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28
    上一期   
    第31卷第7期封面和目次
    2025, 31(7):  0-0. 
    摘要 ( 0 )   PDF (39727KB)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锂电池热管理研究进展
    李宏达, 沈秋婉, 张朝阳, 赵新悦, 魏源, 李世安
    2025, 31(7):  2411161-2411161.  doi:10.61558/2993-074X.3526
    摘要 ( 1 )   RichHTML ( 7)   PDF (5510KB) ( 2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新能源技术高速发展,储能系统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通过热管理技术保障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并延长使用寿命也至关重要。本文首先综述了锂电池热失控的诱因,并根据近年来相关文献对比了常用的三种锂电池热管理技术,即空气冷却、液体冷却和相变材料冷却。空气冷却技术因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被广泛研究,但控温效果较差。液体冷却技术通过液体介质的循环来带走热量,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但系统相对复杂。相变材料(PCM)冷却技术利用相变材料的高潜热来吸收和释放热量,能有效降低电池的峰值温度并提高温度均匀性,但导热系数低和液体泄漏是其主要问题。综上所述,锂电池热管理技术正朝着更高效、更安全和成本效益更高的方向发展。耦合冷却系统,如结合液体冷却和相变材料冷却的方法,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以满足社会和市场对锂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快讯
    调控氧化石墨烯添加量以增强金属有机框架衍生材料的电容储能性能
    秦永吉, 杨净泉, 王昊, 练美玲, 贾沛沛, 罗俊, 刘熙俊, 刘军枫
    2025, 31(7):  2503101-2503101.  doi:10.61558/2993-074X.3548
    摘要 ( 0 )   RichHTML ( 3)   PDF (4435KB) ( 5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得更高性能的电化学储能材料,兼具独特结构与优异特性的金属氧化物/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体系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调控氧化石墨烯的引入量,构建金属有机框架与氧化石墨烯的复合结构,并基于一步煅烧法成功制备了氮掺杂碳骨架支撑金属氧化物与氧化石墨烯的复合体系。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氧化石墨烯引入量为7 wt%时,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可达642 F·g-1(1 A·g-1),5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3%,其优异的储锂性能源于氧化石墨烯对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导电网络优化与结构稳定作用。该研究为高稳定性金属氧化物/碳基复合电极材料的理性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
    离子液体增强质子转移并促进中性析氧反应
    陈明星, 刘念, 杜子翯, 齐静, 曹睿
    2025, 31(7):  2515001-2503101.  doi:10.61558/2993-074X.3549
    摘要 ( 0 )   RichHTML ( 2)   PDF (2592KB) ( 8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性析氧反应对于新能源转换与存储领域而言意义十分重大。然而,缓慢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步骤限制了析氧反应的整体效率。因此,开发高活性的中性析氧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一种简便的策略成功制备出离子液体(IL)修饰的CoSn(OH)6纳米立方体(CoSn(OH)6-IL)。修饰的离子液体并未改变CoSn(OH)6的结构特征,但可有效调控活性位点附近的质子活性。与未经修饰的CoSn(OH)6纳米立方体相比较而言,CoSn(OH)6-IL对中性析氧反应展示出更高的本征活性。例如,在1.8 V(相对于可逆氢电极)的电压下,CoSn(OH)6-IL的析氧电流密度是CoSn(OH)6的4倍。根据pH依赖性实验、原位电化学阻抗图谱、化学探针实验和同位素效应等测试结果可以得出,CoSn(OH)6-IL催化剂中的界面离子液体可以作为质子转移介体,促进中性析氧反应的质子转移速率并提高析氧中间体的表面覆盖度,有效降低活化能垒,最终能够加速析氧反应动力学。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简单且有效的策略促进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并有利于指导析氧催化剂的合理设计。

    仿真模拟不锈钢波纹管在不同液膜厚度下的点蚀过程
    任露军, 李国敏, 朱振啸, 熊海燕, 李冰
    2025, 31(7):  2502161-2502161.  doi:10.61558/2993-074X.3539
    摘要 ( 0 )   RichHTML ( 3)   PDF (10080KB) ( 9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深入研究波纹管在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过程以及准确预测其使用寿命,在考虑局部电化学反应、氧气浓度及溶液中均相反应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有限元法模拟研究了波纹管波峰和波谷在不同电解质液膜厚度下的点腐蚀速度和腐蚀坑形态,同时,为了提高计算精度,本文使用插值函数的形式直接导入拟合后的极化曲线数据作为电极表面的非线性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波峰比波谷的腐蚀速度更快;随着电解质液膜厚度的增加(从10 μm增加到500 μm),波峰和波谷的腐蚀速度均逐渐减慢,波峰处在模拟时长为120 h后的最大腐蚀速度从0.720 mm/a减小至0.130 mm/a,波谷处从0.520 mm/a减小至0.120 mm/a,两处的腐蚀速度差异逐渐减小;随着腐蚀的进行,腐蚀坑逐渐向着基体内部扩展,除了纵向扩展外,其还沿着钝化膜界面横向扩展,直至穿透整个基体。本研究为不锈钢波纹管在海洋环境下的防腐工作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