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全年目录文章

    电化学(中英文)2005 Vol.11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Ⅱ)
    李永舫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1-7.  
    摘要2950)      PDF(pc) (1188KB)(560)    收藏
    简要介绍本研究组 1997年以来在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 (LEC)研究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包括发光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HOMO和LUMO能级的电化学测量,LECp i n结的交流阻抗分析,双功能嵌段共聚物LEC,以及咪唑盐离子液体掺杂的室温准冷冻p i n结LEC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4)
    2. 新型高温、长寿命氯化物熔盐参比电极的制备与研究
    高佩,金先波,汪的华,胡晓宏,陈政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8-11.  
    摘要2644)      PDF(pc) (603KB)(1813)    收藏
    本文介绍一种全固态离子导电玻璃盐桥制备方法,并以此设计新型的Ag/AgCl高温参比电极.该电极制作简单, 具有电位稳定,重现性好,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研究体系等特点.可在多种氯化物熔盐体系中反复使用,适用温度范围 400~90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0)
    3. Mg_(2-x)La_xNi及Mg_(2-x)Ce_xNi合金的腐蚀性能研究
    张海昌,杨化滨,王军红,周作祥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12-15.  
    摘要2368)      PDF(pc) (809KB)(1075)    收藏
    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Mg2-xLaxNi及Mg2-xCexNi储氢合金的腐蚀性能.恒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测试表明,经Ce或La取代后的合金,其前者腐蚀电流及电化学极化电阻均随Ce取代量增加而降低,而后者的腐蚀电流却随La取代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极化电阻则呈先降后升趋势.合金极化后SEM测试显示,经Ce取代后合金表面较平整,而用La取代的则明显有裂纹.作者认为这主要与La、Ce的氧化物的结构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
    4. 过渡金属二硼化物作为高容量负极的研究
    王雅东,艾新平,杨汉西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16-19.  
    摘要2601)      PDF(pc) (531KB)(1481)    收藏
     碱性溶液中,VB2和TiB2分别发生了 11电子和 6电子氧化反应,释放出 3 100mAh/g和 1 600mAh/g的超常电化学容量.对此,初步的解释是:在二硼化物中过渡金属与硼的电子转移使硼元素电负性增强,引起硼的电化学活化.使得合金的电极电势钳制在较负区域,导致某些过渡金属元素处于活化态,进而发生电化学氧化释放出电化学能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5. TiO_2/316L不锈钢薄膜电极在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
    沈广霞,陈艺聪,林昌健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20-26.  
    摘要2172)      PDF(pc) (978KB)(2358)    收藏
    应用sol gel法和提拉技术于 316L不锈钢表面构筑纳米TiO2薄膜,再经水热后处理以消除膜中的细小龟裂.SEM和XRD技术表征膜的形貌和厚度,线性极化法分别考察膜厚度、pH、和Cl浓度对纳米膜电极耐腐蚀性能影响.电化学交流阻抗检测纳米TiO2膜在 0. 5mol/LNaCl溶液中的阻抗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光电子能谱技术测定了经浸泡 1008h后的纳米膜中各元素相对百分含量和价态.结果表明: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厚度为 375~464nm的纳米膜其耐腐蚀性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呈现初期增加而后稳定,浸泡 48h后腐蚀电流较之浸泡初期降低 2个数量级,耐腐蚀电阻增加 2个数量级,在浸泡 1 008h内没有发现腐蚀的产物,Fe是以原子态扩散到膜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9)
    6. 碳钢在NaHCO_3溶液中的阳极极化行为(英文)
    赵景茂,左禹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27-31.  
    摘要2295)      PDF(pc) (946KB)(1158)    收藏
     研究碳钢在NaHCO3溶液中的阳极极化行为. 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在 (0. 05 ~1. 0mol/L)NaHCO3浓度范围内,碳钢的阳极极化曲线都显示 2个电流峰和 2个钝化区,当HCO3-浓度低于 0. 1mol/L时,两电流峰相距很近,致使第 1个钝化区不易观察到. 而当HCO3-浓度>0. 1mol/L后,其第 1电流峰峰电流愈加上扬,而第 2电流峰峰电流反而下降. XPS分析表明,在较高电位下碳钢形成的表面膜,其外层主要成分为Fe2O3,而内层组成主要含Fe(Ⅱ)和Fe(Ⅲ)氧化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杂交及切断过程的QCM实时检测研究(英文)
    朱龙章,高玉香,沈鹤柏,杨永桃,袁联群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32-36.  
    摘要2506)      PDF(pc) (449KB)(1188)    收藏
    采用自组装技术,将 5′端标记有巯基的 20-merODN(oligo 1)以金 硫键形式牢固结合在 7. 995MHz的AT-切石英晶体的镀金表面,然后由石英晶体微天平实时检测了与碱基序列互补的 10 merODN (oligo 2)和 8 merODN(oligo 3)的杂交,同时还研究了稀土金属铈离子在温和条件下对DNA的水解切断作用.结果表明:应用QCM方法可能实时检测DNA的固定和杂交,Ce(IV)能随机切断单链DNA;但不能切断杂交形成的双链DNA,因此可利用杂交保护的方法对单链DNA实行定位切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PEMFC用亲水型薄层MEA的制备及其性能
    马建新,衣宝廉,张华民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37-41.  
    摘要2466)      PDF(pc) (935KB)(1576)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简易的方法制备PEMFC的亲水型薄层MEA,其阴、阳极催化层Pt担量分别为0. 4和 0. 2mg/cm2.实验发现,在亲水型MEA的表面上,有大量钟乳石状细微颗粒存在,从而使电极催化层的比表面积增大.在小电流密度区( <1A/cm2 ),亲水型MEA的极化性能差于Pt担量为 0. 7mg/cm2的疏水型常规MEA,但在大电流密度区( >2A/cm2 ),则前者的极化性能优化后者;亲水型MEA的最大输出比功率为1. 23W/cm2,高于疏水型电极的 1. 19W/cm2;在大电流密度区,亲水型MEA中的Pt电化学比活性也明显高于疏水型电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陶瓷微细镀覆新技术的研究
    辜志俊,赵雄超,郭琦龙,洪艳萍,邓群山,陈人欢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42-45.  
    摘要2331)      PDF(pc) (1017KB)(1232)    收藏
    建立微机处理体系(包括线路、图形设计,光照点选择及活化处理等)与化学镀铜相结合的微细镀覆新技术.该技术可在Al2O3基底上获得性能良好的Cu镀层,其布线速率达 50mm/s,线分辨率 35μm,工艺简便,条件温和,为陶瓷微细镀覆开辟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
    10. LiNi_(0.8-y)Ti_yCo_(0.2)O_2电极材料中钛离子掺杂作用机理的研究
    刘汉三,李劼,龚正良,张忠如,杨勇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46-52.  
    摘要2752)      PDF(pc) (1684KB)(1776)    收藏
    应用恒流充放电、非现场X射线粉末衍射 (ex situXRD)、电化学交流阻抗 (EIS)、程序控温脱附 质谱联用(TPD MS)等实验方法研究LiNi0. 8-yTiyCo0. 2O2电极材料钛离子的掺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掺钛后的电极材料于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相变和晶格的膨胀收缩受到抑制,在高电位下的界面反应活性减弱,从而减小了由结构变化和界面反应引起的容量损失;同时,钛的掺杂增强了电极材料在脱锂状态下的结构稳定性,抑制了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的分解或氧化反应,以上两个方面分别改善并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及其热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5)Co_(0.10)(TiMg)_(0.025)O_2合成及表征
    朱先军,陈宏浩,詹晖,杨代菱,周运鸿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53-57.  
    摘要2372)      PDF(pc) (758KB)(1389)    收藏
     以LiOH·H2O、Ni2O3、Co2O3、TiO2和Mg(OH)2为原料,应用固相反应法合成Co Ti Mg共掺杂的LiNiO2化合物LiNi0. 85Co0. 10 (TiMg)0. 025O2;TG DTA、XRD、SEM和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材料首次放电容量达182. 7mAh/g(3. 0~4. 3V, 18mA/g), 10次循环之后,容量还有 175. 5mAh/g,容量保持率为 96. 2%;与未掺杂的LiNiO2相比,该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循环性能,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
    12. 稀土氧化物对二次锌电极性能的影响
    孟宪玲,杨化滨,王军红,周作祥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58-61.  
    摘要2208)      PDF(pc) (600KB)(1327)    收藏
    应用阴极极化法在锌电极上覆盖一层稀土氢氧化物膜La(OH)3或Ce(OH)3,并用循环伏安、动电位极化、定电位阴极极化实验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a(OH)3或Ce(OH)3膜能抑制锌酸根离子的迁移,提高析氢过电位,降低腐蚀电流密度并能抑制枝晶生长.SEM观测显示,稀土氧化物La2O3或CeO2改变了锌沉积形态,进而提高了锌酸钙电极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13. 现场热引发聚丙烯酸酯类电解质的性能及应用
    朴金丹,袁利霞,艾新平,杨汉西,曹余良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62-66.  
    摘要2428)      PDF(pc) (902KB)(1639)    收藏
    应用热引发现场聚合方法制备聚丙烯酸酯类电解质,并考察其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该聚合物电解质具有 4. 5V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较高的室温电导率及良好的低温性能.当前驱体电解液中液态电解质含量为 85%时,其室温电导率为 3. 2×10-3S·cm-1, -30℃下的电导率达到 5. 6×10-4 S·cm-1.采用现场聚合技术制备的聚合物电池,其电化学性能与液态锂离子电池基本一致,首次充放电效率为 92. 1%, 1. 0C率放电容量为 0. 2C率的 95%, -20℃下的放电容量为室温容量的 72%,以 0. 5C率循环 300周后,仍保持初始容量的 85%以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4)
    14. 钛基表面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电泳沉积
    陈菲,林昌健,王周成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67-71.  
    摘要2463)      PDF(pc) (477KB)(1415)    收藏
     应用沉淀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并以电泳沉积法在粗糙化的钛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的羟基磷灰石涂层.纳米涂层有利于保持羟基磷灰石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制备的涂层均匀并且无裂缝,烧结后涂层仍保持纳米结构,其烧结温度也明显降低。钛表面经化学处理后,可形成很多微孔和TiO2薄层,增强了涂层和基体之间的结合.涂层的结合力为 18±2. 5MPa,硬度和杨式模量分别为 32. 0和 2. 4GP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
    15. 球磨法制备锌酸钙研究
    李升宪,田拴宝,朱绍山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72-76.  
    摘要2397)      PDF(pc) (243KB)(1464)    收藏
    应用球磨法制备锌酸钙,并研究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XRD,TG DTA等测试表明,合成的锌酸钙化学组成为Ca(OH)2·2Zn(OH)2·2H2O.粉末微电极和模拟电池实验显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可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16. 碳糊电极在硫化矿发电浸出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王少芬,方正,王云燕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77-82.  
    摘要2304)      PDF(pc) (293KB)(1148)    收藏
    应用线性电势扫描法研究硫化矿的纯矿电极与碳糊电极体系在氯化钠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乙炔黑在硫化矿浸出过程中起到电催化作用,加入乙炔黑的碳糊电极较之纯矿电极,其发电浸出输出电流和电压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同时活化能较传统浸出的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9)
    17. 双通氧化铝模板制备及其填充NiO的研究
    辜驰,闫俊美,杨勇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83-86.  
    摘要2493)      PDF(pc) (406KB)(1251)    收藏
    制备具有双通纳米孔道填充过渡金属氧化物NiO的氧化铝模板,初步表征其电化学性质.结果发现,该氧化铝模板的纳米孔道结构均匀,孔道直径约为 50nm,所填充的纳米NiO层厚度相对均匀,并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18. 碳纳米管阵列电极的构建及电化学研究
    高泉涌,张静,杨勇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87-91.  
    摘要2400)      PDF(pc) (618KB)(1335)    收藏
    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氧化铝模板法制备碳纳米管阵列电极:首先结合气相化学沉积和磁控溅射在氧化铝模板中制得碳纳米管阵列电极,然后用HF溶液将沉积了碳纳米管的氧化铝模板阻挡层除去,控制溶出时间即可得到不同溶出长度的碳纳米管阵列电极.循环伏安测试表明,锂离子在该阵列电极中的嵌入脱出反应主要发生在碳纳米管的端口处.此外,还应用固定频率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不同溶出时间的碳纳米管阵列电极的电容性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19. 聚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质
    陈伟,罗红斌,林新华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92-95.  
    摘要2925)      PDF(pc) (407KB)(1362)    收藏
    在含溴酚蓝的磷酸缓冲溶液中,应用循环伏安法于经预处理的玻碳电极上形成聚合物薄膜.结果表明,在-1. 0V~+1. 8V(vs.Ag/AgCl)扫描电位之间形成的薄膜具有较高的电活性和稳定性.该电极对抗坏血酸电化学氧化有催化作用,既使抗坏血酸的氧化电位负移了 270mV,又增大了其氧化峰电流.催化峰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 2. 5~2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0)
    20. 增塑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
    刘玉文,张勇,李小龙,顾琪萍,张翠芬,黄玉东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96-100.  
    摘要2335)      PDF(pc) (711KB)(1437)    收藏
    以GBL/EC复配体系为增塑剂, PVDF HFP和PMMA为聚合物基体制备胶态聚合物电解质. 研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传输特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实验表明,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 1. 2mS·cm-1, 电化学稳定窗口在 4. 5V以上. 以GBL/EC增塑聚合物电解质与表面经修饰的锂金属电极组成锂金属聚合物电池,其电极稳定性较好,充放电循环寿命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苯酚废水研究
    李天成,朱慎林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101-104.  
    摘要2843)      PDF(pc) (438KB)(2200)    收藏
    电化学氧化法可有效处理挥发酚类废水,而阳极材料性能直接制约其电氧化效率.本文分别针对不锈钢、柔性石墨和SnO2 /Ti复合材料测定了其析氧过电位,并以不锈钢、柔性石墨为阳极材料,在 5~6V直流电压下,对合成苯酚废水进行了电化学氧化处理.结果表明:析氧过电位次序为SnO2 /Ti>柔性石墨 >不锈钢,处理后水的COD值接近或小于 100mg·L-1,且出水的苯酚浓度小于 0. 5mg·L-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48)
    22. 酸性深蓝5R的极谱分析方法及其与环糊精的超分子体系研究
    芦飞,潘景浩,王英特,郭玉晶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105-109.  
    摘要2247)      PDF(pc) (216KB)(1312)    收藏
    建立并研究了酸性深蓝 5R(AC5R)的极谱分析法.结果表明,在pH=7. 0的Na2HPO4 KH2PO4底液中,AC5R产生一峰形好、稳定、灵敏的还原峰,其峰电位EP约 -0. 60V(vs.SCE),峰电流及二阶导数极谱峰高随AC5R浓度变化的线性范围在 3. 0×10-8 ~6. 0×10-5 mol/L(r=0. 992 6 ~0. 999 1 ),检测限为 6. 0×10-9mol/L.RSD为 1. 16% (n=10),标准回收率在 95. 85% ~103. 3%之间,可望用于AC5R的定量分析.此外,还应用极谱伏安法研究了各种环糊精对AC5R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和超分子体系;利用电流法测定了AC5R与α CD、β CD、γ CD、DM β CD、TM β CD、HP γ CD的包结常数和包结比,比较AC5R与不同类型环糊精的包结能力,并初步研究影响包结能力大小的可能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23. 第40届IUPAC学术大会征稿通知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110-111.  
    摘要1696)      PDF(pc) (129KB)(13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第九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圆满成功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112-112.  
    摘要1704)      PDF(pc) (108KB)(13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最新电化学技术应用文献摘引
    周剑章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1): 113-118.  
    摘要1661)      PDF(pc) (289KB)(32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4)
    26. 半纪科坛奉巨献 一树繁英耀珞珈 祝贺中国科学院院士查全性教授80华诞暨执教55周年
    陆君涛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15-115.  
    摘要1855)      PDF(pc) (204KB)(42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熔盐电化学创新研究——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中心熔盐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
    汪的华,陈政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19-124.  
    摘要2816)      PDF(pc) (966KB)(4359)    收藏
    简要介绍近3年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中心在熔盐电化学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1)熔盐电解固态化合物制备单质硅及其合金以及无机功能材料;2)适于高温熔盐的全密封长寿命Ag/AgCl参比电极和可负载微量粉末的金属腔(坑)工作电极新技术;3)“三相界线电化学”新概念以及描述三相界线在薄层固态化合物电解还原过程中扩展变化的薄层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7)
    28. 纳米电容器的组建及电化学性能
    刘玲,周琴,贾能勤,江志裕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25-128.  
    摘要2654)      PDF(pc) (486KB)(1469)    收藏
    用逐层组装法在阳极氧化铝模板的纳米孔内制备纳米电容器,其组成为电化学聚合PPy/电沉积TiO2多孔隔膜/化学聚合PPy.该纳米电容器显示了典型的电化学超电容性质,且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29. PVA碱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电化学稳定性研究
    王军红,刘建敏,杨化滨,周作祥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29-132.  
    摘要3142)      PDF(pc) (213KB)(2319)    收藏
    应用溶解—铸膜法制备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碱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elpolymerelectrolyte,GPE)薄膜.交流阻抗(EIS)测试表明,随着KOH含量的增加,该薄膜的离子电导率表现为先增大而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KOH含量为42%(bymass,下同)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为2.01×10-3S/cm.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当膜中KOH含量大于20%时,晶态的PVA就逐渐转变为非晶态结构.又当KOH含量增加到一定值后,由于体系中未电离的非晶态KOH量的增多而导致离子电导率下降.循环伏安(CV)和拉曼光谱(Raman)结果表明,该薄膜具有很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可应用于碱性二次电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3)
    30. 铋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结晶初步研究(英文)
    杨民力,张占军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33-139.  
    摘要2604)      PDF(pc) (356KB)(1594)    收藏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安培法研究了铋在玻碳电极上的电结晶行为.循环伏安曲线显示了铋在玻碳电极上成核的典型特征,并表明其于玻碳电极上的电结晶是一个扩散控制过程.根据计时安培法响应曲线分析阐明了铋的浓度和过电势对成核生长机理的影响.进一步的定量测试表明该成核速率常数A和活化点密度N0随过电势增加呈现指数增大规律;扩散系数D随过电势增加呈指数衰减.以上实验结果至今未见报道.同时表明:Scharifker公式和Heerman公式均可用于本实验的理论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31. Sb在Au单晶电极上结构敏感吸附行为的比较
    颜佳伟,商旺火,吴琼,毛秉伟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40-145.  
    摘要2526)      PDF(pc) (647KB)(1364)    收藏
    本文研究比较Sb(III)在Au(111)和Au(100)电极上的不可逆吸附与还原和Sb的欠电位沉积行为及其相互影响.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基底表面结构不仅影响阴离子的吸附行为和Sb的吸附结构,而且还影响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在Au(111)表面,致密无序膜的SbO+不可逆吸附层还原后基本保持原有的无序结构;而在Au(100)表面,由于SO42-的共吸附,不可逆吸附物种还原后形成(2×2)有序结构.在Au(111)表面上,Sb的欠电位沉积伴随显著的合金化,且因表面有序结构的破坏而形成沟道状二维结构;但对Au(100)表面,由于其晶格和尺寸与稳定的AuSb2合金之(100)面有较好的匹配性,使Au与Sb得以形成有序的表面化合物,从而避免了欠电位沉积过程中的表面合金化问题,进一步体现基底结构的敏感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32.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水溶性隔膜的制备和性能
    林化新,程谟杰,衣宝廉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46-151.  
    摘要2610)      PDF(pc) (425KB)(1564)    收藏
    用水溶性粘结剂聚乙烯醇(PVA)和α-LiAlO2粉料等制备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水溶性隔膜(PVA隔膜).粉料的水合作用导致PVA隔膜的孔隙率和热失重均比PVB(聚乙烯醇缩丁醛)隔膜的大,但前者的最大孔径却比后者的小.当反应气压为0.9MPa,反应气体利用率为20%,分别于300和428.57mA·cm-2下放电时,PVA隔膜电池输出电压分别为0.849和0.739V;输出功率密度分别为254.7和316.7mW·cm-2,高于PVB隔膜电池的.经10次热循环启动,电池性能出现下降—回升—稳定的变化.这可能是PVA隔膜高温失水引起隔膜电导变化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7)
    33.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电化学性能
    董全峰,郑明森,黄镇财,金明钢,詹亚丁,林祖赓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52-156.  
    摘要2854)      PDF(pc) (339KB)(1923)    收藏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纳米管和金属锡或其氧化物都曾引起过人们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这些材料均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以不同方法合成了碳纳米管和金属锡或其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并考察它的电化学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
    34. 新型Fe_3O_4-Fe复合阳极的研制
    熊信勇,范列朋,王茂华,郭琦龙,洪艳萍,黄长辉,吴佳林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57-161.  
    摘要2631)      PDF(pc) (368KB)(1154)    收藏
    制备超细Fe3O4颗粒,然后与还原铁粉混合烧结制成Fe3O4-Fe复合阳极,分别进行析氯电位、循环伏安和强化电解寿命等实验测试,优化该复合阳极的最佳烧结温度和最佳Fe含量,为实用型Fe3O4-Fe复合阳极的制作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MCM-41介孔分子筛掺杂的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
    陈作锋,姜艳霞,庄全超,董全峰,孙世刚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62-166.  
    摘要2812)      PDF(pc) (560KB)(1718)    收藏
    以介孔分子筛MCM-41作填料,丙酮与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液为溶剂,用直接造孔成膜的方法制备了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膜.该法避免使用造孔增塑剂,既简化了制膜工序,又减少电池中副反应的发生,使电池性能得以提高.MCM-41分子筛具有六方有序排列的单一柱状孔道结构和纳米级的粒子尺度,其骨架结构单元与一般聚合物电解质常用的纳米SiO2填料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该分子筛堆积时形成的表面空隙及其独有的一维介孔孔道对聚合物电解质微孔的形成与连通、电导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新型无机填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5)
    36. 7075铝合金在电解液薄层下的电位波动
    陈素晶,袁庆铭,何建平,刘晓磊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67-171.  
    摘要2403)      PDF(pc) (248KB)(1692)    收藏
    在3.5%NaCl电解液膜下,7075铝合金自腐蚀电位随浸泡时间的波动呈如下变化:浸泡初期,自腐蚀电位E波动的幅度极小,继续浸泡至4h后E急剧增大到20mV,而浸泡6h后的波动幅度与腐蚀初期相近,但出现了正向尖峰,至12h后的波动幅度又与4h的相当.实验发现自腐蚀电位的均方差随腐蚀时间呈先负移而后正移的趋势,4h时出现极小值.而电位功率谱密度线性部分的斜率(k),则在4h时呈现较小值,6h时出现最大值.由此推断7075铝合金在薄电解液膜下浸泡6h后其表面产生了稳定的蚀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37. 发泡镍电极电化学还原嘌呤中间体
    杨会文,胡熙恩,王学军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72-175.  
    摘要2570)      PDF(pc) (292KB)(1168)    收藏
    由三维发泡镍电极H2SO4电解质和阳离子交换膜,组成隔膜式三维发泡镍电解循环装置.利用该装置将3-甲基-4-亚氨基-5-异亚硝基脲嗪(NAU)电还原为3-甲基-4,5-二氨基脲嗪(DAU).比较发泡镍阴极的电流密度,测定不同pH条件下的反应电位.结果表明,发泡镍电极的电流密度比平板镍高77.3%~86.7%,电流效率平均90.3%,NAU还原转化率平均98.4%,电还原能耗平均2.92kWh/kg.恒电流电还原过程出现峰电位,继续延长电还原时间则有副反应产生.分别以传统铁粉还原和电还原的DAU完成下游嘌呤产品的合成,证明电还原产品收率不低于铁粉还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海水电解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研究
    王科,韩严,王雷远,张晓玲,孙玉璞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76-181.  
    摘要2497)      PDF(pc) (566KB)(1401)    收藏
    应用热分解法制备不同组分的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并由SEM、EDX、强化电解寿命、电流效率、抗Mn2+污染、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等实验方法研究该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的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优化配方的Ru-Ti-Ir-Sn氧化物阳极涂层对电解海水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7)
    39. 化学沉积Ni-Mo-P合金及其性能
    王森林,蓝心仁,黄婷婷,金君默,凌继贝,陈志明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82-187.  
    摘要2175)      PDF(pc) (175KB)(1236)    收藏
    以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硼酸为缓冲剂在碱性介质中化学沉积Ni-Mo-P合金,用浸泡实验和阳极极化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所得镀层在3.5%(bymass)NaCl介质的耐腐蚀性能.考察工艺参数(pH和多钼酸根离子浓度)对沉积速率、镀层组成、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实验发现,沉积工艺对镀层硬度有影响,但对镀层结构几乎无影响.镀层中钼含量越高,其硬度也越大.但多钼酸根离子在沉积过程中起阻碍作用,致使镀层中钼含量不高(不超过20%,byatom).Ni-Mo-P合金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由不同工艺条件所得的镀层其耐腐蚀能力不同,但各镀层在NaCl溶液中的阳极极化行为相似.浸泡实验与阳极极化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6)
    40. 铜电极表面硅烷膜的自组装及其性能研究
    黄令,林克发,杨防祖,许书楷,周绍民
    电化学(中英文)    2005, 11 (2): 188-192.  
    摘要2441)      PDF(pc) (392KB)(1764)    收藏
    应用自组装技术在铜电极表面上制备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红外光谱研究该自组装膜结构,电化学方法考察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膜在5%NaCl溶液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于不同浓度的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醇溶液中自组装的硅烷膜表现出较好的抗腐蚀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