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9-02-28
    研究论文
    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的应用及进展
    田中群, 任斌, 佘春兴, 陈衍珍
    1999, 5(1):  1-13. 
    摘要 ( 2124 )   PDF (455KB) ( 28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电化学研究方法是以电信号为激励和检测手段,它提供的是电化学体系的各种微观信息的总和,难以准确地鉴别复杂体系的各反应物、中间物和产物,并解释电化学反应机理.近年来,由谱学方法(以光为激励和检测手段)与常规电化学方法相结合产生的谱学电化学技术得到迅速...
    (p-CH_3C_6H_4SO_3)_3Nd+DMF体系中电沉积钕-铁族合金膜
    1999, 5(1):  14-17. 
    摘要 ( 2068 )   PDF (180KB) ( 1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世纪30年代Audreith等人基于分离稀土元素的目的,在某些有机溶剂电解液中用汞阴极电沉积了个别的稀土汞齐[1].1954年Moeler等在乙二胺中电沉积了Y、La和Nd(稀土含量只有50%左右)[2].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稀土合金功能薄膜...
    镍合金在含硫代硫酸根离子之氯化钠水溶液中的孔蚀研究
    李永发,王廷玉,蔡文达
    1999, 5(1):  18-24. 
    摘要 ( 2353 )   PDF (575KB) ( 16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硫代硫酸根离子对镍基690合金在氯化钠水溶液中之孔蚀行为.发现在单纯硫代硫酸钠水溶液中,镍基690合金不发生孔蚀.在氯化钠水溶液中,当添加的硫代硫酸根离子浓度低时,会增进孔蚀的敏感性;当硫代硫酸根离子浓度高时,则反而抑制孔蚀.
    空间分辨电化学技术用于研究金属局部腐蚀
    林昌健, 卓向东, 冯祖德, 杜荣归, 田昭武
    1999, 5(1):  25-30. 
    摘要 ( 2505 )   PDF (157KB) ( 1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介绍我们已建立的具有微米空间分辨度的电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多种扫描微电极技术,并用于研究金属表面和金属/溶液界面电化学不均一性及局部腐蚀破坏过程.结果表明,这些空间分辨电化学方法的发展及应用,有助于深化对金属表面和金属/溶液界面电化学不均一性,特别是金属局部腐蚀发生、发展过程机理的认识.
    电化学法评估Ti-6Al-4V合金表面氧化膜之特性
    陈建仲, 高庆良, 王忠益, 薛文景
    1999, 5(1):  31-35. 
    摘要 ( 2138 )   PDF (220KB) ( 16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i_6Al_4V合金因具有低密度,高强度,成为航太及生医方面重要使用的材料.此合金因表面层形成氧化膜的特性,更可广泛地应用于要求较高材料性能的环境上.近年来,更由于Ti_6Al_4V合金接近于人体骨骼的轻质结构,大量使用于骨科手术植入物.本研究即针对此种钛合金表面在盐酸及硫酸中的腐蚀及耐蚀行为进行评估.实验中,配合直流定电压及极化曲线扫描,观察出随时间而电流值增加之变化情况.此外,进行交流阻抗测试,而得到表层电容值,电阻值.比较极化曲线与交流阻抗频谱各测试值即可得到评估此合金的表面氧化层特性的资料.
    次磷酸盐氧化反应历程的研究
    孙冬柏,金莹,俞宏英,杨德钧
    1999, 5(1):  36-42. 
    摘要 ( 2481 )   PDF (138KB) ( 25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次磷酸盐体系循环伏安曲线-0.4V(SCE)处氧化峰(Ⅱ峰)的特性及本质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Ⅱ峰与Ⅰ峰直接相关,对应于活性吸附态的偏亚磷酸根氧化生成磷酸根的电极过程,Ⅱ峰是偏亚磷酸根脱出的H-ads离子在电极上发生氧化的结果.确定了吸附态偏亚磷酸根转变为惰性亚磷酸根反应的控速步骤为偏亚磷酸的脱附过程,并估算了脱附速度常数.最后给出可能的吸附态偏磷酸根氧化生成磷酸根的电极历程及总的次磷酸根氧化机制模型.
    高分子缓蚀剂的合成及其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应用
    林薇薇,王胜先,张鉴清,袁骏,季振国
    1999, 5(1):  43-48. 
    摘要 ( 2469 )   PDF (253KB) ( 1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成了硫脲二乙烯三胺缩聚物(ET),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研究其在混凝土孔隙模拟液及混凝土中对钢筋腐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对钢筋的点蚀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模拟液中添加1%该缓蚀剂就可以使氯子的容忍度从0.02mol/L提高到0.10mol/L,并与NaNO2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既能吸附于钢筋表面,还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减缓电解质渗透.对于钢筋混凝土的腐蚀防护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应力对低合金钢焊接接头相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吴荫顺,刘德宇,曹备,王凤丽,方智,张琳,张峥嵘,杨海
    1999, 5(1):  49-54. 
    摘要 ( 2242 )   PDF (262KB) ( 10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微区相电化学测试技术,测量和研究了16Mn钢焊接接头上不同热经历区在硝酸盐溶液中的微区相电化学行为(包括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密度和极化曲线)以及外加载荷(应力)的影响.此外,还分别测量了各区中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电化学行为,尤其是加载状态下的行为.结果表明,加载后各热经历区以及各区中铁素体和珠光体的自腐蚀电位均比未加载前负移,相应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铁素体和珠光体之间电位差明显减小.加载后各热经历区中自腐蚀电位最负和次负的仍处在熔合线区和不完全正火区,从而成为焊接接头腐蚀电池中的率先腐蚀区.应力促进腐蚀并非是通过增大铁素体和珠光体之间的电位差,而是通过提高各微区相组织自身的电化学活性来实现的.
    模拟生物膜方法研究钢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
    王庆飞,隋静,苏润西,孔德英,宋诗哲
    1999, 5(1):  55-58. 
    摘要 ( 2219 )   PDF (187KB) ( 15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微生物腐蚀受到广泛重视.本文根据生物膜的结构特征,以含羧酸官能团的β_D甘露糖醛酸单元等构成的天然高分子多糖凝胶沉积于电极表面,形成模拟生物膜,初步建立起模拟生物膜环境的实验方法,并探讨了模拟海水NaCl溶液中生物膜对10CrMoAl、E2低合金钢和18_8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极化曲线法、电偶电流测试及交流阴抗谱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上述材料在模拟生物膜环境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Co对NiO_xH_y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英文)
    曹晓燕, 张文虎, 袁华堂, 张万林, 林荫浓, 周作祥, 张允什
    1999, 5(1):  59-67. 
    摘要 ( 2784 )   PDF (682KB) ( 1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阴极化电沉积法在抛光镍板及ITO玻璃表面制备了含Co量为16.2%的NiOxHy薄膜,薄膜厚度分别为42nm、21nm,采用透射光谱以及线性电位扫描、交流阻抗和阳极稳态极化曲线等测试技术,考察了Co对NiOxHy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光谱测试范围为300~2500nm.结果发现:Co能降低薄膜着色态在可见光区及部分近红外区的透过率,通过电压调节不仅可以调光而且可望能够控温;同时Co还能降低NiOxHy薄膜电致变色电位,升高薄膜氧化着色过程中的氧析出过电位,对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有改进作用,但降低了着色过程中质子的扩散系数.
    Ni/ZrO_2复合电沉积机理的研究
    彭群家, 穆道彬, 马莒生, 唐祥云
    1999, 5(1):  68-73. 
    摘要 ( 2306 )   PDF (318KB) ( 14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在Wats镀镍液中ZrO2颗粒与镍复合电沉积的阴极电流密度以及颗粒在镀液中分散量对颗粒共析量的影响,探讨了复合电沉积的过程与模型.研究表明,在小的颗粒分散量下,复合电沉积为颗粒向阴极的传输所控制,导致共析量随电流密度增大而减少.在大的颗粒分散量,小电流密度时复合电沉积为颗粒的强吸附过程所控制,致使共析量随电流密度增大而增加;大电流密度时,复合电沉积为颗粒向阴极的传输所控制,造成共析量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少.
    钡镁锰矿/水羟锰矿型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储炜,刘德尧,尤金跨,杨勇,林祖赓
    1999, 5(1):  74-79. 
    摘要 ( 2729 )   PDF (437KB) ( 14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XRD、TEM、ICP、低速CV以及恒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了一种3V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样品主要由大隧道型结构的钡镁锰矿和层状结构的水羟锰矿组成,该样品的微观形貌为层间距约10nm的叠片状结构.Li+在样品中的嵌入脱出过程具有较好的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未经提纯的样品前3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29mAh/g,100次循环后为96mAh/g.材料结构中嵌入隧道及层间的杂质金属阳离子起着结构支撑以及维持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稳定性的作用.
    四磺酸基酞菁锌在水和非水溶剂中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刘尔生,吴谊群,杨建辉,黄丽英,王俊东,杨素苓,陈耐生,黄金陵
    1999, 5(1):  80-85. 
    摘要 ( 2873 )   PDF (294KB) ( 1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非水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及N,N_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伏安曲线.呈现三对电流峰,表明存在三个可逆或准可逆酞菁配体的单电子转移过程,而在水溶液中则不呈现准可逆行为,且波形改变很大.此外,还比较了四磺酸基酞菁锌的水溶液在自然光和红光(600~700nm)照射下的循环伏安曲线,其氧化还原峰的数目和峰电位基本不变,但在红光照射下比自然光照射下的峰电流明显增大.
    沉积钴镀层的粘接式氢氧化镍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
    王先友,张允什,阎杰,袁华堂,宋德瑛
    1999, 5(1):  86-93. 
    摘要 ( 2709 )   PDF (317KB) ( 16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在碱性可充电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球型氢氧化镍粒子表面化学镀钴后氢氧化镍电极的性能.通过比较充放电曲线和循环伏安试验结果,讨论了电极的放电容量、活性物质利用率和Ni(OH)2/NiOOH氧化还原可逆性.实验还发现镀钴后的氢氧化镍电极有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和优良的电极特性.测定了化学镀钴前后氢氧化镍电极的交流阻抗,表明镀钴后氢氧化镍的基体之间的有较低接触电阻.此外,本文还对钴镀层改进氢氧化镍性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一种新型固体电解质的导电性的研究
    赵莹歆,刘昌炎
    1999, 5(1):  94-98. 
    摘要 ( 2551 )   PDF (213KB) ( 18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多种新型Li离子导电的polymer_in_salt固体电解质的导电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这种固体电解质是将很少量的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聚丙烯酸锂熔于低温共熔锂盐中得到的,室温电导率为10-5S/cm(29℃),较由聚氧化乙烯(PEO)制造的polymer_in_salt固体电解质,电导率有明显地提高.
    在液镓电极上反丁烯二腈的电氢化二聚
    何为,黄颖,张胜涛
    1999, 5(1):  99-105. 
    摘要 ( 2405 )   PDF (327KB) ( 1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液镓电极上,反丁烯二腈(FDN)的电氢化二聚(EHD)不仅能在含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四乙基对甲苯磺酸铵(TEA_PTS)溶液中发生,同样也能在含低浓度的强表面活性剂如TritonX_100溶液中进行.在不含有机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FDN在滴镓电极上产生一个2电子还原波,生成名为丁二腈的饱和单体.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TEA_PTS或低浓度的TritonX_100时,原来的2电子还原波分裂成两个连续的单电子还原波,生成相应的电氢化二聚物.
    苯在旋转圆盘电极上的氧化过程动力学
    张新胜, 丁平, 戴迎春, 袁渭康
    1999, 5(1):  106-110. 
    摘要 ( 1834 )   PDF (215KB) ( 1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lark等[1]研究苯阳极氧化过程,认为二氧化铅是最合适的电极,苯是二级反应,苯在阳极上首先氧化为产物对苯二醌,产物可进一步氧化成马来酸,直至氧化成二氧化碳.但Ito[2]等研究表明苯阳极氧化还有一个并行反应:苯直接氧化为马来酸.Fleszar和P...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新结构
    韩明,徐洪峰,衣宝廉
    1999, 5(1):  111-114. 
    摘要 ( 2225 )   PDF (436KB) ( 19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能量效率和功率密度高,无电解质腐蚀,环境友好,可望广泛用于电动汽车的发电装置、便携式电源和地面发电站等.许多发达国家都投巨资对其进行研究开发[1].传统的单对PEMFC由膜~电极组件和其两侧的集流板构成,其中膜~电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