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全年目录文章

    电化学(中英文)2006 Vol.12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硅的表面结构与电化学(英文)
    章小鸽,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1-8.   DOI: 10.61558/2993-074X.1688
    摘要2426)      PDF(pc) (266KB)(1481)    收藏
    从原子水平到微米尺寸,准确控制硅表面结构的精密加工,诸如无序的表面粗糙或者精细的图案,乃是电子元件性能及其可靠性的保证.硅在液中的湿清洗以及硅表面侵刻的电化学反应对硅表面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近数十年来,有关阐明和控制硅/溶液界面上复杂的电化学反应及其与表面结构形成的关系已有大量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新近编著成书.本文综合有关方面研究资料评述现代硅溶解及其形成的表面结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 纳米镁储氢材料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墨伟, 孙洪亮, 张海昌, 杨化滨, 周作祥,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9-15.   DOI: 10.61558/2993-074X.1689
    摘要2593)      PDF(pc) (529KB)(2278)    收藏
    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纳米镁储氢材料吸放氢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众多研究表明,应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镁复合储氢材料,并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或者用ABx型储氢合金与镁复合,都能显著改善镁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5)
    3. 纳米TiO_2电极的特殊光电化学响应
    蓝碧波, 周剑章, 席燕燕, 陈红香, 姚光华, 林仲华,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16-19.   DOI: 10.61558/2993-074X.1690
    摘要2390)      PDF(pc) (265KB)(1787)    收藏
    应用涂膜法、电沉积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电极.实验发现,纳米TiO2具有特殊的光电化学响应,其光电流~电位变化出现光电流峰,这一特殊的光电化学性质乃与纳米半导体电极的纳米结构及其特殊的光诱导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葡萄糖在纳米Pt/C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陈翠莲, 魏小兰, 沈培康,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20-24.   DOI: 10.61558/2993-074X.1691
    摘要2920)      PDF(pc) (267KB)(3528)    收藏
    用交替微波法制备纳米PVC催化剂,研究和比较葡萄糖在光亮Pt和纳米Pt/C电极上的氧化行为.实验表明,Pt纳米化后,电极反应过电位降低,动力学速率相应提高,从而使电化学性能得到改善.其催化活性和抗毒化能力大于光亮Pt的可能原因即在Pt纳米化后,大幅度提高了表面积,结果不仅增加其电极活性,而且含氧物也容易接近受毒化的反应点,从而较易氧化毒化物而使电极再次活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1)
    5. 碳纳米管表面的无钯活化化学镀镍研究
    胡光辉, 吴辉煌, 杨防祖,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25-28.   DOI: 10.61558/2993-074X.1692
    摘要2855)      PDF(pc) (434KB)(1851)    收藏
    本文提出碳纳米管表面无钯活化的化学镀镍方法.碳纳米管经硝酸氧化和碱中和后表面生成羧基,利用羧基吸附镍离子,之后吸附的镍离子被化学还原为镍的纳米微粒并成为化学镀镍的催化活性中心.红外吸收光谱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证实了上述活化过程的机理.实验表明,新的活化方法对碳纳米管表面化学镀是切实可行的,文中同时对化学沉积层的不同形貌进行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7)
    6. 梳形聚醚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研究
    叶霖, 高鹏, 冯增国, 吴锋, 陈实, 王国庆,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29-34.   DOI: 10.61558/2993-074X.1693
    摘要2433)      PDF(pc) (284KB)(1653)    收藏
    应用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合成含二缩三乙二醇单甲醚侧链的梳形聚醚POE,并与高氯酸锂复配制成聚合物电解质.交流阻抗测试表明,当POE电解质内的氧锂比(O/L i)为20时,其电导率最高,室温下为10-4.43S/cm,80℃时则达到10-3.44S/cm.用DSC和XPS分别表征了链段运动能力和锂盐在POE中的溶解状态对电导率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7. 改性壳聚糖质子交换膜在隔膜电解制备FeO_4~(2-)中的应用
    钟淮真, 陈日耀, 郑曦, 陈震,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35-39.   DOI: 10.61558/2993-074X.1694
    摘要2717)      PDF(pc) (376KB)(1513)    收藏
    由壳聚糖,经2%H2SO4交联处理、1%H2SO4掺杂制备壳聚糖质子交换膜.膜特性(如溶胀率、交换容量、渗透性、电解隔膜等)测试表明,该壳聚糖膜可适用于隔膜电解制备高铁酸盐.与Nafion膜相比,具有工艺简便,价格便宜等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
    8. PVA-CMC-KOH-H_2O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研究
    袁安保, 赵俊,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40-45.   DOI: 10.61558/2993-074X.1695
    摘要2859)      PDF(pc) (286KB)(2335)    收藏
    由聚乙烯醇(PVA)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制备PVA-CMC-KOH-H2O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应用交流阻抗、循环伏安、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等实验方法表征、研究其性能.结果表明,该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可达到10-2S.cm-1数量级,在不锈钢惰性电极上的电化学稳定窗口约为1.6 V.另外,还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膜中KOH、H2O和CMC对体系电导率的影响以及PVA-CMC-KOH-H2O碱性聚合物电解质在N i/MH电池中的初步应用.初步结果表明,由PVA-CMC-KOH-H2O聚合物电解质组装的N i/MH电池,其低倍率放电性能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4)
    9. 稀土铅钙合金与传统铅钙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阳极行为研究
    李党国, 周根树, 姚靓, 郑茂盛,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46-49.   DOI: 10.61558/2993-074X.1696
    摘要2074)      PDF(pc) (215KB)(1408)    收藏
    应用交流阻抗,交流伏安和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Pb-Ca-Sn-Re合金和Pb-Ca-Sn合金在1.28 V(vs.SCE)和4.5 mol/L硫酸溶液中的阳极行为.结果表明:稀土铅钙合金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同时抑制其阳极膜中Pb(Ⅱ)化合物的生长,从而降低阳极膜的阻抗,提高膜的导电性能,这对改善电池的深循环性能十分有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0)
    10. EDA对铜在稀盐酸中的缓蚀效果及硫离子的影响
    曲文娟, 杜荣归, 林昌健,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50-54.   DOI: 10.61558/2993-074X.1697
    摘要2553)      PDF(pc) (250KB)(2190)    收藏
    应用极化曲线塔菲尔区外推法考察了以乙二胺(EDA)作酸性溶液铜缓蚀剂的缓蚀行为以及硫离子对其缓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EDA的酸性溶液中加入Na2S使铜的腐蚀电位正移,腐蚀速率降低,缓蚀效率提高.溶液中HS-的存在能对EDA的缓蚀作用产生协同效应,这主要是由于HS-在铜表面的强化学吸附,从而更有利于EDA在铜表面形成CuHSEDA吸附保护层,抑制铜的腐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11. 罐底外侧深井阳极阴极保护电位分布规律研究
    杜艳霞, 张国忠, 刘刚,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55-59.   DOI: 10.61558/2993-074X.1698
    摘要2216)      PDF(pc) (233KB)(1386)    收藏
    依据电磁场基本定律和罐底阴极保护系统的几何特征推导深井阳极电场在罐底外侧的电位分布.根据电场叠加原理,综合考虑阳极电场和阴极电场的作用,研究了单侧深井阳极保护下罐底外侧的阴极保护电位分布,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作对比,吻合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12. 电-多相催化反应器强化处理苯胺废水的研究
    刘伟丽, 张爱丽, 周集体, 贾保军, 祝群力,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60-64.   DOI: 10.61558/2993-074X.1699
    摘要2227)      PDF(pc) (288KB)(1665)    收藏
    本文设计一种新型的电-多相催化反应器处理苯胺废水.考察外加电压,电解时间,初始pH值以及支持电解质浓度等工艺条件对电解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外加电压30 V、电解时间l h、初始pH=7和支持电解质Na2SO4溶液浓度为800 mg/L的条件下,该反应器对苯胺有最佳的处理效果,优于单独电化学处理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
    13. 聚天冬氨酸和钨酸钠复配对3%NaCl溶液中白铜B10的缓蚀作用
    徐群杰, 周国定, 王会峰, 蔡文斌,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65-68.   DOI: 10.61558/2993-074X.1700
    摘要2556)      PDF(pc) (132KB)(1534)    收藏
    应用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两种环境友好型水处理药剂,即聚冬天氨酸(PASP)和钨酸钠的单一配方及其复配对白铜(B10)在3%NaC l溶液中的缓蚀效果.研究表明:单一聚冬天氨酸或钨酸钠配方对B10均具有一定的缓蚀效果,其中聚冬天氨酸以浓度为40 mg/L,钨酸钠以浓度为60 mg/L时的缓蚀效果最佳.总浓度为40 mg/L的两者复配具有更加明显的缓蚀效果并显示出协同效应,其中以聚冬天氨酸与钨酸钠配比为3∶1的缓蚀效果最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8)
    14. 基底电位对硫醇自组装膜形成的影响
    刁鹏, 王晓宁, 侯群超, 郭敏, 项民, 张琦,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69-73.   DOI: 10.61558/2993-074X.1701
    摘要2582)      PDF(pc) (164KB)(1483)    收藏
    应用电位阶跃法,在不同组装电位下制备金/正十二硫醇自组装单分子膜.交流阻抗谱表征该硫醇膜的电化学性质,发现金基底的电位对硫醇自组装膜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0.8~-0.4 V的电位区间内,随着组装电位的增加,该自组装膜的致密性、有序性增加,缺陷减少,并于0.4 V时达到最佳.组装电位高于0.4 V,膜的致密性、有序性降低,缺陷增多.本文为硫醇及其衍生物的电位调控组装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
    15. 涂液浓度对Ru-Ti-Ir氧化物阳极涂层性能的影响
    王科, 韩严, 王均涛, 张晓玲, 孙玉璞,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74-79.   DOI: 10.61558/2993-074X.1702
    摘要2508)      PDF(pc) (534KB)(1854)    收藏
    应用热分解法制备了由不同浓度涂液形成的Ru-Ti-Ir氧化物阳极涂层,SEM,EDX,XRD、强化电解寿命、极化曲线、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等测试表明,涂液浓度对阳极涂层的表面形貌有着很大的影响,但不甚影响其析氯极化过程.随着涂液浓度的增加,阳极涂层的伏安电量和双电层电容都出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0)
    16. 苯甲醛在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行为
    赵宁, 董文举, 石起增,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80-84.   DOI: 10.61558/2993-074X.1703
    摘要2503)      PDF(pc) (245KB)(2364)    收藏
    应用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方波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量法测定苯甲醛在3种离子液体C4M IMBF4、C6M IMBF4和C8M IMBF4中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在C4M IIVIBF4离子液体中苯甲醛于GC电极上的还原包含两个连续、不可逆单电子过程,对应的方波I~E曲线峰电位Ep为-1.39 V和-1.69 V,估算的扩散系数分别为D1=1.5×10-8cm2/s和D2=1.3×10-8cm2/s.而在C6M IMBF4和C8M IMBF4离子液体中,则苯甲醛于GC电极仅显示一个电流峰,这可能是因为C4M IMBF4的碱性较C6M IMBF4和C8M IMBF4弱的缘故;而电流的衰减时间亦依C4M IMBF4,C6M IMBF4,C8M IMBF4,次序增长,并会导致更慢的异相动力学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9)
    17. NaOH电解液改善MH/Ni电池自放电性能的机理研究
    李晓峰, 夏同驰, 董会超, 魏彦伟,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85-88.   DOI: 10.61558/2993-074X.1704
    摘要2644)      PDF(pc) (214KB)(1706)    收藏
    以NaOH电解液代替KOH能够明显改善MH/N i电池的自放电性能和高温(60℃)充电效率.电化学阻抗和循环伏安测试表明,NaOH电解液的作用可能是改变了H原子于负极表面的吸(脱)附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负极的析氢过程,从而改善了电池的自放电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18. CeO_2的富氧性能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的影响
    侯向理, 徐洪峰, 董建华, 孙昕,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89-92.   DOI: 10.61558/2993-074X.1705
    摘要2552)      PDF(pc) (393KB)(1337)    收藏
    应用溶胶法和浸渍法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Pt/C催化剂添加CeO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和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对由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的各含5%CeO2的Pt/C催化剂,其粒径、形态分布以及CeO2在催化剂表面的覆盖度都不相同.单电池测试结果发现,二氧化铈的富氧作用表现明显,在以溶胶法制得的CeO2-Pt/C催化剂中,3%CeO2含量的催化剂呈现最佳的性能,而由浸渍法制得的CeO2-Pt/C,则以1%CeO2含量的性能最好,但对比之下,不如溶胶法制备的含3%CeO2的催化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生物膜和腐蚀产物膜对A3钢的腐蚀作用研究
    林晶, 阎永贵, 陈光章, 刘光州, 李庆芬,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93-97.   DOI: 10.61558/2993-074X.1706
    摘要2202)      PDF(pc) (630KB)(1422)    收藏
    应用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AFM和SEM)研究硫酸盐还原菌(SRBB)(生物环境)及其腐蚀产物(非生物环境)对A3钢腐蚀行为的影响以及A3钢在两种不同环境下的腐蚀特征.结果表明:于不同时期生成的微生物膜和腐蚀产物膜,对材料的腐蚀起着不同的作用.生成的生物膜越厚越容易剥落,而不均匀的微生物膜将引起材料的局部腐蚀.在非生物环境中生成的腐蚀产物膜比在生物环境中生成的膜更加紧密地黏附于金属的表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5)
    20. 在线原位观察电镀镍磷合金镀液光亮剂的作用
    郑剑, 李宁, 黎德育, 崔国锋,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98-103.   DOI: 10.61558/2993-074X.1707
    摘要2247)      PDF(pc) (1166KB)(1651)    收藏
    以喷金云母片为基体,浓度为正常镀液5%的电镀镍液作母液,应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在线原位观察光亮剂对镀层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对不加光亮剂的镀液,所得镀层尽管无光亮性,但镀后的粗糙度与峰谷值HA-V明显降低;加有全光亮性光亮剂的镀液,虽可得到全光亮镀层,但其粗糙度与峰谷值HA-V却增加了,半光亮剂对峰谷值与光亮性的影响处于以上两者之间,证明光亮剂的作用机理不是微观整平作用,纳米尺度内的微观整平性与镀液的光亮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1. 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
    何向明, 王莉, 张国昀, 姜长印, 万春荣,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104-106.   DOI: 10.61558/2993-074X.1708
    摘要2462)      PDF(pc) (261KB)(1747)    收藏
    应用溶胶法由CH3COOL i.2H2O、Mn(CH3COO)2和已二酸制备含锂、锰的干凝胶,经高温焙烧制得尖晶石锰酸锂L iMn2O4.XRD分析显示,该尖晶石样品的结晶度随焙烧温度而升高,容量同时增加,但如超过800℃,则循环性能变差.延长焙烧时间,容量呈先增后降趋势.优化后的焙烧条件为750℃、20 h.以此制备的L iMn2O4初始放电容量为130 mAh.g-1,经过15次循环后仍达125 mAh.g-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5)
    22. 电化学会议年历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107-108.  
    摘要1442)      PDF(pc) (75KB)(13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
    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会务组,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109-109.  
    摘要1594)      PDF(pc) (114KB)(26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中国化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摘录)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110-110.  
    摘要1882)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最新电化学技术应用文献摘引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111-117.  
    摘要1529)      PDF(pc) (308KB)(13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征稿简则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1): 118-118.  
    摘要1592)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取及应用
    刘鹏, 童叶翔, 杨绮琴,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19-124.   DOI: 10.61558/2993-074X.1709
    摘要2337)      PDF(pc) (289KB)(3403)    收藏
    简介近年来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制备技术,纳米材料在电沉积、电池、电催化、传感器等领域中应用的新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5)
    28. 化学镀技术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互连线制造过程的应用
    王增林, 刘志鹃, 姜洪艳, 王秀文, 新宫原 正三,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25-133.   DOI: 10.61558/2993-074X.1710
    摘要2408)      PDF(pc) (1489KB)(3151)    收藏
    总结自大马士革铜工艺建立以来,电化学工作者利用化学镀技术围绕该工艺而开展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介绍了应用化学镀沉积镍三元合金防扩散层和化学镀铜种子层的研究以及离子束沉积法(Ion ized C lus-ter Beam,ICB)形成Pd催化层后的化学镀铜技术和超级化学镀铜方法.简要叙述化学镀铜技术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应用,总结化学镀铜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4)
    29. 碱性溶液中Ag_3O_4的电化学性质及反应机理
    程岩, 于明, 严曼明, 江志裕,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34-139.   DOI: 10.61558/2993-074X.3328
    摘要2405)      PDF(pc) (418KB)(2070)    收藏
    首次研究高价银氧化物Ag3O4(可看作为由Ag(Ⅲ)和Ag(Ⅱ)*组成)在碱性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循环伏安和XRD测试表明,Ag3O4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还原过程比较复杂:在较慢的放电条件下,Ag3O4中的Ag(Ⅲ)按照Ag(Ⅲ)→Ag(Ⅱ)→Ag(Ⅰ)→Ag反应途径逐步还原为单质银;在较快的放电条件下,Ag(Ⅲ)可以直接被还原为Ag(Ⅰ),即Ag(Ⅲ)→Ag(Ⅰ)→Ag.而Ag(Ⅱ)*可直接还原成金属Ag.Ag3O4的理论放电容量可以达到553.1 mAh/g,比通常锌-氧化银电池所用AgO的电容量高出27.8%.在119C放电倍率下,Ag3O4的放电容量依然达到理论容量的83%.显示了作为新型化学电源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30. 锌多面体微球制备及其在碱性锌锰电池中的应用
    马华, 李春生, 程方益, 周春远, 高峰, 陈军,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40-143.   DOI: 10.61558/2993-074X.1711
    摘要2221)      PDF(pc) (270KB)(1258)    收藏
    应用加热蒸发高纯锌粉气相传输法,制备锌多面体微球.产物的结构和形貌经XRD、SEM等测试表征,结果表明与该产物为结晶度较好的直径2~3μm的多面体微球.分别以所制锌微球或市售熔融锌作负极,γ-MnO2纳米线为正极,组装AA型碱性锌锰电池.电化学测试表明以锌微球为负极的碱性锌锰电池能显著提高其放电性能,100 mA下的放电容量达到3.14 Ah,显示出它在高能化学电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一种电驱动高倍率、连续、无损伤浓缩装置的研究
    林华水, 陈良格, 张润香, 罗凡, 胡维玲, 田昭武,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44-147.   DOI: 10.61558/2993-074X.1712
    摘要2350)      PDF(pc) (511KB)(1364)    收藏
    提出使用膜聚焦浓缩方法并建立电驱动高倍率、连续、无损伤装置.分别以溴酚蓝、荧光素钠溶液为浓缩对象进行测试.该实验装置达近2个数量级浓缩效果,并可根据需要放大,成为有规模产量的生产设备,也可微型化,成为结构简单小巧、可以装配到电泳、色谱、质谱或光谱等分离分析仪器的零部件,或集成在芯片上,成为芯片实验室的预浓缩元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
    32. DM FC中甲醇渗透的电化学研究(英文)
    游梦迪, 程璇, 刘连, 张璐,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48-153.   DOI: 10.61558/2993-074X.1713
    摘要2737)      PDF(pc) (384KB)(1484)    收藏
    设计并建立甲醇渗透测试体系和模拟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运行体系,分别考察静态条件下H-cell中甲醇的渗透和运行条件下甲醇渗透对OCV的影响.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测试表明:随着渗透时间的延长,阴极侧的甲醇浓度增加;甲醇浓度增加,氧化峰电流增大,峰电位正移,氢在电极表面的吸脱附受到抑制,同时甲醇的正向氧化电流曲线出现肩峰.模拟DMFC实验测试结果表明:OCV先逐渐上升,接着发生突降,大约1.5 h后趋于稳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氧化铁镍电极上析氧反应的电化学研究(英文)
    黄金昭, 徐征, 李海玲, 亢国虎, 王文静,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54-158.   DOI: 10.61558/2993-074X.1714
    摘要2735)      PDF(pc) (266KB)(1302)    收藏
    应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阳极催化氧化铁镍薄膜,由循环伏安、线性扫描伏安、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等研究发生在该电极上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作为活化中心的铁能使过电势降低,并且随着溅射过程氧流量的增加催化性能增强,铁的掺入使得速率限定步骤由OH-的释放变为氧原子的结合.与镍相比,氧化铁镍是更理想的催化阳极材料,当电流密度为50 mA/cm2时,其氧的过电势比镍的下降了500 mV.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34. 添加Sn组元对Ru-Ti-Ir阳极涂层的改性研究
    王科, 韩严, 王均涛, 张晓玲, 孙玉璞,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59-164.   DOI: 10.61558/2993-074X.1715
    摘要2257)      PDF(pc) (653KB)(1683)    收藏
    应用热分解法制备不同Sn含量的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SEM、EDX、XRD、析氯电位、电流效率及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谱等实验表明,Ru-Ti-Ir经添加Sn组元后,该阳极涂层表面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Sn组元的添加不仅有利于该阳极涂层析氯电位的降低,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其电流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不同惰性填料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槽处理对硝基酚钠废水行为比较
    郭士元, 张爱丽, 周集体,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65-169.   DOI: 10.61558/2993-074X.1716
    摘要2195)      PDF(pc) (153KB)(1374)    收藏
    分别以磺化煤、果壳、PVC塑料、回收旧塑料等4种密度与活性炭相当的惰性填料替代工程上广泛使用的石英砂,结合适当的反冲洗解决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槽(BPBC,b ipolar packed bed cell)存在的电极污染及填料分层问题.并以含有对硝基酚钠的废水降解实验考察其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回收旧塑料及磺化煤作为填料的BPBC处理效果优于石英砂的,而果壳、PVC塑料的与石英砂的处理效果相当.反冲洗后,以磺化煤、果壳、PVC塑料和回收旧塑料作填料的电解槽再生率均大于石英砂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36. 旋转玻碳电极上二茂铁的电化学阻抗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陈灿辉, 李红, 周剑章, 林仲华, 朱伟, 张全新,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70-176.   DOI: 10.61558/2993-074X.1717
    摘要2851)      PDF(pc) (449KB)(1507)    收藏
    应用旋转圆盘电极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二茂铁在Tris-NaC l(pH=7.2)缓冲溶液中于旋转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阻抗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茂铁于旋转电极的伏安曲线呈现明显的极限电流平阶,而其交流阻抗谱则出现两个电容弧.二茂铁与DNA的作用,若受扩散过程控制则其极限扩散电流随DNA浓度增大而减小,而在电化学控制过程中则表现为电化学反应电阻随DNA浓度增大而增大.根据旋转圆盘电极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明由这两种方法数据拟合求得的二茂铁条件电位速率常数能够很好地相互吻合,但如存在DNA时,则其条件电位速率常数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氢气泡模板法电沉积制备三维多孔铜薄膜
    孙雅峰, 牛振江, 岑树琼, 李则林,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77-182.   DOI: 10.61558/2993-074X.1718
    摘要2872)      PDF(pc) (1109KB)(2398)    收藏
    应用阴极析氢气泡模板法电沉积制备三维多孔铜薄膜,基础电解液组成为0.2 mol.dm-3CuSO4和1.5 mol.dm-3H2SO4.研究了电流密度(0.5~8.0 A.cm-2)、温度(20~70℃)、支持电解质(Na2SO4)以及添加剂HC l和聚乙二醇(PEG)等对薄膜的孔径大小和孔壁结构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降低镀液温度和添加Na2SO4、PEG都可降低孔径的大小,但对孔壁结构无影响.加入微量的氯离子可显著改变薄膜的孔壁结构,得到孔壁结构较为致密的三维多孔铜电极.循环伏安(CV)测试结果显示三维多孔铜薄膜电极在碱性条件下电氧化甲醇的电流密度比光滑铜电极提高了近20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4)
    38. 锡钴合金电沉积层的结构与锂离子嵌脱行为
    江宏宏, 黄令, 周顺维, 柯福生, 杨防祖, 樊小勇, 孙世刚,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83-187.   DOI: 10.61558/2993-074X.1719
    摘要2392)      PDF(pc) (446KB)(1772)    收藏
    应用电沉积方法制备Sn-Co合金镀层.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该Sn-Co合金镀层为六方固溶体结构,含Co量为20%的Sn-Co合金,其沉积层呈现(110)择优取向.表面微孔随沉积层Co含量的增加而增多.以Sn-Co合金镀层作锂离子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其首次充电曲线表现出锡钴合金、锡及锡氧化物与锂合金化的多个反应综合特征,随后的充电曲线趋于稳定,呈现L i-Sn-Co合金化反应特征;具有择优取向和多孔结构的Sn-Co合金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较好,首次库仑效率为63.9%,经过2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充电容量为461mAg/h,库仑效率为9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4)
    39. 控制结晶-微波碳热还原法制备高密度LiFePO_4/C
    唐昌平, 应皆荣, 雷敏, 李维, 姜长印, 万春荣,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88-190.   DOI: 10.61558/2993-074X.1720
    摘要2461)      PDF(pc) (293KB)(1634)    收藏
    应用控制结晶法从溶液相制备球形FePO4.xH2O,再高温烧结得到FePO4前驱体,最后用微波碳热还原法合成高密度L iFePO4/C.由XRD和SEM表征该材料的结构、形貌,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8)
    40. 丝束电极研究裂纹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影响
    李国希, 胡金丰, 朱日龙, 杜艳娜,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 (2): 191-194.   DOI: 10.61558/2993-074X.1721
    摘要2523)      PDF(pc) (317KB)(1425)    收藏
    应用丝束电极技术测量浸在10%NaC l溶液中的混凝土内铁丝束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分布,研究裂纹对混凝土中铁丝腐蚀的影响和乙醇胺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裂纹加速了水、氧和氯离子向两侧混凝土中扩散,增加了铁丝腐蚀的不均匀性.乙醇胺扩散到混凝土中,吸附在铁丝表面,基本不改变铁丝的自腐蚀电位,但显著降低了铁丝腐蚀速率,有效抑制了裂纹引起的不均匀腐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