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电化学(中英文)》期刊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年目录文章

    电化学(中英文)2004 Vol.10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宝玥, 吴霞琴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1-8.  
    摘要2506)      PDF(pc) (363KB)(2464)    收藏
    简要介绍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类,归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电子传递媒介体在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电池性能的对策.最后,探讨了影响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的瓶颈,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1)
    2. 两步电沉积法制备单晶Au纳米线阵列
    向娟,田景华,倪子绵,黄陟峰,刘波,田中群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9-13.  
    摘要2715)      PDF(pc) (265KB)(2044)    收藏
    以多孔阳极氧化铝为模板,采用两步交流电脉冲沉积法制备具有单晶结构的有序金纳米线阵列.实验表明:在氧化铝模板中由交流电沉积制备的金属纳米线,其成核电压直接影响模板内纳米线的填充率,而生长电压则控制纳米线的结构和形貌均一性.在最佳沉积条件下得到的金纳米线阵列,其填充率高达95%,且具有单晶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3. 络合剂和添加剂对化学镀铜影响的电化学研究
    谷新,王周成,林昌健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14-19.  
    摘要2608)      PDF(pc) (134KB)(1998)    收藏
    以CuSO4·5H2O作主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Na2EDTA)作主络合剂,三乙醇胺(TEA)作辅助络合剂,2,2′_联吡啶(dipyridine)作添加剂,组成化学镀铜液体系,研究络合剂、添加剂对该镀液电化学极化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化学沉积速率考察TEA和2,2′_联吡啶对镀液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3)
    4. 电沉积法制备用于一维纳米材料电子输运性质测量的基底
    刘进轩, 向娟, 田中群, 毛秉伟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20-26.  
    摘要2729)      PDF(pc) (173KB)(1087)    收藏
    应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两种低粗糙度、具有导电/绝缘交接结构的测量基底—Au/CuO和HOPG/CuO,并在带导电针尖的原子力显微测量(CT_AFM)平台上建立了简便的一维纳米材料轴向电子输运性质测量方法.在大气室温条件下,对组装在两种基底上的单束碳纳米管轴向电学性质进行了定性测量,结果表明,该碳纳米管呈现金属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5. 不同EW值的sPTFS/PTFE复合膜性能研究
    付永柱,邢丹敏,衣宝廉,张华民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27-34.  
    摘要3230)      PDF(pc) (407KB)(1780)    收藏
    将两种不同EW值的聚α,β,β_三氟苯乙烯(sPTFS)树脂浸入到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膜的孔中,制成sPTFS/PTFE复合膜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并对该复合膜的吸水率,电导率,机械强度及其装配的电池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其它均质膜相比,复合膜明显降低了吸水率,同时也降低了电导率,增加了机械强度.在电池温度为80℃,H2/O2压力为0.2/0.2MPa条件下,两种复合膜装配电池的性能优于Nofion 115膜.低EW值的复合膜电池性能优于高EW值的电池性能,但电池稳定性相对较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6. 不同阳极电位下铝青铜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于辉,董飒英,徐海波,孙明先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35-40.  
    摘要2674)      PDF(pc) (251KB)(1518)    收藏
    应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方法研究了铝青铜的腐蚀溶解机制.结果表明,在活性溶解区,铝青铜以氯化络合物的形式溶解,并且CuCl2的扩散是该溶解过程的控制步骤;而在过渡区,铝青铜的EIS谱出现第2个容抗弧,这是由于CuCl络合物和氧化腐蚀产物在电极表面沉积成膜所致;在极限电流区,腐蚀产物膜产生破损点,导致电极表面快速溶解,产生严重的点蚀,这就是在该区域极化电位下EIS出现感抗弧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2)
    7. 草酸电还原反应机理的研究
    刘欣,李宇展,胡瑞省,顾登平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41-45.  
    摘要2668)      PDF(pc) (217KB)(2005)    收藏
    以硫酸钠溶液作底液,用快速循环伏安和电势阶跃法研究了草酸在铅电极上的电还原机理,测定了草酸电还原第一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根据循环伏安图比较相同条件下草酸,乙醛酸和乙醇酸的还原峰峰电势,推断出草酸还原的中间产物.研究结果表明,草酸电还原遵从不可逆2电子EE反应机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8.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中的相互作用研究
    陈昌国, 张洪敏, 陈佳, 余丹梅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46-50.  
    摘要2229)      PDF(pc) (228KB)(1619)    收藏
    应用量子化学DV_Xα方法对储锂的单锂嵌套模型,LiC6模型,LiC2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电荷密度差值图发现锂离子在碳材料中有"吸"电子效应,其所得电子一般来自它所正对的苯环碳平面.计算表明,石墨插层化合物LiC6能够稳定存在,而LiC2则较难稳定存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9. 碳纳米管负载铂催化剂的制备、结构及电化学加氢特性
    和庆钢, 袁晓姿, 原鲜霞, 马紫峰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51-58.  
    摘要2567)      PDF(pc) (417KB)(1583)    收藏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Pt/CNTs和Pt/C催化剂,并对其结构及电催化性能进行比较,表征.实验表明,以碳纳米管作催化剂载体可使催化剂的负载量,载体上铂的分散度以及其活性中心大大提高.与Pt/C(JohnsonMatthey)催化剂相比,Pt/CNTs的电化学性能表现出更大的活性.碳纳米管作为阴极材料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加氢反应器合成化学品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
    10. 壳聚糖修饰电极测定碘的研究
    刘斌, 孙向英, 徐金瑞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59-64.  
    摘要2620)      PDF(pc) (245KB)(1770)    收藏
    应用共价键合法将壳聚糖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研究了I-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特性,并对相关机理进行探讨.实验表明,修饰电极在pH为4.0的0.1mol·L-1KH2PO4溶液中,对I 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选择性,电极响应灵敏.其阳极溶出峰电流在2.0×10-6~2.0×10-3mol·L-1I-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下限达2.0×10-7mol·L-1.该法应用于食用碘盐中总碘量的测定,取得较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11. 疏水型纳米TiO_2膜的制备、表征及耐蚀性能研究
    沈广霞, 陈艺聪, 林昌健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65-69.  
    摘要2117)      PDF(pc) (238KB)(1711)    收藏
    以乙酰乙酸乙酯(EAcAc)作稳定剂和阻聚剂制备超微TiO2溶胶,用提拉法在AISI316L不锈钢上构筑一层纳米TiO2膜,经水热后处理有效消除膜中的龟裂现象,经氟硅烷基化制备成疏水型纳米TiO2膜.用胶粒分布仪测定溶胶颗粒分布,接触角测试仪测定表面疏水性、XRD、SEM表征膜的形貌、结构,电化学线性极化法测定疏水型纳米TiO2膜在模拟体液(Ringer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TiO2膜呈多孔有序纳米膜,颗粒分布均匀,粒径约为15~18nm,厚度约375nm,TiO2为锐钛矿型,疏水型纳米膜可使不锈钢腐蚀电流降低3个数量级,其耐腐蚀性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12. 双层类脂膜成膜过程的电化学方法研究
    赵艳,方炎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70-74.  
    摘要2149)      PDF(pc) (218KB)(1351)    收藏
    应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I_T)和开路电压法(V_T)研究了导电玻璃支撑的双层类脂膜(ITO/s_BLM)的成膜动力学过程.实验表明,导电玻璃(ITO)是一种理想的成膜支撑基底,ITO/S_BLM膜具有成膜快稳定时间长的特点.与循环伏安法相比,计时电路法和开路电路法能更为详细地给出膜系统组装的瞬时信息.ITO/s_BLM体系的膜电压实验值约为0.1V.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
    13. FeS阳极过程电化学研究
    徐洪辉,徐徽,杜勇,潘竹,张云河,舒余德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75-80.  
    摘要2490)      PDF(pc) (310KB)(1283)    收藏
    采用高温合成法由光谱纯的Fe和S制备FeS,并应用电位扫描和电位阶跃法研究FeS在0.5mol·L-1H2SO4+0.5mol·L-1K2SO4溶液中的阳极电化学行为.考察酸度对FeS阳极极化的影响,测定阳极过程的传递系数β、交换电流I0和Fe2+在FeS中的固相扩散系数DFe以及不同电极电位下阳极电化学反应活化能ΔE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14. 贮氢电极合金ZrCr_(0.4)Mn_(0.2)V_(0.1)Co_(0.1)Ni_(1.2)高温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李嵩, 季世军, 孙俊才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81-86.  
    摘要2342)      PDF(pc) (276KB)(1150)    收藏
    研究了AB2型Laves相贮氢电极合金ZrCr0.4Mn0.2V0.1Co0.1Ni1.2在不同温度下的放电容量、活化、高倍率和自放电等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25℃下,合金电极经13次循环后其最大放电容量为336mAh/g,在70℃下,仅需4次循环就达到298mAh/g;该合金在70℃,300mA/g电流下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比25℃时提高了约16%,但自放电性能却从3%/d下降到17%/d,虽然温度升高,合金的循环性能有所下降,但还是相当稳定的.这主要是因为循环过程中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膜阻碍了合金元素进一步溶解造成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15. 高铁酸盐电化学合成的研究
    许家驹,王建明,杨卫华,陈诚,张鉴清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87-93.  
    摘要2549)      PDF(pc) (151KB)(1594)    收藏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高铁酸盐,研究制备条件对电解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口铸铁是较为理想的阳极材料.在以14mol·dm-3NaOH作电解液、20℃和电流密度4.54mA·cm-2条件下电解1h,得最高电流效率为68.5%,优于使用KOH作电解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
    16. 硫脲对镍电沉积的作用
    胡光辉, 吴辉煌, 杨防祖, 王森林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94-97.  
    摘要2381)      PDF(pc) (252KB)(2167)    收藏
    应用循环伏安和阻抗_电位法研究了硫脲(TU)对玻碳电极和镀镍玻碳电极上镍沉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玻碳电极上镍的电沉积呈现明显的电化学成核机理,而在镀镍玻碳电极上则无此特征.TU的存在虽阻碍了Ni晶核的形成,但却能加速晶粒的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0)
    17. 含水的凝胶电解质电化学特性及其在锂水电池中的初试
    刘景东, 王文继, 易心正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98-101.  
    摘要2276)      PDF(pc) (98KB)(1166)    收藏
    应用交流阻抗谱研究以聚甲基丙烯酸_聚甲基丙烯酸锂_甘油(GPE)作为锂水电池正极的体系,根据等效电路计算,发现升高温度和增加水含量均可提高体系的电导率.该体系导电过程类似于聚合物浓溶液,水分能降低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电解过程相当于电解水,分解电压1.50V.使用GPE组装室温全固态锂水电池,测定了该电池在恒负载(5.2kΩ)下放电曲线,发现当以石墨正极作集电极时,该电池能持续放电2h.使放电电压和放电电流下降的因素是:锂与GPE内水分反应生成的膜逐渐增厚,正极反应生成氢气,GPE内水份的扩散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18. 库仑-称重法及其测量电镀锡板镀层厚度的研究
    董秀文,李岩,刘建国,凌国伟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102-106.  
    摘要2546)      PDF(pc) (208KB)(1281)    收藏
    建立并应用库仑-称重法测量电镀锡板镀层.该法不需考虑库仑法中的电量、电流效率和电化当量等影响因素,同时克服了称重法在判断溶解终点时的盲目性,具有较高的精度,SD小于0.04g/m2,RSD不超过0.3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9. 电沉积纳米锌层的研究
    曹莹,沈天慧,姚锦元,丁桂甫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107-111.  
    摘要2347)      PDF(pc) (223KB)(1345)    收藏
    采用XRD研究和场发射电镜(FEG_TEM)电沉积锌镀层纳米改性,分别观察并分析纳米镀锌层的结晶形态及其晶粒尺寸,根据镀层极化曲线和中性盐雾试验测定,结果表明,纳米镀锌层的抗腐蚀性能优于其它镀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20. 硕果繁花荣九秩 仁风德范仰高贤——祝贺吴浩青先生九秩华诞暨执教69周年誌庆
    陆君涛 ,吴宇平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112-112.  
    摘要169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第13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113-113.  
    摘要173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最新电化学技术应用文献索引
    周剑章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114-120.  
    摘要1372)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维护科技道德、加强自律联合公告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1): 121-121.  
    摘要181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硫酸水溶液中聚苯胺的两种极化子
    周琴,庄林,陆君涛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121-126.  
    摘要2237)      PDF(pc) (253KB)(1253)    收藏
    应用自设计现场ESR电解池测量不同电势下的聚苯胺电导率,得到了高信/噪比的ESR谱图.谱线分解发现,在硫酸水溶液中聚苯胺生长的早期阶段存在两种极化子,根据这两种成分的ESR峰宽随电极电势的变化以及它和电导的关联分析,分别被指认为聚苯胺中有序区域和无序区域的极化子.随着掺杂程度的增大,两种极化子都是载流子,同样经历了由Curie自旋到Pauli自旋的转变.这一推论得到ESR饱和实验数据的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25. 不同尺度和分散状态的钯纳米粒子红外光学性能研究
    姜艳霞,廖宏刚,陈卫,孙世刚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127-132.  
    摘要2486)      PDF(pc) (258KB)(1727)    收藏
    运用CO分子探针红外光谱研究不同尺度和分散状态的钯纳米粒子的红外光学性能.结果表明,粒子尺度为6.6nm分散的球型钯纳米粒子(Pdn)和粒子尺度为100~150nm分散的立方体型钯纳米粒子(Pdncube)均给出两个不同吸附方式的桥式CO红外谱峰,其吸收峰位置约在1970cm-1和1910cm-1.将Pdn引入到电极表面后,通过界面电化学诱导使之形成团聚体(Pdnag),其红外光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随着界面电化学诱导时间的增加,其1970cm-1处的谱峰方向从正常转为异常.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红外谱峰方向的倒反是由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纳米TiO_2的电化学嵌锂研究
    兰英, 刘建文, 高学平, 周杏第, 曲金秋, 吴锋, 宋德瑛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133-136.  
    摘要2454)      PDF(pc) (199KB)(1626)    收藏
    应用苛性钠水热法制备粒度均匀、分散性好、质子钛酸盐纳米管(直径约10~15nm).经加热烧结脱水后,该纳米管逐渐转变成具有锐钛矿相结构的纳米柱(直径约15~20nm).初步研究表明,这种具有锐钛矿相结构的纳米柱,其电化学可逆嵌/脱锂容量较高,但循环稳定性还有待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27. PEMFC商用催化剂电催化活性和寿命研究(英文)
    程璇,马艳芸,齐丽,彭程,陈羚,赵隽,张颖,范钦柏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137-144.  
    摘要2876)      PDF(pc) (428KB)(1165)    收藏
    采用自设计的特制H 形电解槽模拟单个氢 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运作,并以电化学方法、SEM及XRD等技术研究两种商用催化剂,即碳载铂(Pt/C)和纯铂钌(Pt Ru)的电催化活性、表面形貌及其结构和寿命.同时对比了两种催化剂分别放在H 形电解槽和常规电解槽中运行情况的测试结果.实验表明,经过H 形电解槽运行后的催化剂,其循环伏安曲线表征氢吸脱的特征峰分别发生了正偏移(Pt/C电极)和负偏移(Pt Ru电极),且对应的峰电流呈现减小的趋势(特别是Pt/C电极).一氧化碳的毒化造成纯铂钌的电催化活性显著下降,其影响是不可逆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28. 电化学研究DDTC在脆硫锑铅矿表面的吸附(英文)
    余润兰,胡岳华,邱冠周,覃文庆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145-153.  
    摘要2477)      PDF(pc) (352KB)(1408)    收藏
    通过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以D表示)与脆硫锑铅矿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的电位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电极过程.从-178~472m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脆硫锑铅矿表面主要是DDTC,PbD2,S0等疏水性物质的吸附,界面电容也比较小.当电极电位高于472mV时,由于PbD2,S0等疏水性物质被氧化成Pb2+,SO32-,SO42-,PbSO4等亲水性产物,脆硫锑铅矿表面是亲水的.由此推测用DDTC做捕收剂浮选脆硫锑铅矿的电位范围为-178~472mV,最佳电位范围为60~222mV.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29. 有序CdS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和光学特性
    孙岚, 林昌健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154-158.  
    摘要2145)      PDF(pc) (252KB)(1267)    收藏
    应用直流电沉积法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中制备了高度有序的CdS纳米线阵列,并由XRD、Raman、SEM、TEM和HRTEM等进行物理化学表征.结果表明,沉积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中的CdS呈六角结构,c轴沿孔长度方向定向生长.紫外吸收光谱研究表明,随着纳米线尺寸的减小,纳米线阵列的吸收边向短波长方向移动,荧光光谱测量显示,CdS纳米线阵列的荧光强度高于氧化铝模板,而且在可见光区的荧光特性与激发波长无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30. 碳纳米管促进氧化还原蛋白质和酶的直接电子转移
    蔡称心,陈静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159-167.  
    摘要2817)      PDF(pc) (367KB)(1995)    收藏
    将血红蛋白(Hb)、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葡萄糖氧化酶(GOx)分别固定在经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CNT/GC)上,制成Hb CNT/GC、HRP CNT/GC和GOx CNT/GC电极.Hb、HRP和GOx在CNT/GC电极表面均能发生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其相应的循环伏安曲线均显示出一对几近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在60mV/s下,其式量电位E0'分别为-0.343V、-0.319V和-0.456V(vs.SCE,pH6.9),且不随扫速而变;以上三者在CNT/GC电极表面直接电子转移的表观速率常数ks依次为1.25±0.25、2.07±0.56和1.74±0.42s-1;根据式量电位E0'随缓冲溶液pH值的变化关系,确知在CNT/GC电极上,Hb或HRP发生的直接电化学遵从(1e+1H+)电极过程机理,而GOx发生的直接电化学反应则遵从(2e+2H+)机理.此外,固定在CNT/GC电极表面的Hb、HRP和GOx也同时表现出对各自底物的生物电催化活性.由本文制备的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及其固定生物蛋白质(酶)的方法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并可用于对其它生物氧化还原蛋白质和酶的直接电子转移测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5)
    31. 现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电解二氧化锰的还原过程
    朱立才,袁中直,李伟善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168-174.  
    摘要2875)      PDF(pc) (286KB)(2364)    收藏
    应用现场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碱性溶液中电解MnO2(EMD)放电机理.结果表明,对EMD电极的放电还原,包括两个单电子过程,其第1电子还原又分为3步:①还原MnO2颗粒表面和阳离子空位附近的Mn4+离子,②还原斜方锰矿中的Mn4+离子,③还原软锰矿中的Mn4+离子.第2电子还原是将溶解的Mn3+还原成Mn2+,进一步转化成Mn(OH)2和Mn3O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2. 超细非晶态Fe-B和Co-B合金粒子的电化学行为
    王雅东,艾新平,杨汉西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175-180.  
    摘要2671)      PDF(pc) (279KB)(1405)    收藏
    应用溶液还原法合成超细非晶态合金Fe B和Co B粒子,并研究这类材料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尽管碱性溶液中单质硼和钴表现为电化学惰性,而单质铁的电化学活性很低,但Fe B和Co B却表现出特殊的电化学活性和放电容量.在100mA/g的恒流放电条件下,Co B和Fe B的比容量分别为1100mAh/g和1200mAh/g,远高于单质金属或硼元素预期的放电容量.这种超细非晶态合金(UAAP)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可能来自于金属硼化物的电子性质,非晶态特征与纳米尺度的协同效应,前两因素使硼元素的活化和电子导电性得到改善,后者则增强了材料的反应活性和电化学利用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2)
    33.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ZnO/NiO阴极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黄波,李飞,俞晴春,陈刚,胡克鳌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181-189.  
    摘要2579)      PDF(pc) (429KB)(1382)    收藏
    以ZnO作添加物,采用流延成型法制备了ZnO/Ni复合阴极,研究其微观形貌和相组成,并应用交流阻抗谱研究了ZnO/NiO复合阴极在(Li0.62K0.38)2CO3低共熔盐中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ZnO/Ni复合阴极和Ni阴极具有基本相近的表面形貌、空隙率和孔径尺寸.ZnO的添加能显著降低NiO在熔盐中的溶解度,其中,2mol%ZnO/NiO复合阴极的NiO溶解度比纯NiO阴极的约低1个数量级,并具有较低的电荷传递电阻(接近于纯NiO值),可望成为MCFC一种很有前景的阴极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34. 新型非对称电化学电容器的电极匹配研究
    苏岳锋,吴锋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190-196.  
    摘要2362)      PDF(pc) (308KB)(2528)    收藏
    活性炭负极容量的有效利用率是导致双电层电化学电容器和C/Ni(OH)2非对称电化学电容器容量性质差异的主要因素,并可将其作为非对称电化学电容器容量设计和测算的依据;本文引入Ni(OH)2正极有效活性物质概念,以正极有效活性物质的量匹配负极的设计容量,从而优化正、负极的容量匹配,改善非对称电化学电容器的容量和大电流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5)
    35. Cu-TiO_2/ITO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光电化学活性的研究
    舒东,何春,张汉霞,熊亚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197-204.  
    摘要2618)      PDF(pc) (382KB)(1320)    收藏
    以甲酸作空穴捕获剂,采用直接光还原法将Cu2+沉积到TiO2膜表面制备纳米Cu TiO2/ITO膜.并分别应用紫外可见光漫反射、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光开路电压等实验表征.再以甲酸为模型化合物,研究Cu沉积和外加电场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协同增强作用.结果表明:沉积在TiO2膜表面的铜是以Cu(0)形式存在,Cu沉积对抑制光生电子 空穴的复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于Cu TiO2/ITO膜电极施加适当正偏压,即能明显提高其催化活性.在本文实验条件下,以外加电场和Cu沉积相结合能使TiO2光催化降解甲酸的速率常数增加2.8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36. 聚间甲氧基苯胺的结构及其氧化还原活性研究
    何云游,许一婷,戴李宗,Gal Jean-Yves,吴辉煌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205-209.  
    摘要2223)      PDF(pc) (248KB)(1528)    收藏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经HCl、TSA和HClO4等不同酸掺杂的聚间甲氧基苯胺(PmMAn)的电化学活性.结果表明,HClO4是合成PmMAn的最佳酸介质,在此介质中得到的聚合产物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活性.FT IR,SEM和XRD测试分别说明,酸根离子作为抗衡阴离子嵌入PmMAn分子链,并对聚合物的氧化还原活性有较大影响;PmMAn表现出典型的高分子晶体性质,符合单斜晶系的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旋转对流下铜在微沟道中的电沉积
    孙建军,谢步高,阴文辉,陈国南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210-214.  
    摘要2173)      PDF(pc) (134KB)(1133)    收藏
    将刻有微沟道的芯片固定在旋转圆盘电极上,在旋转对流条件下于微沟道中电沉积铜.微沟道深度为1μm,宽度分别为0.35μm,0.50μm,0.70μm.研究了芯片的旋转、电流密度以及Cu2+浓度等对微沟道中铜沉积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旋转对流传质下,铜在微沟道中的沉积速率比静止芯片时的约快2~3倍.较低的Cu2+浓度和适中的沉积电流密度更有利于超等厚沉积的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38. PEO基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杜洪彦,程琥,杨勇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215-221.  
    摘要2529)      PDF(pc) (137KB)(2278)    收藏
    以PEO8 LiClO4作母体,纳米SiO2为填料,制成PEO8 LiClO4 SiO2(x%)系列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测定这该电解质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化学稳定窗口,并对其晶态结构作差热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电解质的电导率,在22℃时达到4.3×10-5S·cm-1.此外,还探讨了填料对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提高的影响机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3)
    39. 苯胺共聚物/环氧共混体系防腐蚀行为的研究
    王青武,王庚超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222-228.  
    摘要2474)      PDF(pc) (308KB)(1140)    收藏
    以苯胺与邻甲氧基苯胺为单体,采用水溶液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聚苯胺、苯胺共聚物及聚邻甲氧基苯胺,并对其性能与结构进行了测试、表征.实验表明:随着邻甲氧基苯胺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溶解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其氧化程度随之降低;以上三种聚合物均对马口铁表现出良好的防腐蚀性,其防腐蚀能力随氧化程度降低而降低;苯胺共聚物/环氧混合体系对马口铁也表现出优异的抗腐蚀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
    40. 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吸附和氧化行为的研究
    张小红,粟晓琼,钟起玲,章磊,梅德胜,任斌,田中群
    电化学(中英文)    2004, 10 (2): 229-234.  
    摘要2345)      PDF(pc) (269KB)(1226)    收藏
    应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非水体系中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发现在-0.5V~1.95V电位区间内,CV曲线显示两个氧化峰和一个还原峰,确定了各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研究了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的吸附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