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信息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作者中心
征稿简则
论文范例
作者指南
在线投稿
出版伦理
读者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登录
编辑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Of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侯明, 衣宝廉
电化学(中英文) 2012, 18 (
1
): 1-13. DOI:
10.61558/2993-074X.2872
摘要
(
5743
)
PDF(pc)
(2923KB)(
7796
)
可视化
收藏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电化学发电装置,近年来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本文详细阐述了燃料电池的近期研究进展与未来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燃料电池在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潜艇动力源已经得到应用;在汽车、电站及便携式电源等民用领域展现了成功的示范,但低成本、长寿命仍然是商业化面临的瓶颈问题.未来我国应大力推进燃料电池在水下潜器、航天飞行器等特殊领域的应用,解决高可靠性与安全性及环境适应性等关键问题;同时,在民用领域要实现燃料电池寿命与成本兼顾,从材料、部件及系统等3个层次深入技术改进与创新,尽快推进燃料电池的商业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497
)
Select
2.
LiFePO_4新型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施志聪, 李晨, 杨勇
电化学(中英文) 2003, 9 (
1
): 9-14. DOI:
10.61558/2993-074X.1476
摘要
(
2928
)
PDF(pc)
(370KB)(
2499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固相反应结合高速球磨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LiFePO4,并对该材料进行碳包覆处理;采用XRD、SEM、元素分析以及价态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实验表明,LiFePO4具有3.4V的放电电压平台,而且包覆碳后的磷酸铁锂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达147mAh/g,充放电循环100次后容量只衰减9.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25
)
Select
3.
锂钛复合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杨晓燕, 华寿南, 张树永
电化学(中英文) 2000, 6 (
3
): 350-356. DOI:
10.61558/2993-074X.1397
摘要
(
2488
)
PDF(pc)
(295KB)(
2285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80
)
Select
4.
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研究
庄全超, 武山, 刘文元, 陆兆达
电化学(中英文) 2001, 7 (
4
): 403-412. DOI:
10.61558/2993-074X.3267
摘要
(
3651
)
PDF(pc)
(416KB)(
9728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影响有机电解液电导率的主要因素 ;总结了有机电解液的一般特点 ,从有机溶剂和电解质锂盐两个方面介绍了有机电解液的化学和电化学 ;概述了各常用有机溶剂的性质和近年来的研究状况 ;综述了有机电解液在电解质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文章最后对有机电解液研究的现状作了简要的评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77
)
Select
5.
锂离子电池纳米材料研究
李泓, 李晶泽, 师丽红, 朱广言, 陈锓, 卢威, 黄学杰, 陈立泉
电化学(中英文) 2000, 6 (
2
): 131-145. DOI:
10.61558/2993-074X.1374
摘要
(
2807
)
PDF(pc)
(365KB)(
3924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75
)
Select
6.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电极材料的研究评述
李华, 常守文, 严川伟
电化学(中英文) 2002, 8 (
3
): 257-262. DOI:
10.61558/2993-074X.3294
摘要
(
2789
)
PDF(pc)
(109KB)(
2397
)
可视化
收藏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蓄电池 ,较之传统蓄电池有许多的优点 ,本文介绍了钒电池中的两类电极材料 (金属类和复合类 )的发展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04
)
Select
7.
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宝玥, 吴霞琴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
1
): 1-8. DOI:
10.61558/2993-074X.1537
摘要
(
2506
)
PDF(pc)
(363KB)(
3271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类,归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电子传递媒介体在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电池性能的对策.最后,探讨了影响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的瓶颈,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61
)
Select
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的一种新的制备方法
邵志刚, 衣宝廉, 韩明, 乔亚光, 刘浩, 于景荣
电化学(中英文) 2000, 6 (
3
): 317-317. DOI:
10.61558/2993-074X.1392
摘要
(
3021
)
PDF(pc)
(405KB)(
3441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54
)
Select
9.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苯酚废水研究
李天成, 朱慎林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
1
): 101-104. DOI:
10.61558/2993-074X.1623
摘要
(
2843
)
PDF(pc)
(438KB)(
2414
)
可视化
收藏
电化学氧化法可有效处理挥发酚类废水,而阳极材料性能直接制约其电氧化效率.本文分别针对不锈钢、柔性石墨和SnO2 /Ti复合材料测定了其析氧过电位,并以不锈钢、柔性石墨为阳极材料,在 5~6V直流电压下,对合成苯酚废水进行了电化学氧化处理.结果表明:析氧过电位次序为SnO2 /Ti>柔性石墨 >不锈钢,处理后水的COD值接近或小于 100mg·L-1,且出水的苯酚浓度小于 0. 5mg·L-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48
)
Select
10.
椭圆偏振光谱方法对电化学的研究及应用
黄宗卿, 张胜涛, 谢上芬, 陈昌国, 杨雨如, 朱伟
电化学(中英文) 1999, 5 (
3
): 247-253. DOI:
10.61558/2993-074X.3183
摘要
(
2387
)
PDF(pc)
(271KB)(
1921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46
)
Select
1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
魏昭彬, 刘建国, 乔亚光, 周卫江, 李文震, 陈利康, 辛勤, 衣宝廉
电化学(中英文) 2001, 7 (
2
): 228-233. DOI:
10.61558/2993-074X.3254
摘要
(
2860
)
PDF(pc)
(246KB)(
2959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商品Pt_Ru/C和Pt/C催化剂制备成甲醇阳极和氧阴极 ,Nafion_115为固体电解质膜 ,组装成面积为 9cm2 单电池 ,研究了电池在放电运转过程中各种操作条件 ,如温度 ,氧气压力 ,甲醇浓度等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并考察了电池室温放电性能随时间的变化 .发现增加电池的温度和氧气压力均可明显提高电池性能 ,在合适的甲醇浓度和氧气压力下电池在室温具有一定的稳定放电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45
)
Select
12.
复合电沉积的最新研究动态
刘小兵, 王徐承, 陈煜, 成旦红, 郁祖湛
电化学(中英文) 2003, 9 (
2
): 117-125. DOI:
10.61558/2993-074X.1494
摘要
(
2503
)
PDF(pc)
(328KB)(
2453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复合电沉积技术最新研究动态.重点探讨纳米复合镀层,电催化复合镀层以及光活性复合镀层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纳米复合镀层比一般的复合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电催化复合镀层则可在纯金属电极,合金电极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电极反应的过电位.以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作为基质材料的电催化复合镀层已为现代复合电沉积技术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36
)
Select
13.
络合剂和添加剂对化学镀铜影响的电化学研究
谷新, 王周成, 林昌健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
1
): 14-19. DOI:
10.61558/2993-074X.1539
摘要
(
2608
)
PDF(pc)
(134KB)(
2561
)
可视化
收藏
以CuSO4·5H2O作主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Na2EDTA)作主络合剂,三乙醇胺(TEA)作辅助络合剂,2,2′_联吡啶(dipyridine)作添加剂,组成化学镀铜液体系,研究络合剂、添加剂对该镀液电化学极化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化学沉积速率考察TEA和2,2′_联吡啶对镀液性能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33
)
Select
14.
含镓、锡的铝合金在碱性溶液中的活化机理
李振亚, 易玲, 刘稚蕙, 杨林, 苏景新, 陈艳英
电化学(中英文) 2001, 7 (
3
): 316-320. DOI:
10.61558/2993-074X.3261
摘要
(
2302
)
可视化
收藏
镓锡合金沉积于铝阳极表面 ,形成活化点 ,是铝阳极活化的根本原因 .简单的Al_Sn、Al_Ga二元合金在碱性介质中不能活化 .Al_Sn_Ga多元合金阳极溶解时 ,Ga、Sn溶解进入溶液 .锡离子首先还原沉积于铝阳极表面 ,镓离子又在沉积的锡上沉积 ,在铝合金阳极表面不断形成Ga_Sn合金活性点 .低溶点的合金由于其良好的流动性 ,以单个或多个原子的形式嵌入氧化膜 ,形成活性点 ,起到了局部分离氧化膜的作用 ,是铝合金阳极活化的关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31
)
Select
15.
熔盐电化学的新进展
杨绮琴, 段淑贞
电化学(中英文) 2001, 7 (
1
): 10-17. DOI:
10.61558/2993-074X.3234
摘要
(
3000
)
PDF(pc)
(133KB)(
5455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介绍熔盐体系、熔盐电池、熔盐电沉积金属以及合金、电合成化合物材料等方面的新进展 ,预期熔盐电化学在能源、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领域中的应用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29
)
Select
16.
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对有机废水的降解研究
何春, 安太成, 熊亚, 舒东, 胡慧玲, 朱锡海
电化学(中英文) 2002, 8 (
3
): 327-332. DOI:
10.61558/2993-074X.3301
摘要
(
2537
)
PDF(pc)
(180KB)(
3012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的新技术 ,结果表明 :该反应器能有效地去除苯胺 ,但其去除率受外加电压、溶液中Fe2 +的浓度、pH值及处理时间 (t)的影响较大 .该项技术处理有机废水效果明显 ,主要是基于电致过氧化氢 ,在Fe2 +存在情况下迅速生成对有机物有很强氧化作用的羟基自由基 .通过ESR法测出了在该电化学反应器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23
)
Select
17.
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制备和电化学性质研究——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I)
李永舫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
4
): 369-378. DOI:
10.61558/2993-074X.1588
摘要
(
3704
)
PDF(pc)
(379KB)(
5258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本研究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制备和电化学性质研究中取得的一些主要成果,包括吡咯电化学聚合条件的影响、电化学聚合反应机理及其反应动力学、导电聚吡咯的两种掺杂结构及其两步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和电化学过氧化的机理、导电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质、导电聚合物稳定性的电化学解释等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23
)
Select
18.
5083铝合金在海水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及活性氯影响研究
王洪仁, 吴建华, 王均涛, 王虹斌, 方志刚
电化学(中英文) 2003, 9 (
1
): 60-65. DOI:
10.61558/2993-074X.1485
摘要
(
2420
)
PDF(pc)
(288KB)(
2781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动电位极化、循环极化和全浸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5083铝合金在静止海水中的腐蚀电化学性能以及活性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设置的防污活性氯浓度范围(0.2~0.5mg/L)内,活性氯对铝合金的阴极和阳极电化学极化以及腐蚀行为没有明显影响,并可提高铝合金的耐点蚀能力,海水的pH值对铝合金的腐蚀具有显著的影响.该研究为海水中5083铝合金的防腐防污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22
)
Select
19.
锂镍钴复合氧化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韩景立, 刘庆国
电化学(中英文) 2000, 6 (
4
): 469-472. DOI:
10.61558/2993-074X.3233
摘要
(
2763
)
PDF(pc)
(211KB)(
1505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21
)
Select
20.
咪唑啉衍生物与硫脲之间的缓蚀协同效应研究
赵景茂, 刘鹤霞, 狄伟, 左禹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
4
): 440-445. DOI:
10.61558/2993-074X.1599
摘要
(
2740
)
PDF(pc)
(307KB)(
2142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失重法、动电位扫描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咪唑啉缓蚀剂和硫脲复配后对碳钢在CO2盐水溶液中的缓蚀协同作用.实验表明,咪唑啉和硫脲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协同效应,二者复合后对CO2腐蚀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经XPS检测,试样表面吸附膜有N、S元素存在,而且,于接近基体处,S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而在溶液界面处,则N元素含量较高.据此推断缓蚀剂和硫脲在钢样表面可能形成"包含络合物",从而使缓蚀剂膜更加致密,缓蚀效果也更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21
)
Select
2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镍氧化物研究新进展
刘汉三, 杨勇, 张忠如, 林祖赓
电化学(中英文) 2001, 7 (
2
): 145-154. DOI:
10.61558/2993-074X.3245
摘要
(
2624
)
PDF(pc)
(160KB)(
3056
)
可视化
收藏
锂镍氧化物是目前高容量大功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候选材料之一 .本文详细介绍了锂镍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实用化困难与其结构的内在联系 ,以及解决这些困难所进行的合成方法和掺杂改性研究的概况 .探索新的合成方法以及多组分掺杂改性应是今后锂镍氧化物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19
)
Select
22.
控制结晶-微波碳热还原法制备高密度LiFePO_4/C
唐昌平, 应皆荣, 雷敏, 李维, 姜长印, 万春荣,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
2
): 188-190. DOI:
10.61558/2993-074X.1720
摘要
(
2461
)
PDF(pc)
(293KB)(
1637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控制结晶法从溶液相制备球形FePO4.xH2O,再高温烧结得到FePO4前驱体,最后用微波碳热还原法合成高密度L iFePO4/C.由XRD和SEM表征该材料的结构、形貌,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18
)
Select
23.
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的应用及进展
田中群, 任斌, 佘春兴, 陈衍珍
电化学(中英文) 1999, 5 (
1
): 1-13. DOI:
10.61558/2993-074X.3496
摘要
(
2124
)
PDF(pc)
(455KB)(
3538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11
)
Select
2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Nafion/PTFE复合膜的研究
刘富强, 邢丹敏, 于景荣, 衣宝廉, 张华民
电化学(中英文) 2002, 8 (
1
): 86-92. DOI:
10.61558/2993-074X.3282
摘要
(
2997
)
PDF(pc)
(362KB)(
3413
)
可视化
收藏
在聚四氟乙烯 (PTFE)多孔膜内浸入Nafion 树脂 ,制成Nafion /PTFE复合膜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 .该复合膜的Nafion 含量在 5 0 %左右 ,在干态和湿态时的拉伸强度及水化 /脱水过程中 ,其尺寸稳定性比Nafion 均有所提高 .在 80℃ ,H2 /O2 压力为 0 .2 / 0 .2MPa条件下 ,用 2 5 μm厚复合膜组装的电池性能优于Nafion 117膜组装电池的性能 .测量了复合膜的O2 渗透率和含水量并与Nafion 膜的性能作了比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08
)
Select
25.
碳纳米管促进氧化还原蛋白质和酶的直接电子转移
蔡称心, 陈静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
2
): 159-167. DOI:
10.61558/2993-074X.1561
摘要
(
2817
)
PDF(pc)
(367KB)(
2514
)
可视化
收藏
将血红蛋白(Hb)、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葡萄糖氧化酶(GOx)分别固定在经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CNT/GC)上,制成Hb CNT/GC、HRP CNT/GC和GOx CNT/GC电极.Hb、HRP和GOx在CNT/GC电极表面均能发生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其相应的循环伏安曲线均显示出一对几近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在60mV/s下,其式量电位E0'分别为-0.343V、-0.319V和-0.456V(vs.SCE,pH6.9),且不随扫速而变;以上三者在CNT/GC电极表面直接电子转移的表观速率常数ks依次为1.25±0.25、2.07±0.56和1.74±0.42s-1;根据式量电位E0'随缓冲溶液pH值的变化关系,确知在CNT/GC电极上,Hb或HRP发生的直接电化学遵从(1e+1H+)电极过程机理,而GOx发生的直接电化学反应则遵从(2e+2H+)机理.此外,固定在CNT/GC电极表面的Hb、HRP和GOx也同时表现出对各自底物的生物电催化活性.由本文制备的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及其固定生物蛋白质(酶)的方法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并可用于对其它生物氧化还原蛋白质和酶的直接电子转移测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05
)
Select
26.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抗C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侯中军, 俞红梅, 衣宝廉, 韩明
电化学(中英文) 2000, 6 (
4
): 379-387. DOI:
10.61558/2993-074X.3229
摘要
(
2386
)
PDF(pc)
(397KB)(
2432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04
)
Select
27.
AZ31和AZ61镁合金在模拟海水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
李凌杰, 于生海, 雷惊雷, 刘传璞, 张胜涛, 潘复生,
电化学(中英文) 2008, 14 (
1
): 95-99. DOI:
10.61558/2993-074X.1871
摘要
(
2973
)
PDF(pc)
(516KB)(
737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方法研究了两种Mg-Al-Zn系合金——AZ31和AZ61在模拟海水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根据两种镁合金在浸泡过程中腐蚀介质pH值的变化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金微观金相组织和腐蚀形貌的观察,讨论了镁合金的腐蚀机理及合金元素Al的含量对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Z61镁合金具有比AZ31镁合金更好的耐蚀性能,其原因主要是AZ61镁合金中Al含量较高使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更有利于耐蚀性能的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04
)
Select
28.
钴的添加形式对氢氧化镍电极性能的影响
原鲜霞, 王荫东, 詹锋
电化学(中英文) 2000, 6 (
1
): 65-71. DOI:
10.61558/2993-074X.3210
摘要
(
2536
)
PDF(pc)
(283KB)(
2033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01
)
Select
29.
联苯用作锂离子电池过充安全保护剂的研究
肖利芬, 艾新平, 曹余良, 杨汉西
电化学(中英文) 2003, 9 (
1
): 23-29. DOI:
10.61558/2993-074X.1479
摘要
(
2584
)
PDF(pc)
(235KB)(
2432
)
可视化
收藏
以联苯在高电压下的电聚合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实验表明,于电解液中加入的联苯可在4.5~4.75V(相对于Li/Li+)下发生氧化电聚合反应,生成的导电聚合物可使过充的电池自动放电至更安全的充电状态.同时,电聚合产物使电池内阻升高、内压增大,从而提高了与其联用的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在正常充放电状态下,联苯的加入基本不影响电池的综合电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97
)
Select
30.
液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Mn_2O_4
刘培松, 刘兴泉, 李庆, 陈召勇, 张伯兰, 于作龙
电化学(中英文) 2000, 6 (
3
): 363-363. DOI:
10.61558/2993-074X.3228
摘要
(
2499
)
PDF(pc)
(120KB)(
1454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96
)
更多>>
文章选辑
更多>>
新闻公告
更多>>
J. Electrochem.首次进入SJR期刊排名Q1...
对电化学专委会会刊J. Electrochem.的贡献将...
《电化学(中英文)》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
《电化学(中英文)》入选202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
《电化学(中英文)》(Journal of Electr...
第五届电化学期刊优秀论文奖评奖结果
《电化学(中英文)》入选 ICI Journals Ma...
泪别先生!沉痛悼念田昭武院士!
第二届厦门大学科技期刊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电化学(中英文...
第二届厦门大学科技期刊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结果公布
会议信息
更多>>
中国电化学专委会会刊《电化学(中英文)》(J. Elec...
首届电化学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电化学》青年编委会会议在厦门...
“强刊兴学”电化学专委会会刊《电化学》推进会在京召开
《电化学》期刊第六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大连成功召开
第一届原位电化学显微分析论坛在厦成功召开
首届全国高端制造电子电镀论坛(FEPAM-2022)在厦...
友情链接
更多>>
厦门大学
中国化学会
表界面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亿纬锂能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扫一扫,欢迎关注《电化学》公众号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