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小红, 魏子栋. 通过载体提高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稳定性[J]. 电化学(中英文), 2015, 21(3): 221-233. |
[2] |
丁炜,张雪,李莉,魏子栋*. 杂原子掺碳材料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J]. 电化学(中英文), 2014, 20(5): 426-438. |
[3] |
李莉,魏子栋*. 电化学催化的密度泛函研究[J]. 电化学(中英文), 2014, 20(4): 307-315. |
[4] |
陆君涛, 肖丽, 王得丽, 孙玉宝, 索艳格, 庄林. “性质-活性关系”对催化剂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 电化学(中英文), 2012, 18(3): 215-222. |
[5] |
周萍, 张恩仁, 周立, 刁国旺, 牛俊乐. 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BTE-1直接电催化特征[J]. 电化学(中英文), 2012, 18(1): 73-78. |
[6] |
张玲, 郑龙珍, . 多层聚吡咯-铂复合膜电极的甲醇电催化氧化[J]. 电化学(中英文), 2011, 17(1): 84-87. |
[7] |
李莉, 陈四国, 齐学强, 王耀琼, 季孟波, 李兰兰, 魏子栋,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电化学催化[J]. 电化学(中英文), 2009, 15(4): 403-411. |
[8] |
连惠婷, 王文继, . 电聚合制备维生素B_(12)修饰电极及其特性研究[J]. 电化学(中英文), 2007, 13(2): 188-192. |
[9] |
刘佩芳, 严佳伟. 复合聚合物修饰的粉末微电极及其对亚硝酸根还原的催化[J]. 电化学(中英文), 2000, 6(2): 146-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