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中英文) ›› 2024, Vol. 30 ›› Issue (11): 2414005. doi: 10.61558/2993-074X.3495
所属专题: “生物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专题文章
杨丽芳a, 陈俊杰a, 陈灵玉a, 金思琪a, 方韬雄a, 何思佳a, 沈粮骏a, 黄新建b, 孙霄航a,*(), 邓海强a,*(
)
Li-Fang Yanga, Jun-Jie Chena, Ling-Yu Chena, Si-Qi Jina, Tao-Xiong Fanga, Si-Jia Hea, Liang-Jun Shena, Xin-Jian Huangb, Xiao-Hang Suna,*(), Hai-Qiang Denga,*(
)
摘要:
单颗粒碰撞电化学通过溶液中颗粒与电极的随机碰撞,以单颗粒分辨率直接表征实体/颗粒,获得丰富的物理化学信息,成为近二十年来电分析化学的前沿之一。有趣的是,(微/纳米级)传感电极从可极化的液/液(汞/液)界面发展到固/液界面,再到液/液界面(即两互不相溶电解质溶液界面,ITIES),仿佛完成了一个循环(但实际上并没有)。ITIES凭借其可极化性(在水/α,α,α-三氟甲苯界面处高达1.1 V的电势窗口)和高重现性,已成为蓬勃发展的SECE中最新的传感电极。SECE在固/液界面发展起来的四种测量模式(直接电解、介导电解、电流屏蔽和电荷置换)也在微型ITIES上得到了充分实现。本文将从基本概念、运行机制和最新进展(例如离子体的发现、法拉第离子转移的屏蔽效应等)的角度讨论ITIES中的这四种模式,并展望这一新兴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