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熊海基, 朱成威, 邓丁榕, 吴启辉. 金属氮化物作为锂硫电池阴极硫骨架材料的研究[J]. 电化学(中英文), 2025, 31(2): 2407061-. |
[2] |
郑建明, 张静文, 焦天鹏. 铜取代型Li2Ni1-xCuxO2正极补锂剂提升石墨/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J]. 电化学(中英文), 2025, 31(2): 2408301-. |
[3] |
方建军, 杜宇豪, 李子健, 樊文光, 任恒宇, 易浩聪, 赵庆贺, 潘锋. 高电压LiCoO2的表面结构与性能:回顾与展望[J]. 电化学(中英文), 2024, 30(6): 2314005-. |
[4] |
陈露露, 李浩冉, 刘维祎, 王伟.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原位漫反射光谱电化学研究[J]. 电化学(中英文), 2024, 30(6): 2314006-. |
[5] |
丑佳, 王雅慧, 王文鹏, 辛森, 郭玉国. 面向高性能锂-硫二次电池应用的非对称电极-电解质界面[J]. 电化学(中英文), 2023, 29(9): 2217009-. |
[6] |
温波, 朱卓, 李福军. 锂-氧气电池:正极催化剂的最新进展与挑战[J]. 电化学(中英文), 2023, 29(2): 2215001-. |
[7] |
赵刚, 龚正良, 李益孝, 杨勇. 氧化钨和磷钨酸对LiNi0.96Co0.02Mn0.02O2材料的表面包覆改性研究[J]. 电化学(中英文), 2023, 29(10): 2204281-. |
[8] |
胡炳文, 李超, 耿福山, 沈明. 金属离子电池中的磁共振:从核磁共振(NMR)到电子顺磁共振(EPR)[J]. 电化学(中英文), 2022, 28(2): 2108421-. |
[9] |
王加义, 郭胜楠, 王新, 谷林, 苏东. 锂离子电池高镍层状氧化物正极结构失效机制[J]. 电化学(中英文), 2022, 28(2): 2108431-. |
[10] |
李西尧, 赵长欣, 李博权, 黄佳琦, 张强. 锂硫电池复合正极研究进展[J]. 电化学(中英文), 2022, 28(12): 2219013-. |
[11] |
骆晨旭, 师晨光, 余志远, 黄令, 孙世刚. 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首周过充下的结构演化[J]. 电化学(中英文), 2022, 28(1): 2006131-. |
[12] |
滕久康, 王庆杰, 张亮, 张红梅, 陈晓涛, 张鹏, 赵金保. 热处理时间对锂电池正极材料Cr8O21的影响[J]. 电化学(中英文), 2021, 27(6): 689-697. |
[13] |
王东浩, 晏鹤凤, 龚正良. 复合导电添加剂对全固态锂硫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J]. 电化学(中英文), 2021, 27(4): 388-395. |
[14] |
王存, 张维江, 何腾飞, 雷博, 史尤杰, 郑耀东, 罗伟林, 蒋方明. NCA三元锂离子电池分荷电状态循环的热特性和容量衰退研究[J]. 电化学(中英文), 2020, 26(6): 777-788. |
[15] |
王璐, 高学平. 基于钴酸锂载体构筑高体积比容量硫基复合材料[J]. 电化学(中英文), 2020, 26(5): 750-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