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28
    电化学获奖人专辑
    第30卷第7期封面和目次
    2024, 30(7):  0-0. 
    摘要 ( 0 )   PDF (89094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系列综述(1/4):重庆大学魏子栋教授课题组在电化学能源转换方面的研究进展:燃料电池高性能氧还原催化剂
    陈发东, 谢卓洋, 李孟婷, 陈四国, 丁炜, 李莉, 李静, 魏子栋
    2024, 30(7):  2314007.  doi:10.61558/2993-074X.3459
    摘要 ( 8 )   RichHTML ( 13)   PDF (8053KB) ( 1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燃料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尚需解决燃料电池成本高、工况下寿命短,以及核心材料电催化剂依赖进口等瓶颈和卡脖子问题。重庆大学魏子栋研究团队针对燃料电池面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致力于开展提升燃料电池空气电极性能及低成本化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本综述总结了该课题组过去三十年来围绕低铂和非贵碳基材料,提升空气电极活性与耐久性的研究进展。在铂基催化剂方面,首先阐述了Pt/C阴极催化剂的失活机制;总结了通过调节铂颗粒的纳米结构、修饰催化助剂、开发新型载体材料和精确调控三相界面微环境等,降低铂用量、提升电极性能和利用率的调控机制和制备策略。在非贵碳基催化剂方面,阐述了掺杂碳基催化剂氧还原活性的调节机制和失活机理;总结了致密活性位碳基催化剂结构调控、稳定性增强策略与绿色宏量可控制备策略。综述最后对低成本、长寿命燃料电池催化层结构优化与设计原则,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论文
    基于山梨醇添加剂电解质的可逆锌电化学
    孙琼, 杜海会, 孙田将, 李典涛, 程敏, 梁静, 李海霞, 陶占良
    2024, 30(7):  2314002.  doi:10.61558/2993-074X.3447
    摘要 ( 34 )   RichHTML ( 10)   PDF (1946KB) ( 18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锌枝晶、析氢,以及不稳定的锌界面使其表现出低的库仑效率和较差的循环性能。本文选用富含羟基的山梨醇作为电解质添加剂,用于重塑锌的溶剂化结构和调整锌阳极界面化学,有效抑制了水的分解以及锌枝晶的产生。一方面山梨醇与水分子强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氢键网络,改变Zn2+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溶剂化壳层,减少结合水的比例,降低游离水活性;另一方面山梨醇和Zn阳极界面之间的吸附调节了Zn阳极表面结构,减少其与水分子的接触,获得热力学稳定、高度可逆的Zn电化学沉积/溶解。结果表明,含有山梨醇添加剂的Zn/Zn对称电池在1 mA·cm-2和1 mAh·cm-2的条件下实现了长达2000小时的循环寿命,在5 mA·cm-2和5 mAh·cm-2条件下也能超过250小时的循环寿命。添加山梨醇的Zn/Cu不对称电池获得了99.6%的库仑效率,比纯2 mol·L-1 ZnSO4电解质具有更高性能。Zn/PNDA全电池可在1 A·g-1电流密度下稳定放电超过2300次,并且保持了较好的电池容量。本论文通过向传统电解质中添加安全无毒的山梨醇,提升了对锌阳极界面的保护作用以及循环性能,改善了锌的可逆沉积/溶解电化学性能,为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观点
    数据驱动发展下一代镁离子固态电解质
    杨方令, 佐藤龙平, 程建锋, 木須一彰, 王倩, 贾雪, 折茂慎一, 李昊
    2024, 30(7):  2415001.  doi:10.61558/2993-074X.3461
    摘要 ( 33 )   RichHTML ( 5)   PDF (1521KB) ( 1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镁(Mg)在地壳中的储量丰富且理论体积容量高,这使得其在储能领域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固态电池中,它极具发展潜力,可作为锂(Li)的替代品。然而,镁离子在固态电解质(SSE)中传导缓慢,这是阻碍镁离子固态电池发展的关键挑战之一。近年来,各种传导镁离子的SSE被广泛报道,但很难从单一的文献报告中得出关键的信息。此外,进一步阐明镁离子SSE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是有必要的,这将为SSE提供更精确的设计指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了过去四十年报道的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镁基SSE的结构特征,总结了三个优化镁离子固态电解质的策略。基于实验和理论计算技术的发展,讨论了现阶段开发镁固态电解质的机遇和挑战,论述了实验、理论计算和机器学习在开发新型高性能镁离子SSE过程中的协作过程。我们为优化和开发下一代镁离子固态电解质提供了大数据见解。

    国际电化学学会第76届年会第一轮通知
    2024, 30(7):  3. 
    摘要 ( 0 )   HTML ( 4)   PDF (121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