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信息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作者中心
征稿简则
论文范例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出版伦理
读者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全年目录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登录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3-11-28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Y型分支的碳纳米管的氧化铝模板法制备及其表征(英文)
张静, 高泉涌, 杨勇
2003, 9(4): 381-386.
摘要
(
2625
)
PDF
(273KB) (
9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两步氧化法,通过对氧化直流电压进行周期性调制可制备出带有Y型孔道的氧化铝模板;然后以金属钴为催化剂,乙炔为碳源,通过CVD法制取得到具有规则Y型分支的碳纳米管阵列.已制备出的碳管分支角度在20°~120°的范围内.实验表明,两段分支所成的角度以及分支的长度与合成氧化铝模板的脉冲电压调节规律有关,短脉冲,高氧化电压有利于生长出的短而密集的分支构型.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不同化成电压下产生气体的研究
黄丽, 金明钢, 蔡惠群, 郑明森, 董全峰, 尤金跨, 林祖赓
2003, 9(4): 387-392.
摘要
(
2896
)
PDF
(245KB) (
29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气相色谱方法初步探讨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于不同化成电压下产生气体的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当电池电解液采用1mol/LLiPF6-EC~DMC~EMC(三者体积比1∶1∶1)时,于化成电压小于2.5V下,产生的气体主要为H2和CO2等;化成电压为2.5V时,电解液中的EC开始分解,电压在3.0~3.5V的范围内,由于EC的还原分解,产生的气体主要为C2H4;而当电压大于3.0V时,由于电解液中DMC和EMC的分解,除了产生C2H4气体外,CH4,C2H6等烷烃类气体也开始出现;电压高于3.8V后,DMC和EMC的还原分解成为主反应.此外,当化成电压处于3.0~3.5V之间,化成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量最大;电压大于3.5V后,由于电池负极表面的SEI层已基本形成,因此,电解液溶剂的还原分解反应受抑制,产生的气体的数量也随之迅速下降.
Sb在Cu单晶电极上欠电位沉积的电化学和现场STM研究
吴继红, 颜佳伟, 汤儆, 胡文云, 毛秉伟
2003, 9(4): 393-401.
摘要
(
2616
)
PDF
(389KB) (
20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在HClO4和H2SO4两种溶液中Sb于Cu(111)和Cu(100)电极上的欠电位沉积.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原子排列和强吸附阴离子的存在将明显影响Sb的欠电位沉积行为.在结构较为开放的Cu(100)表面,Sb形成的欠电位沉积层结构也较为开放,并且伴随着表面合金的形成;而在密堆积的Cu(111)表面上,Sb形成了致密的单层结构.又当Cu(111)表面存在强吸附的SO42-时,Sb原子首先在SO42-吸附层与Cu表面交接的新台阶处成核,随后通过取代SO42-向上一层晶面发展,表现出独特的成核—生长行为;而在弱吸附的HClO4溶液中,Sb的欠电位沉积系以在晶面上随机形成一些单原子层高度的Sb岛为特征.在Cu(100)表面,通过SO42-的诱导共吸附,欠电位沉积的Sb原子形成了开放性更大的(4×4)结构,不同于在HClO4溶液中所形成的(22×22)R45°结构.
贮氢合金电极在葡萄糖电化学还原中的应用(英文)
陈惠, 唐有根, 唐征
2003, 9(4): 402-409.
摘要
(
2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贮氢合金电极作催化还原电极,恒电位电解葡萄糖,发现合金经表面处理及电极的活化后,即可提高电流效率,在最优条件下,电解葡萄糖制山梨醇电流效率高达90%,葡萄糖转化率达80%以上.测试了电极的使用寿命,同时对电极中毒及再生方法进行了探讨.
表面改性SUS316L不锈钢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梁成浩, 郭亮, 陈婉, 刘敬肖
2003, 9(4): 410-415.
摘要
(
2467
)
PDF
(252KB) (
19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以表面镀Rh,表面离子束增强沉积Ta2O5膜及溶胶凝胶法沉积TiO2膜对冠状动脉支架用材料SUS316L不锈钢进行表面改性.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表面改性试样在Tyrode's模拟人工体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上述3种表面改性方法均可提高SUS316L不锈钢在模拟人工体液中的阳极极化性能.其中对于采用离子束增强法沉积的Ta2O5膜和溶胶凝胶法沉积的TiO2膜,因Ta和Ti上的d轨道空位已被氧的电子占据,不利于氢吸附,从而抑制了阴极的析氢过程.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3种改性方法在SUS316L不锈钢表面依次形成均匀而致密的Rh金属层,Ta2O5的无序膜层和TiO2晶态膜层,阻止了合金元素的溶解,改善不锈钢的电化学性能.
天然海水中绿色碳钢缓蚀剂的研究
公平, 杜敏, 王庆璋, 穆振军
2003, 9(4): 416-421.
摘要
(
2656
)
PDF
(234KB) (
14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分子设计和官能团剪裁方法,结合有机缓蚀剂分子在金属表面和氧化膜表面的配位理论,选择葡萄酸钙,葡萄糖酸锌,硫酸锌,蒜素,丙烯酸聚合物,椰子油基烷醇酰胺,APG,OCTA,多聚磷酸钠等多种缓蚀剂成分,利用极化曲线法和重量法研究了上述缓蚀剂复配后对海水中碳钢的缓蚀作用,并由正交实验对筛选出的葡萄酸钙,硫酸锌和OCTA研究确定其以及相互之间的最佳复配比和协同效应,然后通过分段实验法再研究其最佳配方的后效能性,从而得到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无磷高效绿色缓蚀剂.
Cu-Ni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孔蚀特性
李杰, 牛焱, 宋诗哲
2003, 9(4): 422-427.
摘要
(
2454
)
PDF
(259KB) (
1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慢速电位扫描法和电位台阶计时电流法分别研究铸态铜镍合金以及由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纳米晶铜镍合金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孔蚀特性.讨论含Ni量,Cl-浓度等因素对合金孔蚀敏感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结构合金的孔蚀发展.
复合,多孔PVDF-HFP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张宝文, 其鲁, 晨辉, 朱小辉, 刘丽艳, 慈云祥
2003, 9(4): 428-432.
摘要
(
2892
)
PDF
(242KB) (
29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剂/非溶剂方法—即相转移法制得PVDF_HFP微孔膜,比较了DMC,DEC和PC等3种增塑剂的制孔作用.结果表明:DEC最好,DMC次之,而PC效果最差.聚合物的导电率为1.86×10-3Sm-1(LiPF6_1mol/L;EC/DMC:1/1wt).
正交设计法优化PEMFC催化层的最佳配比
王明华, 朱新坚, 曹广益, 隋升, 余晴春, 胡鸣若, 范征宇
2003, 9(4): 433-438.
摘要
(
2449
)
PDF
(242KB) (
1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PEMFC电极催化层制备的最佳条件.实验证实亲水电极(催化层中不含PTFE)性能优于疏水电极.在该工艺条件下,当Nafion的含量为1.4mg·cm-2,Pt含量为0.4mg·cm-2时,以常压的H2和空气分别作为燃料气和氧化剂,电池的最高功率可达到0.37W·cm-2.研究表明,提高Pt/C中的Pt含量将是提高催化剂性能的有效途径.
LiAl的电子与几何结构
吴良根, 吴荣钦, 陈丽娟, 朱梓忠, 杨勇
2003, 9(4): 439-444.
摘要
(
2523
)
PDF
(287KB) (
18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平面波展开和第一原理赝势法研究了锂铝单晶的电子和几何结构,给出LiAl各种可能结构的能量~体积关系图以及相关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电荷密度分布等各种性质变化关系.讨论了B32结构与其他结构电子键合性质的不同,指出B32结构之所以成为LiAl最稳定的结构是由于Al_Al原子形成了类似于Si_Si的共价键合.计算得到的能量最低的稳定结构与实验以及其它的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纳米管载铂催化剂的研究
朱红, 葛奉娟, 康晓红, 杨玉国, 许韵华
2003, 9(4): 445-450.
摘要
(
2506
)
PDF
(134KB) (
15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原位化学还原法制备碳纳米管载铂(Pt/CNTs)和碳粉载铂(Pt/C)催化剂,经透射电镜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然后制成电极,组装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并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种催化剂,铂粒径均较小(4nm左右),而Pt/CNTs表现出比Pt/C优越的催化性能。
分散第二相Al_2O_3对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电性能的影响
谢海芬, 孙晓翔, 黄宜平, 李光远
2003, 9(4): 451-456.
摘要
(
2485
)
PDF
(249KB) (
1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于固体电解质PEO_NaSCN络合物中加入Al2O3绝缘体作为第二相,分别研究了Al2O3的粒径,含量对该固体电解质电性能的影响.发现当Al2O3的粒径小于1μm时,离子电导率比纯的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高,大于1μm时,则比纯样品的低,即临界粒径约为1μm.当Al2O3的含量达到约25%时,电导率达到极大值.此外,样品的高频极化和低频极化也随Al2O3的粒径的增大而越显著.
电化学氧化法去除苯酚研究
刘月丽, 葛红花
2003, 9(4): 457-463.
摘要
(
2723
)
PDF
(272KB) (
19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氯碱厂报废的DSA电极电解苯酚,结果显示:此电极对一定浓度的苯酚溶液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按影响电解效果各主要因素进行筛选,最佳实验条件为:电流密度30mA/cm2,pH10,支持电解质浓度10mg/L,苯酚浓度10mg/L.电解2h后,CODcr的去除率为66.7%,吸光度去除率为90%.
碳钢在NaNO_2-NaCl溶液中的电流波动
唐聿明, 左禹
2003, 9(4): 464-470.
摘要
(
2458
)
PDF
(141KB) (
1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动电位和恒电位极化法研究了A3碳钢在NaNO2_NaCl溶液体系中的电流波动特征.A3钢在不含Cl-的0.1mol/LNaNO2溶液中能保持良好的钝态,当加入一定浓度的Cl-后,电流出现了明显的快速上升,再缓慢下降的波动特征,表明此时碳钢表面生成了溶解较快而再钝化相对较慢的亚稳态孔蚀.实验中可观察到因电流波动而产生的累积腐蚀损伤的蚀孔.实验表明,随着Cl-浓度的增加,出现亚稳态孔蚀的初始电位Em降低,相应的电流波动峰值增大,峰频增加;而升高电位,则电流波动的峰值和峰频也都增加,况且再钝化时间延长,由此可见电位的升高促进了亚稳态孔的溶解,并能激活更多的活性点使孔诱发速率增大.
胱氨酸的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法测定
陶福芳, 郑建斌
2003, 9(4): 471-474.
摘要
(
2127
)
PDF
(179KB) (
1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胱氨酸在NaOH底液中产生灵敏切口的示波特性,建立了测定胱氨酸片剂中胱氨酸含量的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法,其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2.5×10-6~3.5×10-5mol/L,检出限为1.0×10-6mol/L.以2.0×10-5mol/L胱氨酸为例,5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该法具有分析速度快,仪器装置简单以及药片中的赋形剂不干扰测定等优点.
苯酚的电极过程吸附和氧化研究
王保成, 孙彦平, 朱金华
2003, 9(4): 475-478.
摘要
(
2508
)
PDF
(248KB) (
16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1mol·L-1硫酸水溶液和含苯酚的1molL-1硫酸水溶液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分析电极过程中苯酚及其中间产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特征以及苯酚氧化的可逆性及其反应步骤;提出了特性吸附电位Ead;当电极电位大于Ead时,不同的氧化产物开始生成.
中国化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征文启事
2003, 9(4): 479-479.
摘要
(
15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九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2003, 9(4): 480-480.
摘要
(
16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新电化学技术应用文献索引
周剑章
2003, 9(4): 481-488.
摘要
(
13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化学2003年(第9卷)1~4期总目次
2003, 9(4): 489-498.
摘要
(
15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化学2003年(第9卷)1~4期Author Index(作者索引)
2003, 9(4): 499-502.
摘要
(
16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告合作
更多>>
文章选辑
更多>>
公益讲座
更多>>
讲座PPT分享
第五期:电化学基础与发展
第四期:现代电化学研究方法
第三期:电化学制造专场
第二期:燃料电池专场
第一期:锂离子电池专场
新闻公告
更多>>
《电化学(中英文)》(Journal of Electr...
第五届电化学期刊优秀论文奖评奖结果
泪别先生!沉痛悼念田昭武院士!
第二届厦门大学科技期刊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电化学(中英文...
第二届厦门大学科技期刊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结果公布
AAAS等多家国内外科技新闻媒体报道“电化学十大科学问题...
吴浩青院士诞辰110周年:成果浩海上,育苗青天下
田昭武:坚持科学创新,做大人生的“价值”
大奖等你!论文短视频摘要大赛正式启动
《电化学》期刊编委突出贡献奖获奖名单(2023年、202...
会议信息
更多>>
中国电化学专委会会刊《电化学》(J. Electroch...
首届电化学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电化学》青年编委会会议在厦门...
“强刊兴学”电化学专委会会刊《电化学》推进会在京召开
《电化学》期刊第六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大连成功召开
第一届原位电化学显微分析论坛在厦成功召开
首届全国高端制造电子电镀论坛(FEPAM-2022)在厦...
友情链接
更多>>
厦门大学
中国化学会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亿纬锂能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扫一扫,欢迎关注《电化学》公众号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