无析出区,此种无析出区不易诱发蚀孔
    钝性合金摩擦电化学性质的影响因素
    孙冬柏,李涛,俞宏英,杨德钧
    1999, 5(2):  140-144. 
    摘要 ( 2106 )   PDF (317KB) ( 1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不同Cr含量的Fe_Cr合金在H2SO4溶液体系中的摩擦腐蚀过程.重点考察了载荷、摩擦速度、Cr含量及H2SO4溶液浓度对摩擦电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摩擦仅作用在金属部分表面时,在钝化电位区,外加载荷和摩擦速度对摩擦电流密度有较大的影响.合金材料耐蚀性的增加或溶液腐蚀性的降低,都将有利于降低Fe_Cr合金材料在H2SO4溶液体系中的流失速度
    碳钢缝隙内溶液化学和阳极极化行为研究
    陈卓,杜翠薇,曹备,吴荫顺,杨海,张峥嵘
    1999, 5(2):  145-151. 
    摘要 ( 2606 )   PDF (350KB) ( 1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缝隙腐蚀的溶液化学和缝中金属阳极极化行为,设计一种楔形缝隙模拟装置.以碳钢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了在3.5%(wt)NaCl溶液中缝内各位置的电极电位、Cl-浓度、pH值以及缝外阳极极化时电流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非极化状态下,距离缝口约2cm处的金属电位最负,最容易被腐蚀.缝外阳极极化促进缝隙腐蚀,并使得缝内溶液Cl-和H+富集更严重;缝口金属受极化影响,腐蚀加剧,而缝隙深处却由于沉积盐膜作用而受到保护
    孔蚀阴极保护电位测试方法的研究
    许淳淳,刘幼平,张晓波,赵旭辉
    1999, 5(2):  152-156. 
    摘要 ( 2389 )   PDF (214KB) ( 1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法和模拟闭塞区溶液法测定了0Cr18Ni9奥氏不锈钢0.5mol·L-1NaCl溶液体系在孔蚀的不同阶段孔内外间电流的换向电位ET.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ET值随闭塞区溶液组成的变化而变化.将ET与由孔蚀滞后环法于不同扫描速度和不同回扫电流所测得的孔蚀保护电位EP值作比较,发现EP值范围处于ET值范围之内,定义ET的下限值-440mV为孔蚀阴极保护电位
    界面缓蚀剂的吸附稳定性
    甘复兴,汪的华,邹津耘
    1999, 5(2):  157-161. 
    摘要 ( 2349 )   PDF (213KB) ( 18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阳极脱附电位可作为评价缓蚀剂吸附稳定性的一个经验参数;缓蚀剂吸脱附诱导的电化学振荡是缓蚀体系的一种特殊失稳状态,即缓蚀剂吸附过程与电极反应中间吸附态产物耦合的结果;卤素离子的协同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某些有机缓蚀剂的吸附复盖度,而且可以增强其吸附稳定性;微分极化曲线是研究吸附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土壤中钢铁表面防护层缺陷的电化学检测
    宋诗哲,靳世久,宋小平,徐云海,李健,廖宇平,赖广森,刘玲莉
    1999, 5(2):  162-165. 
    摘要 ( 2304 )   PDF (254KB) ( 1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建立了实验室检测钢铁表面防护层破损与剥离的电化学方法.提出了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以电极阻抗幅值比K的变化关系作为防护层缺陷状态的表征.用此方法测定了土壤中阴极保护的表面涂覆不同状态石油沥青防护层的A3钢模拟试片,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高能脉冲电沉积ZrO_2和ZrO_2-Y_2O_3涂层
    于维平,何业东,张立娜,王德仁
    1999, 5(2):  166-170. 
    摘要 ( 2125 )   PDF (936KB) ( 1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在18_8不锈钢、塑料和陶瓷上高能脉冲电沉积ZrO2和ZrO2_Y2O3涂层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在1000℃空气中的高温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电沉积ZrO2涂层和ZrO2_Y2O3涂层后,18_8不锈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提高20倍以上,氧化物的抗剥落能力提高100倍以上,其中ZrO2_Y2O3涂层的性能更佳
    核黄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李红,江琳才,计亮年
    1999, 5(2):  171-178. 
    摘要 ( 2596 )   PDF (569KB) ( 14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电位扫描、旋转环盘电极和微分电容等方法研究了核黄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6的介质中,观察到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波,它是可逆的二电子反应,其还原产物RFH2在电极上的吸附为弱吸附,溶出性能良好,在6<pH<10的介质中,出现两个分离但仍有部分重叠的氧化还原波,相应于两步单电子反应,还原所生成的RFH和RFH2发生强吸附,很难溶出.在pH>10的介质中,仍然出现两个分离但有部分重叠的氧化还原波,其还原产物的溶出性能良好
    基于微带阵列电极的微型葡萄糖传感器研究
    贾能勤,孙翠珏,高林,章宗穰,朱建中,张国雄
    1999, 5(2):  179-185. 
    摘要 ( 2856 )   PDF (641KB) ( 12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微电子薄膜技术制作了微带阵列电极(MAE),考察了该电极在铁氰化钾、过氧化氢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在微带阵列电极表面,修饰一层全氟代磺酸酯(Nafion)膜作为基底电极,并把电子介体二茂铁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基底电极上制备了微型葡萄糖传感器.探讨了微酶电极对葡萄糖氧化过程的催化作用.该微酶电极响应时间小于10s,检测线性上限为8mmol/L.
    高序热解石墨与玻碳电极上DNA的氧化和吸附行为
    周剑章,吴玲玲,罗瑾,林仲华
    1999, 5(2):  186-193. 
    摘要 ( 2664 )   PDF (1654KB) ( 13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序热解石墨(HOPG)电极上,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法(ECAFM)探究小牛胸腺DNA(CTDNA)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实验发现,控制电位下预极化对双链DNA在HOPG电极上的吸附有很大的影响,而对单链DNA影响不大.实验表明,在HOPG电极上ECAFM是DNA研究领域十分有用的技术,根据AFM图象,结合文献上的DNA吸附模型提出了CTDNA在HOPG电极表面DNA吸附的模型.本文还首次采用现场紫外可见反射光谱研究DNA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对研究DNA的吸附该技术具有比伏安法更高的灵敏度
    沙蚕毒系仿生性农药(CH_3)_2NHCH(CH_2S_2O_3)_2Na·H_2O的电化学研究(英文)
    张长庚,孙刚
    1999, 5(2):  200-200. 
    摘要 ( 2659 )   PDF (284KB) ( 1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杀虫单(CH3)2NHCH(CH2S2O3)2Na·H2O是我国独自开发的一种沙蚕毒系仿生性农药.我们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研究了杀虫单的电极反应过程及在电位扫描速率,支持电解质PH以及浓度变化时对峰电流及峰电位的影响.研究表明杀虫单发生不可逆还原电极反应,还原产物二氢沙蚕毒素在电极上发生强吸附,其吸附量为8.23×10-10mol/cm2.在随后的循环电位扫描中二氢沙蚕毒素氧化生成沙蚕毒素在循环伏安图上出现新电流峰.沙蚕毒素与二氢沙蚕素的峰电位相差33mV,两者间有2电子可逆电极反应特征
    氢在电镀锌层中的扩散渗透性的研究
    曹江利,吴继勋,卢燕平,史洁
    1999, 5(2):  201-205. 
    摘要 ( 2812 )   PDF (912KB) ( 1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氢在镀锌层中的扩散渗透性,采用电化学氢渗透技术对Fe/电镀Zn双层试样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镀锌层的厚度对镀层氢扩散系数以及氢稳态渗透通量的影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电镀锌层中氢扩散系数约为10-11cm2·s-1数量级,镀锌层能够阻滞氢的扩散渗透.相应地,随镀层厚度增大,试样氢稳态渗透通量和氢有效扩散系数减小
    玻碳电极上六氰亚铁酸钯膜的现场FTIR光谱电化学研究
    薄爱丽,林祥钦
    1999, 5(2):  206-211. 
    摘要 ( 2346 )   PDF (306KB) ( 1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六氰亚铁酸钯膜修饰电极在HCl,KCl和NaCl溶液中的现场反射FTIR光谱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修饰膜具有内外两层结构,分别为Pd2Fe(CN)6和M2PdFe(CN)6,其中M为支持电解质一价阳离子.在1mol/LNaCl中,内层的氧化电位Em=0.87V(vs.Ag/AgCl),外层为0.77V.在1mol/LHCl或KCl中两层的氧化还原波重叠为一个大CV波峰而难以分辨,然而现场FTIR光谱电化学清晰地分辨出这两种结构在所有3种溶液中CN的不同振动频率,发现H+离子是最佳的支持电解质,能使这两种结构同时发生氧化反应
    XYZ-2型高性能电化学离子色谱抑制柱
    胡维玲,林华水
    1999, 5(2):  212-217. 
    摘要 ( 2453 )   PDF (1062KB) ( 14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离子色谱电化学抑制器的填料问题,提出以直径大小一致、中等磺化深度的球状树脂为最佳方案.改进后的抑制效率达99.98%,灵敏度提高了约10%,离子的峰高及保留时间的重现性均优良(c.v.<2).
    PEMFC催化层中PTFE和Nafion对催化剂利用率的影响
    程晓亮,衣宝廉,张景新,韩明,乔亚光
    1999, 5(2):  218-223. 
    摘要 ( 2830 )   PDF (1915KB) ( 17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法,结合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质子膜燃料电池催化层中加入的聚四氟乙烯(PTFE)和全氟磺酸树脂(Nafion)对催化剂利用率的影响.PTFE对催化剂利用率的影响很小.但在亲水型电极中,催化剂颗粒之间的电子导通会受到Nafion的阻碍,并导致催化剂利用率降低.由于Nafion分子很小,因此与Pt/C中Pt颗粒的接触没有大问题
    LiMn_2O_4正极在高温下性能衰退现象的研究
    胡晓宏,杨汉西,艾新平,李升宪,洪昕林
    1999, 5(2):  224-230. 
    摘要 ( 2361 )   PDF (139KB) ( 15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恒流充放电方法测量了温度升高导致LiMn2O4正极容量衰减的情况.发现当环境温度上升到50℃时,LiMn2O4电极出现严重的容量损失和性能衰退,充电态的电极受影响的程度最为严重.对电解液的原子发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电极晶相结构X_射线衍射及循环伏安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LiMn2O4中阳离子混乱度增大形成无序尖晶石结构,锰离子的溶解度迅速增加,电解液出现催化氧化是导致容量不可逆衰减的原因.采用富锂尖晶石材料是抑制LiMn2O4高温性能下降的一种有效方法
    细菌修饰的碳糊电极表面超细微粒金膜的制备及应用
    胡荣宗,阮源萍,许浩,傅锦坤,张伟德,胡文云
    1999, 5(2):  231-235. 
    摘要 ( 2405 )   PDF (450KB) ( 10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电化学方法在巨大芽孢杆菌D01修饰的碳糊电极表面制备超细微粒金膜的新方法,获得由平均粒径为80nm金微粒组成的金膜.该方法操作简单,耗金量少,以此金膜作为工作电极检测水溶液中痕量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线性,检测灵敏度达0.02ng/mL.该电极既可象金片电极多次反复被使用,也可以象碳糊电极一样不断更新表面
    摩擦条件下硫脲对1Cr18不锈钢电化学行为的作用
    熊金平,孙冬柏,杨德钧
    1999, 5(2):  236-241. 
    摘要 ( 2362 )   PDF (264KB) ( 10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制金属材料的腐蚀或磨损有三种方法:1)合理选用耐蚀金属材料(包括开发新材料或对材料进行适宜的表面强化处理;2)改善金属材料服役的介质环境(包括合理使用缓蚀剂);3)采取电化学保护措施.由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各种摩擦副往往受腐蚀与磨损的协同作用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