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卞斯达, 周剑章, 林仲华. 光电流谱、光致发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纳米半导体光电器件研究中的联用[J]. 电化学(中英文), 2021, 27(1): 45-55. |
[2] |
陈丁琼, 杨阳, 李秋丽,赵金保.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J]. 电化学(中英文), 2016, 22(5): 489-498. |
[3] |
李纯莉,杨 广,张 平,江志裕. 石墨烯/多孔纳米硅负极的电化学性能[J]. 电化学(中英文), 2015, 21(6): 572-576. |
[4] |
郝世吉,李纯莉,朱凱,张平,江志裕*. 酸浸蚀Al-Si合金制备锂离子电池高性能多孔硅负极材料[J]. 电化学(中英文), 2014, 20(1): 1-4. |
[5] |
徐欣欣, 杨军, . 硅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特性[J]. 电化学(中英文), 2009, 15(1): 47-51. |
[6] |
叶锋, 李晶晶, 王同涛, 王永亮, 刘芸, 王新东, . 电沉积ZnO纳米棒阵列膜制备及其透光性能研究[J]. 电化学(中英文), 2008, 14(4): 394-397. |
[7] |
陈兰莉, 周甫方, 翟保改, 黄远明, . 多孔硅薄膜上铜微晶的形成[J]. 电化学(中英文), 2008, 14(3): 284-287. |
[8] |
杨亚军, 李清山, 刘宪云, 张宁, 赵波, 郑学刚, 石明吉, 陈达, 王璟璟, . 多孔硅制备条件对其电致发光特性的影响[J]. 电化学(中英文), 2006, 12(2): 210-213. |
[9] |
张占军, 李经建, 张波, 蔡生民. 多孔硅表面性质导致电致发光的进一步论证[J]. 电化学(中英文), 2002, 8(1): 9-14. |
[10] |
程璇, 刘峰名, 温作新, 林昌健, 田中群, 薛茹. 两步法制备多孔硅及其表征II :脉冲电流法(英文)[J]. 电化学(中英文), 2001, 7(1): 78-84. |
[11] |
程璇,刘峰名,林昌健,温作新,田中群,薛茹. 两步法制备多孔硅及其表征I:恒电流法(英文)[J]. 电化学(中英文), 2000, 6(4): 399-405. |
[12] |
王荣秋, 李经建, 蔡生民, 刘忠范. 多孔硅电致发光随时间淬灭伴随的峰位红移现象[J]. 电化学(中英文), 1998, 4(1): 60-65. |
[13] |
李国铮,张承乾,杨秀梅. 光电化学刻蚀n~+-Si的电致发光[J]. 电化学(中英文), 1997, 3(2): 154-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