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中英文) ›› 2017, Vol. 23 ›› Issue (2): 130-140. doi: 10.13208/j.electrochem.161241
• 田昭武先生90大寿祝贺专辑(厦门大学 孙世刚 林昌健教授主编) • 上一篇 下一篇
Hisham Hamzah 1, Guy Denuault 1, Philip Bartlett 1*, Aleksandra Pinczewska 2, Jeremy Kilburn 3
Hisham Hamzah 1, Guy Denuault 1, Philip Bartlett 1*, Aleksandra Pinczewska 2, Jeremy Kilburn 3
摘要:
碳电极表面的伯胺电嫁接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极表面改性. 本文通过比较发现,在比例为4:1的乙腈和0.1 mol•L-1 碳酸氢钠溶液混合物中,玻碳电极表面嫁接上叔丁氧羟基-乙二胺的效率比在单纯的乙腈中显著提高. 有碳氢酸钠存在时,循环伏安测得电极的初始电流增大,表明电极表面胺嫁接层的形成更快速,从而使得电极表面更容易钝化,导致乙二胺-叔丁氧羟基膜层更严重地阻碍[Fe(CN)6]3-. 的反应. 通过去除叔丁氧羟基保护层,在蒽醌-2-羧酸上接自由胺,可获得较高的蒽醌表面覆盖度. 采用简单动力学模型模拟了电嫁接反应,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循环伏安曲线与实验测得的循环伏安曲线相一致. 对比在单纯乙腈和乙腈/碳酸氢钠溶液混合物中模型拟合得到的参数值可知,胺自由基与碳表面的反应和在均相溶液中的反应相互竞争,更有利于乙腈与碳氢酸钠的表面反应.
中图分类号:
Support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