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代红艳, 杨慧敏, 刘 宪, 宋秀丽, 梁镇海. 废旧金属网阴极微生物电解池产氢性能及阳极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J]. 电化学(中英文), 2019, 25(6): 773-780. |
[2] |
林丽清,赵成飞,蒋周倩,翁少煌,谢晓兰,林新华*. 基于DNA聚合酶I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及其胰腺癌K-ras基因点突变检测[J]. 电化学(中英文), 2015, 21(1): 72-77. |
[3] |
杨妍,喻鹏,张小华*,陈金华*. “金标银染”放大技术的羟基自由基灵敏检测[J]. 电化学(中英文), 2015, 21(1): 22-28. |
[4] |
林春水,王翊如,陈曦*. 酶放大DNA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 电化学(中英文), 2014, 20(6): 527-532. |
[5] |
范丽丽,武丽娜,屈志宇,刘丹凤,张俊明,樊思明,樊友军*. Pt/DNA-MWCNTs/GC电极制备及其H2O2还原的电催化活性[J]. 电化学(中英文), 2014, 20(5): 459-464. |
[6] |
连志贤, 钟光贤, 王昆, 刘爱林, 林新华, 陈元仲. 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的检测[J]. 电化学(中英文), 2011, 17(2): 195-198. |
[7] |
何苗, 陈伟, 许雄伟, 刘爱林, 林新华, . 酶联放大安培检测基因传感器的封闭方式[J]. 电化学(中英文), 2010, 16(2): 227-232. |
[8] |
王俊伟, 任建国, 周保娟, 高筱玲, 田燕妮, . 2,2'-联吡啶In(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电化学研究[J]. 电化学(中英文), 2008, 14(1): 71-75. |
[9] |
陆宝仪, 郑有志, 李红, . 6-取代嘌呤的电化学行为及与DNA的相互作用[J]. 电化学(中英文), 2008, 14(1): 34-39. |
[10] |
许娟, 黄桂萍, 李红, 朱伟, . 鲱鱼精DNA的电化学氧化及与组蛋白的相互作用[J]. 电化学(中英文), 2007, 13(4): 372-376. |
[11] |
陈灿辉, 李红, 周剑章, 林仲华, 朱伟, 张全新, . 旋转玻碳电极上二茂铁的电化学阻抗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J].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2): 170-176. |
[12] |
周剑章, 吴玲玲, 董丽琴, 林种玉, 颜佳伟, 董平, 包烨, 林仲华. 长链DNA在金基底上的固定化和电化学标记[J]. 电化学(中英文), 2001, 7(3): 276-280. |
[13] |
沈鹤柏,康玉专,杨海峰,郁林,章宗穰. 稀土离子对DNA作用的循环伏安法和光谱法研究[J]. 电化学(中英文), 1998, 4(4): 40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