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信息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作者中心
征稿简则
论文范例
作者指南
在线投稿
出版伦理
读者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登录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全年目录文章
电化学(中英文)1997 Vol.3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硫酸溶液中铅阳极膜研究的几个问题(三)
柳厚田, 王群洲, 周伟舫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1-5. DOI:
10.61558/2993-074X.3095
摘要
(
2230
)
PDF(pc)
(251KB)(
1364
)
可视化
收藏
硫酸溶液中铅阳极膜研究的几个问题(三)①柳厚田*王群洲周伟舫(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蔡文斌(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系系厦门361005)1阳极硫酸铅膜阴极还原为金属铅的液膜机理[1]奇怪的是,对铅蓄电池充电时的基本过程的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4
)
Select
2.
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改善电流型酶电极的输出性能(英文)
查全性, 陈剑, 刘佩芳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10-10.
摘要
(
2792
)
PDF(pc)
(320KB)(
1387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酶反应的特异性,酶电极在检测生物底物的工作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然而电流型酶电极有以下的缺点,包括响应电流低,活性组份流失造成的电极使用寿命下降以及响应电流的非线性等.本文根据粉末酶电极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出在两种极端情况下粉末酶电极的电流响应动力学公式,以及由响应电流估算表观米氏常数的方法.采用了两种粉末酶电极(C-PU-GOD和C-AQ-DBFc-GOD)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较好地吻合,均表明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可显著地提高酶电极的响应电流和扩展酶电极响应的线性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3.
利用约束刻蚀剂层技术提高硅的刻蚀分辨率(英文)
祖延兵, 谢雷, 毛秉伟, 穆纪千, 谢兆雄, 田昭武, 孙立宁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14-14.
摘要
(
2852
)
PDF(pc)
(295KB)(
1270
)
可视化
收藏
高分辨率刻蚀技术对于微机械及微电子器件的加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硅是其中极为重要并占统制地位的材料。近年来,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用于表面加工的研究颇受注目。然而,SECM刻蚀分辨率往往因为刻蚀剂的横向扩散而受到限制。最近,田昭武等提出的一种可进行高分辨率微加工的新方法——约束刻蚀剂层技术(CELT),可使刻蚀反应具有高度的距离敏感性,刻蚀分辨率得到极大改善。我们利用CELT技术刻蚀硅表面,以60μm及100μm直径微电极产生刻蚀剂Br2,刻蚀溶液中加入亚砷酸作为Br2的捕捉剂刻蚀得到的图案与所用微电极尺寸符合,直径分别约为60μm和100μm。与SECM方法得到的110μm和180μm分辨率相比,刻蚀分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4.
交流电化学热法测定电极反应熵变
董良俊, 庄继华, 江志裕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15-20. DOI:
10.61558/2993-074X.2648
摘要
(
2388
)
PDF(pc)
(213KB)(
1502
)
可视化
收藏
交流电化学热法测定电极反应熵变①董良俊庄继华江志裕*(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电极反应的熵变是电极过程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之一.测定电极反应的熵变不仅有助于分析电极反应,而且由于熵变与电极反应时的温度变化密切相关,对于一些实际体系,如化学电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5.
金粗糙表面原子水平的STM研究(英文)
蔡雄伟, 谢兆雄, 卓向东, 毛秉伟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25-25.
摘要
(
2635
)
PDF(pc)
(717KB)(
1273
)
可视化
收藏
至今为止所报道的对固体表面原子水平的研究几乎毫无例外的局限在单晶表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在多晶或粗糙表面上获得原子分辨STM图象的困难性。尽管如此,由于多晶材料是更为普遍、更切实际的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场所,若能实现多晶或粗糙表面的原子水平的观察,其研究意义和前景将大为拓宽。本文报道在含氯化钾的电化学体系中极端条件下金(111)面和多晶金表面结构的原子水平的STM观察。图一为Au(111)面在不同条件下的电化学现场STM图。在400~-400mV电位区间内Au(111)保持稳定的(1x1)结构,未观察到来自于Au表面的重构或Cl-吸附层结构。当电位负移至-600以内,尽管此时金电极仍处于双电层区,Au表面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粗糙。有趣的是,当电位经过1.0V后返回至0V时,大范围的STM图象显示了由原子台阶构成的孔洞和原子平整的晶面共成的情形。图二为空气下得到的金多晶的表面形貌(A)和原子分辨表面结构(B)的STM图。分析图二(B)和(C)可以得知,图中两亮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4nm,可以排除原子簇结构的可能。可以确定这些具有一定取向的亮点为原子阵列,而较大的原子间距正反应了多晶表面与本体结构的不同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6.
研究甲酸在多孔Pt上吸附质的性质以及它与CO的相互作用(英文)
夏兴华 Iwasita T. Vielstich W.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39-39. DOI:
10.61558/2993-074X.2649
摘要
(
2794
)
PDF(pc)
(327KB)(
1018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现场红外反射光谱(FTIR)和微分电化学质谱(differentialelectrochemicalmassspectrometer,DEMS)研究了甲酸在多孔Pt上吸附质的性质.伏安结果显示了甲酸在多孔Pt上吸附质的氧化与吸附电位和吸附时间有关.在线质谱结果表明从甲酸吸附质氧化成二氧化碳所需要的电子数(ne)与吸附电位无关.显然地ne=2.2说明了甲酸吸附质是由CO和COH组成,而不是只有单一的CO或者COH.另一方面,在1262cm-1和2048cm-1出现的现场红外光谱带证实了甲酸在多孔Pt上的吸附质中存在CO和COH表面物质.此外,用DEMS技术和碳-13同位素标的甲酸作探针研究了甲酸吸附质和CO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溶液中的甲酸不能取代先吸附的CO,而溶液中的CO可以与75%先吸附的甲酸吸附质发生交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7.
异咯嗪蒙脱石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吴志斌, 林原, 章道道, 吴浩青, 董绍俊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40-44. DOI:
10.61558/2993-074X.3096
摘要
(
2218
)
PDF(pc)
(320KB)(
1396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蒙脱石进行改性,成功地制备稳定性良好的异咯嗪蒙脱石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对此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异咯嗪在蒙脱石膜内的化学扩散系数,对异咯嗪在改性蒙脱石中电极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8.
Nafion膜表面亲水性研究
祖延兵, 查全性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45-49. DOI:
10.61558/2993-074X.3097
摘要
(
3781
)
PDF(pc)
(196KB)(
1950
)
可视化
收藏
Nafion膜在电化学体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其表面亲水性往往直接影响着使用性能.本文介绍一种适宜于表征Nafion膜表面亲水性的接触角测量方法,即束缚气泡法,并讨论了该膜与水溶液接触角的滞后现象、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简介了用全氟表面活性剂改善Nafion膜表面亲水性的尝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9.
甘草酸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王春明, 张延荣, 力虎林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50-54. DOI:
10.61558/2993-074X.3098
摘要
(
2462
)
PDF(pc)
(211KB)(
1537
)
可视化
收藏
用循环伏安法、单扫描示波极谱法研究了甘草酸(glycyrrhizic,GA)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反应机理.证明甘草酸在pH=4~12的缓冲溶液(H3BO3+H3PO4+乙酸+NaOH)中有吸附峰,且示波极谱导数峰值与甘草酸浓度在8.3×10-5~1.2×10-6mol/L范围内成正比,使用悬汞电极(HMDE)线性扫描伏安法可使检测下限达2.4×10-6mol/L.根据实验结果首次提出了甘草酸在汞电极上的反应机理.该机理同时被紫外光谱证明,得到合理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0.
酸性溶液中β-苯胺基苯丙酮在铁上的吸脱附行为
卜宪章, 汪的华, 邹津耘, 甘复兴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55-60. DOI:
10.61558/2993-074X.3099
摘要
(
2933
)
PDF(pc)
(344KB)(
1231
)
可视化
收藏
用极化曲线法研究了0.5mol·L-1硫酸溶液中β-苯胺基苯丙酮(PAP)在铁-溶液界面的吸脱附行为及Cl-,I-的影响.结果表明,PAP的吸附遵循Flory-Huggns等温式;在较正的极化电位区出现阳极脱附现象.讨论了两种粒子联合吸附方式与浓度的关系,提出可根据吸附粒子的脱附电位与其浓度关系来推断联合吸附的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9
)
Select
11.
电沉积Ni-PSZ梯度镀层过程中阴极电流效率的研究
李君, 王殿龙, 陈莉, 胡信国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61-66. DOI:
10.61558/2993-074X.3100
摘要
(
2407
)
PDF(pc)
(372KB)(
1174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动电位扫描,电化学交流阻抗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电沉积Ni-PSZ梯度镀层过程中阴极电流效率的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结果表明,Ni-PSZ复合镀层对氢的析出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在镀液中加入PSZ微粒后,能增大镍还原过电位,降低氢析出过电位,从而不断降低电沉积梯度镀层过程中的阴极电流效率.在电沉积Ni的过程中,有中间吸附相Ni+ads生成,PSZ微粒的加入能优先催化Hads,加速氢气析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12.
铁-杂多酸液流电池的研究(英文)
孙培菊, 谷元鹏, 由万胜, 谭忠印, 衣宝廉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71-71. DOI:
10.61558/2993-074X.2650
摘要
(
2696
)
PDF(pc)
(356KB)(
1313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的氧化还原流动池,负极活性物质为FeSO4,正极为H3PMo12O40(HP).具有选择性的阳离子交换膜将两个经活化的多孔碳毯电极分开,两个氧化还原电对在碳和石墨电极上都具有相适应的电化学可逆性.电池的活性物质很稳定,电池没有使用寿命限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13.
Ba-Pb-O和Bi-Pb-O的电化学合成和表征
谢民, 赵良仲, 徐翠英, 张金彪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72-75. DOI:
10.61558/2993-074X.2651
摘要
(
3036
)
PDF(pc)
(349KB)(
1517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用电化学方法在水溶液中合成铅基氧化物Ba-Pb-O和Bi-Pb-O的方法,并采用XPS,XRD和EDX对电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14.
尖晶石LiMn_2O_4锂充放电池的电化学研究
冯力, 常玉勤, 伍丽娥, 李泓, 单义斌, 陆天虹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76-78. DOI:
10.61558/2993-074X.2652
摘要
(
2383
)
PDF(pc)
(244KB)(
1395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导尖晶石型LiMn2O4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Li/有机电解液/LiMn2O4电池的电化学行为,用分形理论首次考察和进一步讨论电极材料的阻抗行为随锂离子嵌入或脱嵌电极时的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9
)
Select
15.
具有阳极氧化膜的镁合金电极性能的研究
迟毅, 杨萍, 林秀峰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79-85. DOI:
10.61558/2993-074X.3101
摘要
(
2352
)
PDF(pc)
(302KB)(
2312
)
可视化
收藏
镁合金电极上生成阳极氧化膜的保护技术,使电极耐大气腐蚀的性能大大优于用铬酸盐膜保护的镁电极.阳极氧化工艺条件不同,镁电极的耐腐蚀性和电压滞后性能不同,本文讨论了膜的组成、形态、厚度等对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16.
锂离子电池负极碳材料的表面改性与修饰Ⅱ.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马树华, 国汉举, 李季, 梁洪泽, 景遐斌, 王佛松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86-91. DOI:
10.61558/2993-074X.3102
摘要
(
2539
)
PDF(pc)
(218KB)(
2596
)
可视化
收藏
以具有气相碳化形式的精制煤焦油沉积碳为壳层材料、人造石墨(AG)及中间相石墨微球(2800℃)为核材料制备了核壳结构的碳及碳电极.核壳结构碳及核壳结构碳电极的充放电研究表明碳负极的稳定充放电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循环伏安研究表明在0.7V(vsLi+/Li)左右用于形成碳电极表面钝化膜的溶剂的还原分解峰显著减小,显示了核壳结构碳材料电极对电极表面钝化膜的影响作用,X射线衍射研究揭示了石墨及石墨电极上的无定形碳壳层的存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6
)
Select
17.
电镀及化学镀磁记录介质薄膜的最新进展
安茂忠, 杨哲龙, 张景双, 屠振密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92-98. DOI:
10.61558/2993-074X.3103
摘要
(
2373
)
PDF(pc)
(289KB)(
1461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电镀及化学镀磁记录介质薄膜的最新研究进展、电镀及化学镀镀液组成、工艺条件及其对薄膜性能的影响、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等.磁记录介质薄膜的制备,过去一直采用溅射方法,近年来国外开展了电镀及化学镀方法制备的研究.电镀方法包括水溶液电镀(如:Ni-Fe、Fe-Co合金等)和非水溶液电镀(如Tb-Fe、Nd-Fe、Tb-Fe-Co合金等),化学镀则是在Ni-P、Co-P合金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其它金属盐,得到磁记录介质薄膜,如:Co-Ni-P、Co-W-P、Co-Mn-P、Co-Ni-Re-P合金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6
)
Select
18.
Co-WC电极
朱则善, 肖秀峰, 刘榕芳, 施晶莹, 陈衍珍, 胡文云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99-102. DOI:
10.61558/2993-074X.3104
摘要
(
2190
)
PDF(pc)
(405KB)(
975
)
可视化
收藏
从钴镀液中添加WC微粒复合电沉积制备Co-WC镀层,WC微粒的加入,加快了阴极电化学反应.Co-WC复合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具有优越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并经受了长期间断电解的试验,电极性能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19.
纯钯电沉积及其成核机理研究
杨防祖, 许书楷, 姚士冰, 陈秉彝, 郑雪清, 钟晓慧, 周绍民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1
): 103-108. DOI:
10.61558/2993-074X.3105
摘要
(
2962
)
PDF(pc)
(335KB)(
2218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在柠檬酸钾和草酸铵镀液体系中纯钯电沉积及电结晶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本实验室研制的添加剂②XP-4和XP-7,可在电流密度0.5~3.5A/dm2,温度40~60℃的宽广范围内获得全光亮的钯电沉积积层.采用脉冲电源电镀可有效地改善厚沉积层质量,减少沉积层裂纹和孔洞.循环伏安实验表明,钯电极过程的阴阳极峰电位之差达1.05V,说明其电极过程明显不可逆;伏安图上同时出现一感抗性电流环,说明钯沉积过程发生晶核形成过程;XP-4和XP-7阻化电沉积和氢的析出,提高钯电沉积的沉积电位.电位阶跃实验进一步表明,钯遵循连续成核和三-维生长的电结晶机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20.
熔盐电沉积稀土金属及其合金的研究——中山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介绍
杨绮琴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17-124. DOI:
10.61558/2993-074X.3106
摘要
(
2871
)
PDF(pc)
(300KB)(
2988
)
可视化
收藏
熔盐电沉积稀土金属及其合金的研究——中山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介绍①杨绮琴(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稀土金属及其合金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殊性能,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是发展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材料,例如磁性、磁光、超导、贮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1.
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
李乃朝, 衣宝廉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25-131. DOI:
10.61558/2993-074X.3107
摘要
(
2460
)
PDF(pc)
(401KB)(
1422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发展背景,现状及商业化前景,探讨了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系统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2
)
Select
22.
隧道电子和局域场对固液界面纳米区域反应的影响——控电位下的Si(111)表面的STM诱导纳米刻蚀
谢兆雄, 蔡雄伟, 施财辉, 毛秉伟, 田昭武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32-135. DOI:
10.61558/2993-074X.2653
摘要
(
2193
)
PDF(pc)
(446KB)(
1205
)
可视化
收藏
隧道电子和局域场对固液界面纳米区域反应的影响①——控电位下的Si(111)表面的STM诱导纳米刻蚀谢兆雄*蔡雄伟施财辉毛秉伟田昭武(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化学研究所化学系厦门361005)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目前已成为纳米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23.
SOD在薄层电池金微网栅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吴霞琴, 刘倩, 许兵, 孟晓云, 章宗穰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36-138. DOI:
10.61558/2993-074X.3108
摘要
(
2153
)
PDF(pc)
(243KB)(
1534
)
可视化
收藏
SOD在薄层电池金微网栅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①吴霞琴*刘倩许兵孟晓云章宗穰(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电化学研究室上海200234)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简称SOD)能专一消除生物氧化产物超氧阴离子(O-2),因而在抵御疾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6
)
Select
24.
基于电迁移率差异而分离的新型聚焦电泳技术
陈东英, 林华水, 周勇亮, 毛秉伟, 谢兆雄, 卓向东, 田昭武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39-142. DOI:
10.61558/2993-074X.3109
摘要
(
2284
)
PDF(pc)
(272KB)(
1243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电迁移率差异而分离的新型聚焦电泳技术①陈东英林华水周勇亮毛秉伟谢兆雄卓向东田昭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化学系厦门大学厦门361005)毛细管区带电泳已成为十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分离分析技术.Hjertén于1967年在玻璃管中进行了自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25.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材料表面改性
方百增, 刘新宇, 王新东, 段淑贞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43-147. DOI:
10.61558/2993-074X.3110
摘要
(
2324
)
PDF(pc)
(310KB)(
1469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铌作为合金化元素,通过氟化物熔盐电化学表面合金化的方法对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材料镍进行表面改性,改性后的阳极材料的耐蚀性能与电催化性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
)
Select
26.
微酸性体系电沉积光亮锡钴锌合金的研究
左正忠, 侯润香, 夏绍春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48-153. DOI:
10.61558/2993-074X.3111
摘要
(
2377
)
PDF(pc)
(334KB)(
2098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电沉积光亮锡钴锌三元合金的新工艺.其溶液组成及操作条件为:Na3C6H5O7·2H2O100~150,Na2EDTA·2H2O20~30,SnCl2·2H2O15~20,CoSO4·7H2O25~35,ZnCl215~20g·L-1;稳定剂WDZ-160~100,光亮剂WDZ-215~20mL·L-1.pH=4~6,Dk=0.55.0A·dm-2,T=5~35℃.在此条件下可得到光亮的含Co为0.5~3.5%、Zn为1~10%的锡钴锌三元合金沉积层.讨论了溶液组成对沉积层组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27.
光电化学刻蚀n~+-Si的电致发光
李国铮, 张承乾, 杨秀梅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54-159. DOI:
10.61558/2993-074X.3112
摘要
(
2564
)
PDF(pc)
(342KB)(
1339
)
可视化
收藏
n+-Si在HF水溶液中经光电化学刻蚀形成的微米级多孔硅(PS)具有较好的电致发光(EL)性能,其发光光谱的波长范围约在500~800nm之间,阴极EL的波长和强度均随调制电位可逆变化;在酸性溶液中,发光强度较大,光淬灭过程也较中性溶液为慢.与n--Si的结果类似,PS的制备电位也决定性地影响着EL的强度.光淬灭前的伏安行为表明,除S2O2-3和H+还原外,可能还涉及PS表面化合物的转化.对能带图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28.
1,5-二硝基蒽醌电化学还原制备──1,5-二氨基-4,8-二羟基蒽醌的研究(英文)
马淳安,童少平,高晓萍,陈根宝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67-167.
摘要
(
2766
)
PDF(pc)
(488KB)(
1426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循环伏安法、稳态极化曲线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相结合的实验手段,研究了1,5-二硝基蒽醌(1,5-DNA)在硫酸溶液中、汞齐化铜电极上阴极还原制备1,5-二氨基-4,8-二羟基蒽醌(1,5-DA-4,8-DHA)的电化学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12.75mol/LH2SO4和140℃温度下,1,5-DNA在汞齐化铜阴极表面上具有反应物强吸附和不可逆随后化学反应的特征.电解最后的产物经红外光谱测定为1,5-二氨基-4,8-二羟基蒽醌,平均电流效率为78%,产率为72%.1,5-DNA直接电化学还原的行为与电极材料、酸浓度、添加剂、反应物浓度等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29.
曲率对管状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吴义熔, 汪正浩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68-173. DOI:
10.61558/2993-074X.3113
摘要
(
2155
)
PDF(pc)
(338KB)(
1069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隐式差分法对管状电极对流扩散方程作了数值解,通过与平板电极电化学行为的比较,分析管状电极特性,讨论了管曲率对管状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并给出在管状电极中使用Levich近似的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
)
Select
30.
Ni-Mo合金电沉积层织构及形成机理
黄令, 许书楷, 汤皎宁, 杨防祖, 周绍民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74-178. DOI:
10.61558/2993-074X.3114
摘要
(
2449
)
PDF(pc)
(160KB)(
1886
)
可视化
收藏
在组成为:0.22mol/L硫酸镍、0.06mol/L钼酸钠和0.3mol/L柠檬酸钠的溶液,于纯铜片上采用恒电流沉积,所得Ni-Mo合金沉积层经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50℃,电流密度为10mA·cm-2~30mA·cm-2范围,Ni-Mo合金沉积层表现为(111)择优取向.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实验表明镍钼合金电结晶过程按照连续成核和三维生长方式进行.Ni-Mo合金电沉积过程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表明Ni-Mo共沉积过程经历了吸附中间产物步骤,由于吸附态物种氢氧化镍和钼的氧化物将阻化晶粒(111)晶面的生长,从而使镍钼沉积层表现为(111)择优取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7
)
Select
31.
碳载铂电极对乙二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陈声培, 孙世刚, 卢国强, 周志有, 洪双进, 薛国庆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79-184. DOI:
10.61558/2993-074X.2654
摘要
(
2581
)
PDF(pc)
(348KB)(
1639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阶跃电位、以及X-光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玻碳表面高分散铂电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构与性能.结果指出,玻碳表面沉积的高分散铂黑经高温处理后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晶粒尺寸变大,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对乙二醇的电催化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3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硫脲及其衍生物在银电极上的共吸附行为
钟起玲, 粟晓琼, 刘峰名, 姚建林, 王仲权, 黄群健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85-190.
摘要
(
2615
)
PDF(pc)
(353KB)(
1134
)
可视化
收藏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研究了HClO4介质中硫脲(TU),一甲基硫脲(MTU)和烯丙基硫脲(ATU)在银电极表面的共吸附行为.首次报道了它们的混合物在银电极表面上竞争共吸附随电极电位变化的行为以及在所研究的共吸附体系中作为支持电解质的弱吸附ClO-4离子被诱导物理共吸附的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33.
聚合物-石墨复合材料电极
陈国华, 徐金瑞, 三轮智夫, 金继业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91-196. DOI:
10.61558/2993-074X.3115
摘要
(
2269
)
PDF(pc)
(446KB)(
1233
)
可视化
收藏
用石墨粉填充AS树脂、挤出成型制备了石墨-AS复合导电材料电极.电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机械强度和操作稳定性,在多种底液中具有比玻碳电极更高的氢过电压值和小的残余电流.电极成功地用于Cu、In、Pb、Ag的测定并显示较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再现性;并可采用浸涂法方便地进行甲基蓝修饰,得到具有稳定电化学活性的修饰电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4.
添加剂Ce~(4+)对化学镀镍的影响
汤皎宁, 黄令, 姚士冰, 周绍民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197-201.
摘要
(
2327
)
PDF(pc)
(302KB)(
2034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了添加剂Ce4+对化学镀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e4+可降低Ni-P合金镀层在3%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流,提高其耐蚀性,并发现热处理可使其抗腐蚀性能进一步提高.但各合金镀层在0.1mol/LHCl中的耐腐蚀性由于Ce4+的加入普遍下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0
)
Select
35.
电沉积非晶态铁-铬合金镀层的研究
成旦红, 徐伟一, 秦益琴, 华立群, 张仲燕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202-205. DOI:
10.61558/2993-074X.3116
摘要
(
2232
)
PDF(pc)
(347KB)(
1309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通过控制镀液组成和操作条件获得了非晶态铁-铬合金镀层.实验分析了pH值、电流密度以及镀层中铬含量对所形成镀层的非晶态结构的影响.阳极极化曲线测量结果表明,与晶态镀层相比,非晶态镀层具有较高的耐蚀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3
)
Select
36.
酸性镀铑工艺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梅英, 孙广贵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206-209.
摘要
(
2811
)
PDF(pc)
(347KB)(
3034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硫酸镀铑工艺,获得耐磨性、导电性良好的铑镀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37.
铜-黄嘌呤核苷络合物极谱伏安行为的研究
樊惠芝, 刘金龙, 潘景浩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210-214. DOI:
10.61558/2993-074X.3117
摘要
(
2171
)
PDF(pc)
(305KB)(
1356
)
可视化
收藏
铜-黄嘌呤核苷络合物极谱伏安行为的研究①樊惠芝刘金龙②潘景浩*(山西大学化学系太原030006)黄嘌呤核苷(xanthosine)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前人曾用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纸层色谱法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用PGE电极对其电化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38.
葡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大麦细胞电融合的影响
王伟, 江志裕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215-218. DOI:
10.61558/2993-074X.3118
摘要
(
2167
)
PDF(pc)
(276KB)(
1423
)
可视化
收藏
葡聚糖及其衍生物对大麦细胞电融合的影响①王伟江志裕*(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细胞融合是指用人工方法使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过程[1,2].体细胞融合可在不同种,不同属,甚至更远的生物间进行,所得到的细胞可具有新的特性.对于植物细胞,有望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
)
Select
39.
电沉积ZrO_2-Ni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结构分析
全成军, 向兴华, 朱景川, 尹钟大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2
): 219-222. DOI:
10.61558/2993-074X.3119
摘要
(
2218
)
PDF(pc)
(340KB)(
1399
)
可视化
收藏
电沉积ZrO2┐Ni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结构分析①全成军*向兴华朱景川尹钟大(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航空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材料的耐热性能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传统的单一材料(如陶瓷、金属)和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已难以在超高温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4
)
Select
40.
高分子电解质中电活性分子扩散的微电极伏安法研究
丁黎明, 董绍俊, 汪尔康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 (
3
): 233-243. DOI:
10.61558/2993-074X.3120
摘要
(
2719
)
PDF(pc)
(286KB)(
1658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高分子电解质材料发展的历史背景,评述了十多年来高分子电解质中电活性分子扩散的微电极伏安法研究.简要介绍了微电极的分类、构造、应用和电化学测量方法.着重阐明影响电活性分子扩散的几个重要因素.最后介绍有关标记分子扩散研究的最新进展.全文引用文献52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4
)
更多>>
文章选辑
更多>>
公益讲座
更多>>
讲座PPT分享
第五期:电化学基础与发展
第四期:现代电化学研究方法
第三期:电化学制造专场
第二期:燃料电池专场
第一期:锂离子电池专场
新闻公告
更多>>
对电化学专委会会刊J. Electrochem.的贡献将...
《电化学(中英文)》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
《电化学(中英文)》入选202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
《电化学(中英文)》(Journal of Electr...
第五届电化学期刊优秀论文奖评奖结果
《电化学(中英文)》入选 ICI Journals Ma...
泪别先生!沉痛悼念田昭武院士!
第二届厦门大学科技期刊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电化学(中英文...
第二届厦门大学科技期刊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结果公布
AAAS等多家国内外科技新闻媒体报道“电化学十大科学问题...
会议信息
更多>>
中国电化学专委会会刊《电化学(中英文)》(J. Elec...
首届电化学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电化学》青年编委会会议在厦门...
“强刊兴学”电化学专委会会刊《电化学》推进会在京召开
《电化学》期刊第六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大连成功召开
第一届原位电化学显微分析论坛在厦成功召开
首届全国高端制造电子电镀论坛(FEPAM-2022)在厦...
友情链接
更多>>
厦门大学
中国化学会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亿纬锂能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扫一扫,欢迎关注《电化学》公众号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