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1-05-28
    研究论文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镍氧化物研究新进展
    刘汉三,杨勇,张忠如,林祖赓
    2001, 7(2):  145-154. 
    摘要 ( 2624 )   PDF (160KB) ( 27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锂镍氧化物是目前高容量大功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候选材料之一 .本文详细介绍了锂镍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实用化困难与其结构的内在联系 ,以及解决这些困难所进行的合成方法和掺杂改性研究的概况 .探索新的合成方法以及多组分掺杂改性应是今后锂镍氧化物的研究方向
    制备条件对PANI/PATP/Au和TiO_2-PANI/PATP/Au膜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黄怀国,张红平,郑志新,席燕燕,吴玲玲,林仲华
    2001, 7(2):  155-160. 
    摘要 ( 2347 )   PDF (257KB) ( 1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电化学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聚苯胺 (PANI)膜和TiO2 -PANI复合膜 ,并对其光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实验表明 ,制备条件是影响膜光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对氨基硫酚 (PATP)的组装有利于改善PANI膜的附着力 ;部分氧化态PANI膜的光电化学响应明显优于还原态和氧化态PANI膜的光电化学响应 ;部分氧化态PANI膜的厚度对其光电化学性能有一最佳值 ;热处理虽然有利于改善TiO2 的光电化学性能 ,但温度太高 ,将破坏PANI膜的表面结构 ,对于TiO2 -PANI复合膜有一最佳的热处理温度 .优化制备条件大可改善TiO2 -PANI复合膜和PANI膜的光电化学性能
    金属化聚邻甲苯胺膜修饰电极的性能研究
    戴李宗,许一婷,吴辉煌
    2001, 7(2):  161-166. 
    摘要 ( 2275 )   PDF (274KB) ( 1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聚邻甲苯胺 (POT)膜修饰电极上用电化学法沉积Pt微粒 ,由SEM与XRD表征其表面形态与晶面取向 ,同时研究异丙醇在金属化POT膜电极上的氧化行为 .结果表明 ,Pt在POT膜上的沉积呈现晶面择优取向的现象 ,况且POT质子掺杂后 ,由于电化学活性增强 ,影响了沉积铂微粒的尺寸和粒径分布 .异丙醇的电氧化可发生在POT的电化学活性区 ,当电位大于 0 .70V(SCE)时 ,POT不再呈氧化还原活性 ,异丙醇的电氧化主要在铂微粒上进行 .聚合物不仅作为铂微粒的载体而且自身参加反应 ,这种微异相催化体系需用新的模型描述
    双核钌配合物中金属间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李红,巢晖,计亮年,蒋雄
    2001, 7(2):  167-172. 
    摘要 ( 2551 )   PDF (240KB) ( 16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循环伏安、循环交流伏安和微分电容测定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由 2 ,2一联吡啶(bpy)和桥联配体 1,4_二 [2_咪唑并 [4 ,5_f]邻菲咯啉 ]苯 (DIPB)或 1,4_二 [2_脱氢咪唑并 [4,5_f]邻菲咯啉 ]苯 (DIPB_2H)所形成的对称双核钌配合物 (Ru2 :(bpy) 2 Ru(DIPB)Ru(bpy) 2 (ClO4 ) 4 和Ru2_2H :(bpy) 2 Ru(DIPB_2H)Ru(bpy) 2 (ClO4 ) 2 )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以及金属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在 0 .1mol/L高氯酸四丁基铵 (TBAP)的乙腈溶液中 ,中心离子在循环伏安图上均呈现 1对可逆的 2电子氧化还原波 ,电位也几乎不变 ,其所对应的配位阳离子的扩散系数分别为 3.50×10 - 6 cm2 /s和 3.94× 10 - 6 cm2 /s.循环交流伏安和微分电容测定研究发现 ,桥联配体去质子化后 ,中心离子间的电子相互作用增强
    碳钢在生物膜和硫化物膜下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董泽华,郭兴蓬,郑家燊,许立铭
    2001, 7(2):  173-179. 
    摘要 ( 2474 )   PDF (294KB) ( 19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丝束电极技术比较了SRB生物膜以及硫化物膜对Q2 35碳钢腐蚀过程的影响机制 ,采用电位、电流扫描技术测试了生物膜和FeS膜下的碳钢腐蚀不均匀性特征 ,发现由于膜的导电性致使表面电位扫描已不能作为膜下局部腐蚀的判据 .动电位扫描表明无氧近中性溶液中 ,硫化物膜对碳钢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电化学阻抗谱显示 ,硫化物膜电容增加缓慢 ,其极化电阻Rp 随时间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与硫化物膜相比 ,生物膜表现出极大的电容 (10 4 ~ 10 5μF/cm2 ) ,且膜电容随时间呈S型增加 ,而极化电阻Rp 则呈指数下降 ,由此可知生物膜加速了腐蚀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峰相对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英文)
    黄岭,沈健,郁清,孟庆金
    2001, 7(2):  180-184. 
    摘要 ( 2915 )   PDF (174KB) ( 14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近红外傅立叶变换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研究了 2 ,5_二巯基_1,3,4_噻二唑 (DMTD)在银表面的吸附与键合行为 .峰的相对强度随温度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表明DMTD异构体的相互转变或表面膜中DMTD分子的重新排布
    一类西弗碱基光致异构化分子在不同基底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英文)
    赵冰, 尾崎幸样
    2001, 7(2):  185-188. 
    摘要 ( 2392 )   PDF (254KB) ( 1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水杨醛衍生得到的Schiff碱由于其具有起因于受激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光致 (热致 )变色性质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在金、银基底及银溶胶表面上的拉曼光谱 ,比较了不同基底对吸附分子结构的影响
    钨的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TiN-W电偶的腐蚀行为(英文)
    程璇,林昌健
    2001, 7(2):  189-194. 
    摘要 ( 3034 )   PDF (254KB) ( 27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学机械抛光 (CMP)技术是同时利用化学和机械作用来获得固体表面亚微米尺度上平整性非常有效的方法 ,从 90年代初期起已成为制备高质量镜头和镜面及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硅片表面预处理工艺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钨的化学机械抛光是用钨坯获得硅片球面平整度的重要工艺 .其过程实际上是先将钨沉积到硅上已有的薄粘附层 -氮化钛上 ,然后进行化学机械抛光 .当抛光阶段接近终了时 ,氮化钛和钨表面将同时暴露在化学抛光液中形成电偶对 ,并在界面上发生腐蚀行为 ,从而影响硅片的球面平整度 ,降低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与可靠性 .本文通过采用电化学直流极化技术 ,分别获得钨与氮化钛在 0 .0 1mol/LKNO3溶液中或含有三种典型的研磨剂 (H2 O2 ,KIO3,Fe(NO3) 3)溶液中的极化曲线 ,同时设计了一种特殊的电解槽以测量钨和氮化钛之间相互作用的电流 ,初步研究了 patterned硅片上钨和氮化钛界面形成电偶对时的腐蚀行为 .根据所测的钨和氮化钛电位可知 ,当钨和氮化钛表面同时暴露在抛光液中时将形成电偶对 ,氮化钛成为阴极 ,钨为阳极 ,并于界面发生电化学反应 ,表面的不均匀腐蚀将造成硅片平整度的降低 .结果表明 ,当溶液中含有H2 O2 时钨和氮化钛界面的腐蚀速度最大 ,而当溶液中含有Fe(NO3) 3时的钨和氮化钛界面则几乎不发
    钛合金在FGD系统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林景崎,张曾隆,翁继志,李胜隆,邱善得,郭淑德
    2001, 7(2):  195-202. 
    摘要 ( 2083 )   PDF (199KB) ( 16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用纯钛试片实地悬挂于排烟脱硫 (FGD)系统中的冷却器、除尘塔、吸收塔、加热器等不同位置 ,经历 2 71d现场重量损失试验后 ,观察得知商用纯钛在 4个位置均有良好之耐蚀性 (腐蚀速率 1mpy) ,且以在除尘塔中的腐蚀速率最低 (mpy值为 0 ) ,加热器中的腐蚀速率最高 (mpy值为0 .58) .SEM观察结果显示钛在加热器中有孔蚀现象 .ESCA分析结果得知 :在加热器位置中钛生成硝酸盐 ,在除尘塔位置中钛表面未发现钛化物而有碳酸钙厚膜覆盖 .在通氮气及通氧气之绿色溶液中进行直流电动态极化以探讨钛在FGD系统中不同位置腐蚀行为之差异
    无电镀镍复合镀层耐蚀性质研究
    杨聪仁,周孟锋,谢淑惠
    2001, 7(2):  203-209. 
    摘要 ( 2277 )   PDF (402KB) ( 14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无电镀镍镀层加入钻石微粒或PTFE微粒的均匀分散相 ,所得之复合镀层在 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分析 ,浸渍试验与临雾试验 ,皆显示复合镀层之耐蚀性低于不含微粒之无电镀镍镀层 .由SEM ,AES ,XRD ,EPMA分析镀层微观组成 ,复合镀层之磷含量分布呈差异性变化 ,磷量较多区域为微阴极 ,磷量较少区域为微阳极 ,复合镀层存在众多微电池组合 ,容易引起电化学伽凡尼腐蚀 ,造成复合镀层耐蚀性降低 ,当镀层微粒含量增加时 ,微粒的惰性保护效果超过微电池效应 ,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质才能提高
    人工体液中TiNiCu形状记忆合金的电化学行为
    梁成浩,隋洪艳
    2001, 7(2):  210-214. 
    摘要 ( 2183 )   PDF (224KB) ( 1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Hank’s人工模拟体液中对TiNiCu形状记忆合金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TiNiCu合金阳极极化时 ,于酸性条件下合金的钝化区较窄、在 10 0~ 150mV电位区间出现了阳极活性溶解 ,钝化膜受到破坏 .pH的降低和Cl- 浓度的升高 ,使孔蚀电位负移 .在Hank’s人工模拟体液中TiNiCu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比TiNi形状记忆合金劣 ,其原因是TiNiCu合金的晶体结构不单一 ,造成电化学性质不均一 ,构成腐蚀原电池 ,加之晶界析出富Ti的Ti2 Ni析出物成为孔蚀诱发的敏感位置
    钢在中国大陆的大气腐蚀研究
    梁彩凤
    2001, 7(2):  215-219. 
    摘要 ( 2253 )   PDF (211KB) ( 19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我国七个试验点十七种钢的八年大气腐蚀试验结果 .表明 ,对碳钢和低合金钢 ,危害最大的污染是二氧化硫及氯离子 ,与公认一致 .但是 ,二氧化硫仅在开始头 1- 2年内危害突出 ,其后作用明显下降 .对非耐候钢 ,湿热条件在短期里对腐蚀的影响并不大 ,但长期暴露危害作用非常大 ,如果同时存在污染 ,更会造成很严重的腐蚀 ,值得特别注意 .由于腐蚀情况与时间因素有关 ,碳钢、低合金钢在不同腐蚀环境中 ,暴露第一年所显示的大气腐蚀性规律与长期暴露所显示的不同 ,如果用短期暴露数据判断钢的耐蚀性或环境的腐蚀性 ,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Ti-ZrO_2系金属陶瓷的氧化性能研究
    李文超, 滕立东
    2001, 7(2):  220-227. 
    摘要 ( 2114 )   PDF (367KB) ( 15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由等体积比的Ti与 5Y TZP热压合成的金属陶瓷的抗氧化性能 .首先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证实在 0 .1MPa的空气氛中发生高温反应时 ,只发生氧化反应而不会氮化 .研究表明其氧化动力学规律与纯钛类似 ,只是材料中ZrO2 的存在使氧的扩散阻力增大 ,表现为扩散活化能远高于氧在钛氧固溶体中的扩散活化能 ;氧化初期恒温增重曲线符合抛物线规律 .XRD和TEM分析证明 ,氧化产物的主晶相为金红石结构的TiO2 ,此外还有少量的ZrTiO4 .氧化层表面和断面的SEM分析表明 ,氧化膜中存在两种类型的裂纹 ,ZrO2 /Ti(或TiO2 )的界面裂纹主要是由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因ZrO2 与Ti(或TiO2 )的热膨胀系数失配而造成的 .氧化层中出现平行于氧化表面的裂纹产生于氧化层与基体的界面应力 ,ZrO2 的存在能于一定程度上抑制此类裂纹的扩展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
    魏昭彬,刘建国,乔亚光,周卫江,李文震,陈利康,辛勤,衣宝廉
    2001, 7(2):  228-233. 
    摘要 ( 2860 )   PDF (246KB) ( 27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商品Pt_Ru/C和Pt/C催化剂制备成甲醇阳极和氧阴极 ,Nafion_115为固体电解质膜 ,组装成面积为 9cm2 单电池 ,研究了电池在放电运转过程中各种操作条件 ,如温度 ,氧气压力 ,甲醇浓度等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并考察了电池室温放电性能随时间的变化 .发现增加电池的温度和氧气压力均可明显提高电池性能 ,在合适的甲醇浓度和氧气压力下电池在室温具有一定的稳定放电性能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质
    任旭梅,吴锋,吴川,李汉军,黄学杰
    2001, 7(2):  234-237. 
    摘要 ( 2412 )   PDF (251KB) ( 19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倒相法制备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PVDF HFP共聚物型多孔聚合物隔膜 ,该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其孔隙率可达 75% ,吸附电解液后增重 4 50 % ,电导率为 10 - 3S/cm ,组装成电池后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较低的极化率
    CO/H_2燃料气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俞红梅,侯中军,衣宝廉,毕可万,张景新,林治银,韩明
    2001, 7(2):  238-243. 
    摘要 ( 2510 )   PDF (263KB) ( 1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燃料气多来自于重整气 ,而重整气中所含的CO对电催化剂有毒化作用 ,使电池性能大幅度衰减 .本文就CO对燃料电池的性能影响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结果证明 :随CO通入时间的延长 ,电池性能剧烈衰减 ,然后趋于稳定 ,但仍有振荡 ;同时CO浓度越高 ,中毒现象越严重 ;温度升高 ,CO的毒化作用减轻 ;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是可逆的 ;PtRu/C较Pt/C的抗CO中毒能力强 .本文所制的PtRu/C催化剂的抗CO性能已与商品催化剂接近
    钙对氮化钼膜电极性能的影响
    朱云贵,李学良,鲁道荣,何建波,夏纪怀
    2001, 7(2):  244-248. 
    摘要 ( 2340 )   PDF (121KB) ( 10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XRD、SEM、循环伏安法 (CV)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钙对氮化钼膜电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浸渍_煅烧法制备电极 ,浸渍液中添加剂的量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显著 ;当添加剂的量为最佳值时 ,电极的比电容约为不加添加剂制备之电极的 2 .1倍 ,工作电势拓宽了 0 .11V .钙对γ_Mo2 N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可认为是电极新生物质CaxNy、晶粒规整化和电极活性物质吸附能力增强这三种因素的协同作用
    高活性Ti基纳米TiO_2膜催化电极的制备
    褚道葆,沈广霞,周幸福,顾家山,林昌健,林华水
    2001, 7(2):  249-254. 
    摘要 ( 2406 )   PDF (253KB) ( 15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牺牲阳极法”恒槽压电解含有 0 .0 0 5mol·L- 1四乙基溴化铵的乙醇溶液 ,加入微量乙酰丙酮作稳定剂 ,电合成TiO2 前驱体钛酸乙酯Ti(EtO) 4 ,经水解、涂膜、煅烧制备Ti基纳米TiO2 膜电极 (Ti/nano_TiO2 ) .TEM、SEM、XRD测试表明 :TiO2 颗粒尺寸在 10~ 35nm ,膜厚达 0 .5μm ,主要为锐钛矿晶型 ,膜为多孔三维网状结构 .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纳米TiO2 膜电极对草酸还原为乙醛酸、硝基苯还原为对氨基苯酚反应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发现纳米膜中的Ti(Ⅳ ) /Ti(Ⅲ )氧化还原电对起一种中介作用 ,可使有机物如草酸和硝基苯间接电还原 ,且电极催化活性高 ,性能稳定
    《电化学方法》
    章宗穰
    2001, 7(2):  255-255. 
    摘要 ( 2406 )   PDF (87KB) ( 58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新电化学技术应用文献摘引
    朱光明,杨绮琴!教授
    2001, 7(2):  256-262. 
    摘要 ( 18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