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中英文) ›› 2012, Vol. 18 ›› Issue (2): 108-112. doi: 10.61558/2993-074X.2888
• 化学电源近期研究专辑(武汉大学 杨汉西教授主编) • 上一篇 下一篇
钱江锋, 周敏, 曹余良, 杨汉西*
QIAN Jiang-Feng, ZHOU Min, CAO Yu-Liang, YANG Han-Xi*
摘要: 应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3种普鲁士蓝类化合物NaxMyFe(CN)6(M=Fe, Co, Ni),并研究以此类化合物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可行性. XRD和SEM分析表明,合成的3种目标产物均具有典型的立方晶型结构,粒子尺寸约为20 ~ 50 nm. 循环伏安扫描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表明,这类化合物均能实现可逆的钠离子嵌入-脱嵌反应,但不同的金属表现出不同的电化学性质. 如材料中的Fe(CN)64+和Fe2+/Co2+离子这两个电化学活性中心都能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因此,NaFeFe(CN)6和Na2CoFe(CN)6的首周可逆容量分别为113 mAh?g-1和120 mAh?g-1,且循环性比较稳定. 由于这类结构中Ni离子不能参入氧化还原反应,导致Na2NiFe(CN)6的可逆容量仅为64 mAh?g-1,但循环性能非常优异. 本工作的初步结果证明了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钠离子脱嵌能力,有望成为一类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