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信息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作者中心
征稿简则
论文范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出版伦理
读者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登录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11-28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干湿循环下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电化学检测
贾丙丽, 曹发和, 陈安娜, 张鉴清,
2010, 16(4): 355-361. doi:
10.61558/2993-074X.2055
摘要
(
3496
)
PDF
(6674KB) (
20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电化学噪声技术,结合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干湿循环条件下3种不同pH值的3.5%NaCl溶液中混凝土钢筋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钢筋的腐蚀分为3个阶段:钝化膜的溶解期、腐蚀活化期和腐蚀产物的累积期.在pH1的溶液中经过30个干湿循环后主要以均匀腐蚀为主,而对pH3和pH7溶液,则主要以点蚀为主,散粒噪声分析证实了混凝土中钢筋在强酸性溶液中更容易发生腐蚀.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也进一步说明了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Nyquist谱图中出现两个时间常数,高频区为混凝土层的容抗性质,低频区为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的电荷转移电阻;第2阶段,中频区增加一个时间常数,这与腐蚀产物的累积有关;第3阶段,随着腐蚀产物向混凝土中的扩散,中频区容抗弧有所减小,特别是pH1体系,中频弧几乎消失.SEM形貌表征观察到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钢筋表面的锈层明显增多.
无机富锌/环氧云铁/脂肪族聚氨酯复合涂层失效过程阻抗与吸水性变化的EIS研究
何少平, 熊金平, 唐聿明, 左禹,
2010, 16(4): 362-367. doi:
10.61558/2993-074X.3363
摘要
(
2976
)
PDF
(1789KB) (
14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研究不同厚度的无机富锌/环氧云铁/脂肪族聚氨酯复合涂层体系在3.5%NaCl和紫外辐射联合作用下的失效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保护性随着该涂层总厚度增大而增大,但是其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环氧云铁中间漆的屏蔽作用主要体现在服役前期,而在后期则涂层的耐蚀性主要依靠富锌底漆的作用,同样厚度下的富锌底漆对涂层防护性能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复合涂层体系吸水率的变化呈现"三段式"的特点,涂层越薄,吸水饱和期越短,涂层性能下降越快.
焙烧水滑石对含氯中性化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
唐聿明, 牛乐, 左禹,
2010, 16(4): 368-372. doi:
10.61558/2993-074X.3364
摘要
(
3126
)
PDF
(1545KB) (
17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碳酸根型镁铝水滑石(LDH-MgAl-CO3)焙烧产物(CLDH)在含氯离子的中性化混凝土模拟孔隙液中对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极化曲线电位监测以及EIS测试表明,经CLDH处理后的孔隙液中钢筋的极化曲线出现明显的钝化区间,其腐蚀电位较未处理的有一定提高,表面的阻抗也有较大增加.此外,离子浓度分析发现,较未处理时,经CLDH处理后的孔隙液其[Cl-]/[OH-]值降低了4~5个数量级.
电镀锌钛/锆基无铬化学转化膜的制备与耐蚀性能
管勇, 刘建国, 严川伟,
2010, 16(4): 373-377. doi:
10.61558/2993-074X.2056
摘要
(
2881
)
PDF
(1231KB) (
16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优化钛/锆基化学转化工艺,在碱性无氰镀锌层基体上获得了环保型的无铬转化膜,并与铬酸盐彩色钝化膜作对比.中性盐雾试验、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钛/锆基化学转化膜出现白锈时间为96 h,达到铬酸盐彩色钝化膜标准,且呈现出较低的腐蚀电流和较高的极化电阻,但钝化特性不如铬酸盐彩色钝化膜明显.
电镀锌钢硅烷-有机膦酸复合钝化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管勇, 刘建国, 严川伟,
2010, 16(4): 378-384. doi:
10.61558/2993-074X.2057
摘要
(
3160
)
PDF
(4629KB) (
1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APTMS)、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和1-羟基亚乙基-1,1-二膦酸(HEDP),在电镀锌钢基体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硅烷-有机膦酸复合钝化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中性盐雾试验、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明:该复合钝化膜主体结构由Si—O—Si、Si—O—P等组成;120 h中性盐雾试验后白锈面积小于5%,达到铬酸盐彩色钝化膜水平;且其腐蚀反应呈现更为明显的阳极扩散控制特征,属于物理阻挡机制.
分散液膜气/液/固三相线界面区宽度在金属大气腐蚀中的作用(英文)
王佳, 姜晶,
2010, 16(4): 385-392. doi:
10.61558/2993-074X.2058
摘要
(
3272
)
PDF
(2344KB) (
1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接触角测量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三相线界面区(TPB)宽度在分散液膜下金属腐蚀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阴极极限电流和腐蚀电流密度随TPB宽度增加而线性增大,表明TPB宽度对气/液/固多相体系腐蚀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可根据TPB宽度评价分散液膜厚度对大气腐蚀速率之影响.
有机涂层在浸泡和干湿循环条件下劣化过程的EIS对比研究
李玉楠, 王佳, 张伟,
2010, 16(4): 393-400. doi:
10.61558/2993-074X.2059
摘要
(
3086
)
PDF
(5845KB) (
16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以对比法研究了浸泡在3.5%NaCl溶液中的铁基有机涂层在浸泡和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劣化过程.干湿循环实验步骤为12h浸泡和12h干燥(298 K、50%RH).结果表明,根据EIS响应特征,浸泡和干湿循环下的涂层劣化过程均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涂层渗水阶段,基底金属腐蚀发生阶段和基底金属腐蚀发展与涂层失效阶段.与单一浸泡过程相比,干湿循环明显加速了腐蚀反应的发生,但减缓了其渗水、腐蚀发展以及涂层失效劣化过程.根据实验结果,深入讨论了干湿循环加速涂层劣化和涂层下基底金属的腐蚀机理.
模拟深海压力环境下有机涂料/基底金属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Ⅰ.海水压力对水在涂层中传输行为和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
刘斌, 方志刚, 王涛, 王虹斌,
2010, 16(4): 401-405. doi:
10.61558/2993-074X.2060
摘要
(
3187
)
PDF
(2647KB) (
15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于实验室模拟深海压力环境,应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有机涂料/基底金属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分析海水压力对水在涂层中传输行为和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压海水相比,在高压海水(3.5MPa)条件下,该涂层具有不同的电化学阻抗特征,主要表现在高压海水加快了涂层的吸水过程,增大了涂层的吸水率,从而加速了涂层的腐蚀失效过程,致使防护性能变差.
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NdFeB(M35)初期腐蚀行为特征
李春玲, 马元泰, 李瑛, 王福会,
2010, 16(4): 406-410. doi:
10.61558/2993-074X.2061
摘要
(
2812
)
PDF
(11162KB) (
15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中NdFeB(M35)初期的腐蚀行为.SEM观察表明,该材料初期腐蚀阶段,表面腐蚀过程存在3种代表性类型:Ⅰ)液滴同时覆盖富Nd相和磁性相,富Nd相先发生腐蚀;Ⅱ)液滴覆盖磁性相,磁性相腐蚀沿晶界扩展;Ⅲ)液滴在缺陷附近形成,腐蚀沿缺陷扩展.时间延长,局部腐蚀区相互连接,整体呈现晶界和富Nd相先行腐蚀,磁性相腐蚀相随其后.EDS分析给出腐蚀表面Na、Cl元素的分布,从而明确了腐蚀微电池的形成及腐蚀微电池点位变化是NdFeB(M35)腐蚀的外因.
N,S和Cl改性纳米TiO_2薄膜的光电性能
云虹, 林昌健, 李静, 杜荣归,
2010, 16(4): 411-415. doi:
10.61558/2993-074X.2062
摘要
(
3694
)
PDF
(1576KB) (
1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分别添加浓硝酸、浓硫酸或浓盐酸,制备氮、硫或氯改性纳米TiO2薄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电流谱、交流阻抗谱和电位~时间变化测试表明,氮改性纳米TiO2薄膜使表面结构优化,从而可提高纳米TiO2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
水热还原法合成LiFePO_4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邹红丽, 张光辉, 沈培康,
2010, 16(4): 416-419. doi:
10.61558/2993-074X.2063
摘要
(
3456
)
PDF
(2174KB) (
17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可溶性三价铁盐FeCl3为铁源,Fe粉作还原剂,应用水热还原法合成LiFePO4.XRD、红外光谱及SEM形貌表征表明,在水热条件下,铁粉能完全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得到单一相LiFePO4,且其颗粒团聚形成花簇状;而LiFePO4经过葡萄糖的热解包覆碳生成LiFePO4/C后,颗粒转变似球状.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虽然单相LiFePO4的放电容量很低,但LiFePO4/C却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溶剂及电解质盐对氧在有机电解液体系中电化学还原的影响
田艳艳, 武巍, 高军, 杨勇,
2010, 16(4): 420-424. doi:
10.61558/2993-074X.2064
摘要
(
4221
)
PDF
(1856KB) (
25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线性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氧在几种有机电解液体系中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实验表明,氧在四丁基六氟磷酸铵(TBAPF6)/乙腈(MeCN)或TBAPF6/丙烯碳酸酯(PC)电解液中,均首先发生1电子还原生成O2-的过程,但电位回扫还原过程的可逆性却表现出很大差异:在乙腈溶液中反应可逆性较好,CV曲线表现出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而在丙烯碳酸酯为溶剂的电解液中,氧还原过程可逆性差,不仅初始氧还原电流显著减小,而且表征O2-氧化的电流峰几乎消失.此外,电解质盐对氧还原过程也具有很大影响,在六氟磷酸锂(LiPF6)/乙腈电解液中,氧的还原可逆性较差.
AM60镁合金在汽车发动机冷却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
李凌杰, 王莎, 肖印, 蓝俊, 雷惊雷, 张胜涛, 潘复生,
2010, 16(4): 425-429. doi:
10.61558/2993-074X.2065
摘要
(
3017
)
PDF
(1244KB) (
1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AM60镁合金在3种(A、B、C)市售汽车发动机冷却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明,冷却液A对AM60镁合金的腐蚀性最强,B腐蚀性略低于A,C腐蚀性最弱,最适于镁合金汽车发动机使用.冷却液对发动机镁合金材料的腐蚀性与其电阻有关系,电阻越大,腐蚀性越小;冷却液中的乙二醇和添加剂组分在镁合金表面的竞争吸附对镁合金的腐蚀行为也有重要影响.
无铅镉化学镍沉积及其表征
杨防祖, 陈明辉, 黄夏菁, 田中群, 周绍民,
2010, 16(4): 430-435. doi:
10.61558/2993-074X.2066
摘要
(
3479
)
PDF
(3170KB) (
14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化无铅、无镉化学镍沉积工艺,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方法表征化学镀镍层的形貌、组成、结构和电化学活性.结果表明,化学镍自催化沉积速率为22.4μm.h-1;沉积速率随溶液温度和pH值的提高而增大;比之硫酸镍,次磷酸钠对沉积速率的影响明显许多.化学镀镍层磷含量为7.8%(by mass),结构致密、晶粒细小,呈非晶态结构.在NaCl溶液中,镀层呈现良好的电化学耐蚀性.
流动注射-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联用技术研究二茂铁硫醇氧化还原结构变化
肖秀娟, 何永辉, 向娟, 任斌,
2010, 16(4): 436-440. doi:
10.61558/2993-074X.2067
摘要
(
2958
)
PDF
(2311KB) (
14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流动注射-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联用技术研究了11-二茂铁基十一烷基-1-硫醇自组装膜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的构型变化.结果表明,二茂铁硫醇在氧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两种结构变化:远离电极表面,烷基链与电极表面的夹角增大;分子上两个平行的戊基环绕着二茂铁-碳轴发生旋转.
铝电解电容器用铝箔的研究
谭惠忠, 钱国庆, 王文宝, 孙岚, 林昌健,
2010, 16(4): 441-445. doi:
10.61558/2993-074X.2068
摘要
(
3150
)
PDF
(2303KB) (
1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硬态铝箔和软态铝箔的成分差别及其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硬态铝箔和软态铝箔在表面形貌、元素成分和晶型结构上均有差异.软态铝箔比硬态铝箔更适合于在低酸度条件下进行腐蚀,这为研发电容器制作工艺的低酸度体系腐蚀提供了参考.
氟硼酸镀液二氧化铅电沉积
孔春梅, 唐永明, 杨文忠, 杨晓远,
2010, 16(4): 446-449. doi:
10.61558/2993-074X.2069
摘要
(
3315
)
PDF
(2326KB) (
14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在氟硼酸或其掺杂镀液中于Pt基底电沉积PbO2镀层的电化学和结构性质.循环伏安测试、XRD分析和SEM形貌观察表明,BF4-可提高二氧化铅电沉积速率;电沉积的PbO2晶型为β-PbO2;F-、Fe3+共掺杂影响晶体生长的择优取向及镀层形貌,电沉积的FB/F-Fe-PbO2镀层整齐致密;电沉积过程增大电流密度可改变生长晶面取向.
磷酸钒锂溶胶-凝胶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刘丽英, 陈炼, 张海燕, 翟玉春,
2010, 16(4): 450-454. doi:
10.61558/2993-074X.2070
摘要
(
3849
)
PDF
(2221KB) (
15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柠檬酸为螯合剂和碳源,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Li3V2(PO4)3/C.XRD、SEM及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表明,所得样品经800℃、12 h焙烧后具有单一晶相结构,粒度相对较小,分布均匀.0.1C、0.5C和1C放电首次比容量分别为153.0、143.1和130.6 mAh.g-1,50次循环容量效率分别为93.1%,85.4%和77.3%,充电效率达80%,放电电压较高.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Nafion/SiO_2复合膜的研究
柳东东, 林茂才, 管涛, 余晴春,
2010, 16(4): 455-459. doi:
10.61558/2993-074X.2071
摘要
(
2722
)
PDF
(5291KB) (
16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fion117/SiO2复合膜.工艺研究表明:复合膜制备过程中,加入的MeOH与TEOS比例基本不影响复合膜的阻钒性能.但如以水解时间10 min,水解完成后自然晾干24 h制备的复合膜,则其VO2+的渗透率最低,为4.27×10-9cm2/s,比Nafion117膜的渗透率降低了52倍.SEM测试表明,经自然晾干的复合膜,其中SiO2晶粒长大,并填充了Nafion膜中大部分的孔洞.以其作隔膜组装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单电池),测试表明膜掺杂后电池的电力效率提高2.7%.
四-(三氟乙烷氧基)酞菁锌在非水与水溶剂中的电化学性能
吴晓珊, 黄丽英, 张锦雀, 朱善岚,
2010, 16(4): 460-464. doi:
10.61558/2993-074X.2072
摘要
(
3360
)
PDF
(1401KB) (
15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测定四-(三氟乙烷氧基)酞菁锌(ZnPcF)于非水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及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玻碳(GC,抛光)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ZnPcF在DMF及DMSO溶剂均呈现4对电流峰,半波电位分别为0.558、-0.761、-1.034和-1.417 V,显示该物存在4个准可逆酞菁配体的单电子转移过程.而在PBS溶液中,ZnPcF乳化液仅呈现两个电流峰,半波电位为-0.885和-1.104 V,为不可逆反应特征,与酞菁锌(ZnPc未取代)相比,由于其周边取代基—三氟乙烷氧基的吸电子作用,导致氧化还原电位正移.
电化学会议年历
2010, 16(4): 465-466.
摘要
(
1866
)
PDF
(39KB) (
1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电化学2010年(第16卷)1~4期总目次
2010, 16(4): 467-472.
摘要
(
1760
)
PDF
(512KB) (
1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作者索引
2010, 16(4): 473-476.
摘要
(
1774
)
PDF
(408KB) (
2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
广告合作
更多>>
文章选辑
更多>>
公益讲座
更多>>
讲座PPT分享
第五期:电化学基础与发展
第四期:现代电化学研究方法
第三期:电化学制造专场
第二期:燃料电池专场
第一期:锂离子电池专场
新闻公告
更多>>
第五届电化学期刊优秀论文奖评奖结果公示
泪别先生!沉痛悼念田昭武院士!
第二届厦门大学科技期刊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电化学(中英文...
第二届厦门大学科技期刊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结果公布
AAAS等多家国内外科技新闻媒体报道“电化学十大科学问题...
吴浩青院士诞辰110周年:成果浩海上,育苗青天下
田昭武:坚持科学创新,做大人生的“价值”
大奖等你!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正式启动
《电化学》期刊编委突出贡献奖获奖名单(2023年、202...
“电化学十大科学问题”首次发布!
会议信息
更多>>
首届电化学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电化学》青年编委会会议在厦门...
“强刊兴学”电化学专委会会刊《电化学》推进会在京召开
《电化学》期刊第六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大连成功召开
第一届原位电化学显微分析论坛在厦成功召开
首届全国高端制造电子电镀论坛(FEPAM-2022)在厦...
《电化学》期刊第六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友情链接
更多>>
厦门大学
中国化学会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亿纬锂能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扫一扫,欢迎关注《电化学》公众号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