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2-08-28
    研究论文
    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因素
    胡广侠,解晶莹
    2002, 8(3):  245-251. 
    摘要 ( 2702 )   PDF (326KB) ( 38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锂离子电池 ,特别是大型锂离子电池研制、生产、使用中的关键性问题 ,通过对锂离子电池的材料、制造工艺以及使用条件等方面的探讨 ,分析影响锂离子二次电池安全性的各种因素
    二苯并18冠6促进钾离子在微液-液界面上的迁移反应
    詹东平,吴秉亮
    2002, 8(3):  252-256. 
    摘要 ( 2542 )   PDF (267KB) ( 1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制出一种用于构造互不相溶电解质界面 (ITIES)的两亲性微孔电极 ,并对发生于该界面上的二苯并 18冠 6 (DB18C6 )促进钾离子的迁移反应进行了研究 ,计算其相关的反应参数 .实验证明 ,该方法操作简便 ,是研究ITIES界面上电荷迁移反应的一种有效工具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电极材料的研究评述
    李华,常守文,严川伟
    2002, 8(3):  257-262. 
    摘要 ( 2789 )   PDF (109KB) ( 20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蓄电池 ,较之传统蓄电池有许多的优点 ,本文介绍了钒电池中的两类电极材料 (金属类和复合类 )的发展情况
    玻碳电极上铜电沉积初期行为研究
    黄令,张睿,辜敏,杨防阻,许书楷,周绍民
    2002, 8(3):  263-268. 
    摘要 ( 2685 )   PDF (245KB) ( 16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循环伏安和计时安培法研究酸性镀铜溶液中硫酸和 2_巯基苯骈咪唑对铜电沉积初期行为的影响 .实验表明铜的电沉积经历了晶核形成过程 ,其电结晶按瞬时成核三维生长方式进行 ,硫酸对铜的电沉积具有加速作用 ,而 2_巯基苯骈咪唑对铜的电沉积起阻化作用 ,两者均不改变铜的电结晶机理
    尖晶石LiMn_2O_4的表面改性研究
    张仁刚,赵世玺,夏君磊,刘韩星
    2002, 8(3):  269-274. 
    摘要 ( 2545 )   PDF (322KB) ( 1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胶_凝胶法合成尖晶石LiMn2 O4 ,并以LiCoO2 对其进行包覆 ,用XRD、SEM、EPMA等方法对修饰的尖晶石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经包覆的LiMn2 O4 在 70 0℃焙烧 10h所得的晶粒是表层富含Co的立方尖晶石 ,而且晶粒中Co3+的含量呈现出从表到里递减的梯度分布 .以该材料作锂离子电池正极 ,虽初始容量稍有降低 ,但能有效地降低Mn2 +在电解质中的溶解 ,而且对Jahn_Teller效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包覆的LiMn2 O4 尖晶石正极材料比未包覆的有更好的循环性能
    200W MCFC电池组的电化学性能及热平衡计算
    林化新,周利,衣宝廉,张华民,何长青
    2002, 8(3):  275-281. 
    摘要 ( 2177 )   PDF (277KB) ( 1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CFC电池组 (6对电池 ,电极面积 2 2 6cm2 )在 0 .9MPa/cm2 反应气压下 ,输出功率为2 17.6W .热平衡计算表明 ,该电池组在 30 0mA/cm2 电流密度下放电 ,当气体利用率为 2 0 %时 ,电池组处于热平衡状态下运行 .若维持此热平衡 (电池组内最高温度为 70 0℃ ,运行温度 6 5 0℃ )状态且提高反应气体利用率 ,则电池组热平衡点的电流密度将下降 ,以空气 +CO2 为氧化剂 ,H2 +CO2 为燃料气时 ,在不同气体利用率下电池组热平衡点的电流密度均大于 10 0mA/cm2 .提高电池组的输出功率 ,热电效率将下降 ;提高反应气压 ,热电效率相应提高
    高择优取向Cu电沉积层的XRD研究
    辜敏,杨防祖,黄令,姚士冰,周绍民
    2002, 8(3):  282-287. 
    摘要 ( 2749 )   PDF (239KB) ( 35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电化学和XRD方法在CuSO4 +H2 SO4 电解液中获得Cu电沉积层并研究其结构 .结果表明 ,在 4 .0A/dm2 和 15 .0A/dm2 电流密度下可分别获得 (2 2 0 )和 (111)晶面高择优取向Cu镀层 ;Cu镀层晶面织构度随厚度提高而增大 ,获得 (111)晶面高择优Cu镀层的厚度约是 (2 2 0 )晶面的 7倍 ,说明Cu(2 2 0 )晶面比 (111)晶面是更易保留的晶面 ,且低电流密度下铜的电结晶更容易受电沉积条件控制 ;较高的沉积电流密度有利于晶核的形成 ;Cu镀层存在晶格畸变和晶胞参数的涨大
    电化学沉积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及机理研究
    胡皓冰,林昌健,陈菲,胡仁,郭明
    2002, 8(3):  288-294. 
    摘要 ( 2898 )   PDF (280KB) ( 18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制电沉积溶液中钙 /磷离子的浓度 ,在钛合金表面直接沉积羟基磷灰石 (HAP)陶瓷涂层 .XRD、SEM实验证实 ,制备的HAP晶粒完整 ,粒度均匀 .热力学计算表明HAP比TCP更易于生成 .文中讨论了羟基磷灰石 (HAP)涂层电沉积的机理 ,指出电沉积是一个二步过程 ,HAP的形成是从溶液中离子到固体的直接过程 ,没有前驱体的生成
    薄层缓蚀剂液膜对907A钢防蚀效果的电化学测量技术
    赵永韬,吴建华,陈范才,高中平,王佳,赵常就
    2002, 8(3):  295-300. 
    摘要 ( 2273 )   PDF (132KB) ( 1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饱和海水湿气环境中对 90 7A钢施加缓蚀剂的防蚀作用 ,利用恒电量技术等电化学方法对同材质的三电极大气腐蚀监测探头 (ACM )进行腐蚀测量 .结果表明 :利用电化学方法监测薄层缓蚀剂液膜的防蚀效果可以更清楚地获知缓蚀剂成膜的过程 ,并对薄层缓蚀剂液膜防蚀效果作出快速评价
    Th-GSH单层膜修饰电极和多巴胺的准可逆响应
    方程,栾政,张悟铭,周性尧
    2002, 8(3):  301-305. 
    摘要 ( 2518 )   PDF (212KB) ( 1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谷胱甘肽 (GSH)自组装膜 (SAM )修饰的金电极表面共价固定硫堇 (Th)分子 ,研究其电化学性质及相关应用 ,发现该电极对多巴胺 (DO)有准可逆响应 .利用多巴胺的还原峰可在较高浓度的抗环血酸 (AA)存在条件下 (10 0倍 )对多巴胺进行检测 ,线性响应范围为 1.0~ 30 0 μmol·L- 1.
    LiNi_(0.8-x)Al_xCo_(0.2)O_2制备与电极性能的研究
    张军,金忠,杨清河,宋庆梅,马晓华,宗祥福
    2002, 8(3):  306-314. 
    摘要 ( 2146 )   PDF (352KB) ( 10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具有良好层状结构的LiNi0 .8-xAlxCo0 .2 O2 .研究发现 ,LiNi0 .71Al0 .0 9Co0 .2 O2 材料经 2 0次循环充放电后 ,其放电容量仍达 15 2mAh/ g ,是首次放电容量的97.4 % .通过XRD结构测量、慢扫描循环伏安测试和电极经多次循环后其交流阻抗测试的对比 ,表明对LiNiO2 进行Al和Co共掺杂 ,增强了材料层状结构的稳定性 ,有效地抑制了Li+嵌入脱出过程中材料的相转变 ,其充放电性能、耐过充性和循环性能都得到明显改善 .热分析测试表明 ,在高脱锂状态下共掺杂材料的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活性层的优化
    张军,李磊,许莉,王宇新
    2002, 8(3):  315-320. 
    摘要 ( 2599 )   PDF (300KB) ( 1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考察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MFC)不同催化剂载量的膜电极性能 .对催化剂层中Nafion含量进行优化 ,研究了Nafion含量对电池的阻抗的影响 .实验发现 :DMFC适宜的阳极Pt_Ru/C载量为Pt 4mg/cm2 、Nafion质量百分含量为 2 1.4 % ;高电流密度下 ,阴极Pt/C载量为Pt4mg/cm2 、Nafion质量百分含量为 2 1.4 %时 ,有较好的放电性能 ,继续增加Nafion含量 ,阴极的欧姆极化和浓差极化增大 ,电池性能下降
    Ba_(0.95)Ce_(0.9)Y_(0.1)O_(3-α)固体氧化物的离子导电性及其燃料电池性能
    马桂林,贾定先,仇立干,石慧,陈蓉
    2002, 8(3):  321-326. 
    摘要 ( 2208 )   PDF (313KB) ( 14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Ba0 .95Ce0 .9Y0 .1O3-α氧化物陶瓷为固体电解质 ,以多孔性Pt为电极材料 ,分别组成氢、氧浓差电池和氢_空气燃料电池 ,测定了 6 0 0~ 10 0 0℃范围内的浓差电池电动势 ,燃料电池的放电性能和电极极化性能 .结果表明 ,Ba0 .95Ce0 .9Y0 .1O3-α在氢气氛中几乎是一个纯质子导体 ,在氧气氛中是氧离子与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 ,氧离子迁移数在 0 .3~ 0 .5之间 ,在氢_空气燃料电池条件下显示出混合离子 (质子 +氧离子 )导电性 ,总离子迁移数大于 0 .9.该燃料电池性能良好 ,Pt电极极化性能很小 ,最大输出电流密度为 6 80mA·cm- 2 (10 0 0℃ ) ,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 16 0mW·cm- 2 (10 0 0℃ ) .
    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对有机废水的降解研究
    何春,安太成,熊亚,舒东,胡慧玲,朱锡海
    2002, 8(3):  327-332. 
    摘要 ( 2536 )   PDF (180KB) ( 25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的新技术 ,结果表明 :该反应器能有效地去除苯胺 ,但其去除率受外加电压、溶液中Fe2 +的浓度、pH值及处理时间 (t)的影响较大 .该项技术处理有机废水效果明显 ,主要是基于电致过氧化氢 ,在Fe2 +存在情况下迅速生成对有机物有很强氧化作用的羟基自由基 .通过ESR法测出了在该电化学反应器处理废水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
    硝酸还原酶在巯基自组装膜上的电化学性质
    宋雅茹,吴红,邵会波
    2002, 8(3):  333-336. 
    摘要 ( 2158 )   PDF (183KB) ( 1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自组装技术将硝酸还原酶 (NR)构筑在硫醇自组装单分子膜上 ,研究了Au/半胱胺 /NR和Au/半胱胺 /NR/卵磷脂两种酶电极在磷酸缓冲液中的直接电化学行为
    超电容器用电极材料氮化钼的改性研究(I)——钒酸氨添加物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李学良,鲁道荣,王华林,何建波,朱云贵
    2002, 8(3):  337-342. 
    摘要 ( 2449 )   PDF (322KB) ( 1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XRD、SEM和循环伏安等方法对γ_氮化钼及其复合电极进行了表征和测量 ,研究了浸渍液中钒酸铵浓度对成膜物质的表面形貌、结晶形态和电容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添加钒酸铵导致成膜物质中生成四方晶系的VOMoO4 ,这对氮化钼电极的电容特性有重要影响 .其影响机理为VOMoO4 改变了成膜物质的结晶形态和结构 ,导致氮化钼的部分非晶化 ,循环伏安测试显示了氮化钼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容特性 .掺钒之后 ,电极的工作电势范围拓宽 ,比电容加大 ;浸渍液中钒钼最佳摩尔比为 35∶6 5 .
    Ni-Sn电极析氢性能研究
    常天义, 张宝宏, 丛文博, 骆耀
    2002, 8(3):  343-347. 
    摘要 ( 2387 )   PDF (209KB) ( 16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Fe基底材料上电镀Ni_Sn合金制备低析氢过电位的阴极活性材料 .该材料适用于氯碱工业隔膜型电解槽 ,可达到降低槽压、节能降耗的目的 .在电解槽阴极溶液NaOH 12 0 g/L ,NaCl190 g/L ;温度 90℃ ,阴极极化电流密度i=15 0mA/cm2 的条件下 ,测得其析氢过电位为 88mV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该种材料与传统装饰用Ni_Sn合金的结构状态有所不同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Fe电极和Ni_Sn合金电极进行分析 ,可初步判断Ni_Sn合金对氢的吸附较弱 ,有利于析氢反应的进行
    测氢扩散系数的电化学交流法研究
    张利,印仁和,孙占梅
    2002, 8(3):  348-351. 
    摘要 ( 1918 )   PDF (250KB) ( 1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电化学交流法测定氢在纯铁中的扩散系数 .证明对电解氢在试样中的非稳态扩散 ,按菲克第二定律所设定的边界条件符合实际扩散行为 ,并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最新电化学技术应用文献摘引
    周剑章
    2002, 8(3):  354-362. 
    摘要 ( 16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